第六章 思想篇:偏爱法家的“杂家”君主

(1/31)
自秦汉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是法家皇帝。其实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准确地说,秦始皇的统治思想具有以法家为主、综合百家的特点。他是一个比较偏爱法家的“杂家”皇帝。
自章太炎以来,许多学者认识到秦始皇的“杂家”特色。一批著名学者有所论述。例如,在《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中,郭沫若指出:秦始皇的精神,就严刑峻法而言,是法家;就迷信鬼神而言,是神仙家;就强力疾作而言,是墨家。许多后来者又做了更细致的分析,指出秦始皇的思想中还包含着儒家、阴阳家、道家的成分。这个思路已经被大多数中外学者所认同。
有些学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认为秦始皇的思路杂乱无章,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有人甚至把秦朝称为“一个没有理论的时代”。推而言之,秦始皇是一个没有理论的皇帝。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创建帝制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政治选择,这些选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政策、策略、制度等各个层面。这些选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选择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然而根据《史记》等文献的记载,秦始皇的政策、策略、制度选择大多有系统的政治理念作为指导,其强烈的理论选择意向也跃然纸上。秦始皇本人是一个颇有理论素养的政治家。在他的辅臣、谋士中也有一批理论造诣颇高 的思想家。因此,秦始皇的许多政治选择都是在当时最为流行的理论学说的指导下做出的,有些政治选择很有创造性,具有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定向的意义。他的许多作为也在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思想文化史、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这是“一个没有理论的时代”,秦始皇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吗?
只要对秦朝的统治思想做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它的来源广泛,构成复杂,内容丰富。就基本内容而言,秦朝的统治思想与两汉的统治思想并无质的差别。如果说秦汉的统治思想有什么区别的话,主要在于具体的思想形式和基调有所不同,各种思想的整合程度有所不同。各种思想史的著作在论及以今文经学为代表的汉代统治思想的时候,常常使用“融合儒道法”、“兼纳阴阳、刑名”、“杂用王霸”之类的断语。其实这类断语同样可以用来为秦朝的统治思想定性。推而言之,不管具体的思想形式和基调是法家、道家,还是儒家、佛教,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都具有“杂家”品格,甚至可以说,“杂家”品格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特点。“杂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所整合的,其基本属性是“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