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兵变的前夜
(1/10) 张亮的案子,在秦王的部属们中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桩所谓的“谋反”大案虽然无果而终,不了了之,张亮也终究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但他毕竟是遭人诬陷而受尽毒刑,险些儿断送了性命。秦王府中的将士官佐无不为此义愤填膺,怒形于色。甚至有些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的感觉。于是,他们便一窝蜂地来找秦王,要求他痛下决心,早图大计。你刚走了,他又来了,众口嘈嘈,群情汹汹,简直让秦王有些应接不暇。连一向老成持重,沉稳有余的房玄龄、杜如晦也有些沉不住气了,认为此时举事,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若不果断行事,将会坐失良机,铸成大错。但是,秦王却一直在沉默着,延缓着,对谁都是那句翻来覆去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老话:“事大如天,不可操之过急。心急喝不得热粘粥,再等等看。”他还要等什么?人们谁也弄不清楚,其实连他自己也不大清楚。但只是觉得,大事一旦发动,皇室宗亲立时便会腥风血雨,死者枕藉。他们父子兄弟甚至连同一些无辜的妇孺妻孥,必定会从此人鬼殊途,阴阳两界。不管成功与否,功过毁誉都会流传史册,他李世民说不定会成为杀兄坑弟的千古罪人,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骨肉人伦的亲情和你死我活的仇恨,在他的心里形成了一对激烈的矛盾,煎熬着他,撕扯着他,让他时至今日还举棋不定。他实在不忍心下手,或许是潜伏在身体深处的那种血缘关系在左右着他,也或许自幼所受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在紧箍着他,让这个一向临机果决的人显得优柔寡断。他只好用沉默一次又一次强压下心中不断高涨的怒火,等一等,再等一等,不到山穷水尽,再无半步退路的时候,他不会轻易动手。但是,他的对手,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却不肯稍稍退让。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攻势凌厉,咄咄逼人。武德九年正月初三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未过,朝臣们还都沉浸在假日的悠闲欢乐之中,夜幕降临时,齐王李元吉突然来到了尉迟敬德的家中。“尉迟将军,新春大喜,小王特来给将军拜个晚年。”尉迟敬德万分惊异,他怎么会不期而至,大年初三来到自己家里呢?怕是夜猫子进宅,没什么好事吧?一边想着。急忙深深打躬施礼:“齐王殿下这不是在掴末将这张老脸吗?该是末将去给齐王拜年才是,哪有礼从上来的道理?”“将军过谦了,咱们可是出生入死,并肩厮杀的老朋友了。小王年轻,给将军拜个年原不为过。”尉迟敬德从心底里腻歪这个不速之客,但既是客人,就得让进屋里叙谈。他忙不迭地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