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书李鸿章

(1/9)
1892年7月,孙中山在雅丽医校五年学业期满毕业。他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的第一名,因成绩优异得医学博士学位。

孙中山在雅丽医校毕业后想开药房,请陈少白为他拟定了招股章程。这件事被医校的教授康德黎知道了,就把孙中山叫到学校去,对他说:“你不该做这种事情,不能用你的名字去开药房的。因为你是本校第一届第一名的学生,应该自爱。在我们英国医师的地位很高,被当做上等人,如开起药房,做起买卖来,就低贱了。”[1]

 这样,药房只好停办了。

9月,孙中山应澳门镜湖中医院之请,在该院挂牌行医。他是该院的第一位西医师,孙中山建议该院中西医联合施诊,互济不足,被院方采纳,这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开始。[2]

当年的12月,孙中山还是开了药房,两次向镜湖中医院借款共3168两白银[3]

 ,他在澳门大街仁慈堂附近设中西药局,自己单独行医。后将药局和医所迁至草堆街80-84号。

夫人卢慕贞带长子孙科从香山迁至澳门,共同生活。

孙中山行医对穷困患者不收医金,并免费赠送药品。他精于解剖手术,曾为一病人剖除一砂淋(胆结石),大如鸡卵,重一两七钱,[4]

 为患者解除了痛苦,颇得众人敬佩,病人求诊者甚多。不满三个月,声名鹊起,就诊者户限为穿,还请了他的雅丽医校英籍老师柬狄利亨来澳门协助医务,一年收入达1万元。[5]

由于医业兴旺,引起葡萄牙当局妒忌和排挤,“葡人定律,凡行医于葡境内者,必须持有葡国文凭。澳门葡医以此相为难。始则禁阻予不得为葡人治病,继则饬令药房见有他国医生所定药方,不得为之配合。”[6]

 第二年,即1893年春,孙中山托葡籍友人费尔南德斯向澳门当局申领行医牌照,但澳门当局竟以非葡国医科毕业为由,拒绝发给,只得改赴广州设医所,将在澳门行医的用具如刀、碗、碟等赠予费尔南德斯留念。孙中山逝世后,费尔南德斯的妹妹将这些遗物转送给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今陈列在澳门中山纪念馆内。[7]

葡人费尔南德斯,葡文全名是Francisce H. Ferlldes(费朗西斯塞·费尔南德斯),几代居澳门,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他出生在澳门,与华人熟悉,会讲粤语,后在香港法院任翻译。孙中山在香港雅丽医校上学时,已与费尔南德斯结识。孙中山大学毕业后在澳门行医,费尔南德斯也回居澳门,在下环街祖居旁边开办印刷店,两人交往更密,友谊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