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宠幸
(1/14) 西返途中,千乘万骑浩浩荡荡行至河北县,李世民率群臣观赏了黄河中游的石峰——砥柱,又祭祀了禹庙。路过柳谷,游览了盐池。抵达蒲州,李世民发现迎接圣驾的父老乡亲都没有穿棉衣,仅仅用黄布单衫遮身,迎着二月的寒风跪倒在道旁,冷得瑟瑟发抖,而廨舍及楼台观宇大肆装潢,张灯结彩,跟寒酸的民房及百姓形成鲜明的对照。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就地停留下来,闻魏征道:“谁在蒲州担任刺史?”“赵元楷。”魏征对答说。“此人怎么样?”“他呀,样子滑稽,尖嘴猴腮,行为也很古怪,鬼点子不少,大谋略却不多。做了十几年刺史,既无政绩,也无恶迹,年年如此,岁岁今朝。”“昏官。”“说他昏,却并不糊涂,还喜欢耍些小聪明,搞些小动作。这一次,就准备了一百多只羊,几百条黄河鲤鱼,用来馈送权贵和皇亲国戚。”李世民立刻召见了赵元楷。赵元楷开头颇有些得意的神气,自信会赢得贵戚们的好感,受到朝廷的嘉奖。可是偷眼一瞧,瞥见李世民的脸上像蒙着一层霜,冷冰冰的,心往下一沉,急忙跪倒请安。李世民鼻孔里哼了哼,训示道:“朕巡视黄河洛水,凡有所需,均从国库支取。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隋朝末年那样的坏风气。”“皇上,”赵元楷磕了一个响头,“臣为了接驾,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连觉都没有睡好。”“你为老百姓办事,也一样废寝忘食吗?”“回皇上的话,微臣上为皇家出力,下为黎庶分忧,恪尽职守,从来不敢懒惰。”“好一个恪尽职守。”李世民眉梢挑起一丝嘲笑,“春寒料峭,老百姓穷得连棉衣都穿不上。”“黄河发大水,去年遭了灾。”“官府买羊买鱼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那是从府库的积蓄中拿出来的。”“为什么不用去救济灾民?”赵元楷眼睛泛白,对答不上来。李世民抑制不住胸膛里燃起的怒火,脸上的肌肉抽搐着:“朕要的是体恤民情的清官,不是马屁精。你的刺史,到此可以卸任啦。”“臣在任上,一不贪赃枉法,二不为非作歹,三不欺压百姓,虽无功可言,但也没有明显的过错。乞请皇上留臣一线生机。”“不要再啰嗦了,下去吧。”李世民斥退赵元楷以后,西渡黄河,径直返回了长安。才人徐惠的奇闻和才学首先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她是湖州长城人,据说出生仅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入学读书,五岁即能背诵《论语》,八岁便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十四岁成了女才子,遍涉经史,才思敏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尤其以诗文著称,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