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改组国民党

(1/14)
像许多伟人一样,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在思想方法上也有他的弱点:他不是一个阶级论者,在社会学说范畴内没有明确的阶级斗争的观点;他的世界观乃是进化论,但不同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的“循序而行”[1]
 的庸俗进化论。他强调人的主观作用,主张“以人事速其(指社会)进行”。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在政治和社会改革思想上,孙中山不囿于自己固有的观点,而是善于根据革命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认识。在理论上他积极地探讨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学说,虚心地观察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政治榜样;又由于他在革命中屡遭失败,更使他摒弃一切政治偏见和民族偏见,不管是群众性的集会结社,还是一个政党的建立,还是国际新政权的产生,只要是进步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他都竭诚欢迎。
正当他为挽救被封建官僚军阀践踏得破烂不堪的共和政体而孤军苦战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7日诞生了。当时孙中山虽然还不完全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但他意识到这是俄国革命者的胜利,这个胜利给了他极大的鼓舞。1918年1月28日,他在广州军政府讲话中指出:“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2]
 孙中山开始注意研究这个革命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情况。列宁又多次派代表来会谈,通过与苏联代表的频繁接触,使他逐渐加深了对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认识。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需要有自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自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3]
 正在痛苦中摸索的孙中山,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都北路辅德里625号(今30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在大会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成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8月,又在杭州西湖召开了党中央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及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等。马林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于当年7月18日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