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论用人(浅谈朱元璋的用人之道)

发布:2022-11-10 00:01:01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

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的亲身经历完全能够碾压各种“做梦”类型的网络小说,曾经有不少网络小说作者表示,即使是虚构的网络文学,也不敢模仿朱元璋的逆袭经历。

朱元璋是一个最底层的农民,父母家人早早惨死、无依无靠,成为皇帝前,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就是这样一个无钱、无势、无权的人却完成了一件惊天大事,他能做到这样的高度,只因为他做好了一件事:用人。

一、朱元璋的底牌

(一)人才库

反成大事者,一定有众多能人的支持,例如刘邦能战胜项羽,离不开初汉三杰的鼎力支持,李世民能够获胜,秦琼、尉迟恭等人功不可没,而在朱元璋的身边,自然也不乏厉害之人,在文臣方面,刘伯温与宋濂的组合,足以秒杀很多人,而在武将方面更不得了,徐达、常遇春、蓝玉等,皆是称霸一时的名将。

可以说在朱元璋的身边,几乎是霸占了一个时代的人才库,如果是在敌对阵营,这些人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打败朱元璋,这就是朱元璋的底气,也是朱元璋能够打败元朝、张士诚和陈友谅的秘诀。

要知道真实的陈友谅并不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小人物,在当时的情况下,陈友谅也是有能力完成统一的人,只不过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所打败。

(二)朱元璋运气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好,但他的运气非常棒,因为在他的人生中,出现了三个贵人,他的第一个贵人是汤和,而这个人也是最终让朱元璋停止杀戮的人。

汤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就在朱元璋走投无路之际,已经加入起义军的汤和找到了朱元璋,告诉朱元璋一起加入起义军,这是朱元璋逆袭人生的起点。

如果没有汤和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而且汤和为人十分低调,在认识到朱元璋的能力后,身为长官的他却总是走在朱元璋的背后。

朱元璋的第二个贵人是他曾经的老板兼老丈人郭子兴,在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是靠着郭子兴的赏识才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他,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朱元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不过对朱元璋帮助最大,同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马皇后。

马皇后为了给朱元璋送饼,不惜将胸口烫伤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在朱元璋的人生中,马皇后做了太多的事,也正是她的出现,让朱元璋将身上的戾气隐藏了起来。

朱元璋一生中能够遇到这三个贵人实在是他的运气,但朱元璋能够走到最后,还是靠着一个本领:识人用人,朱元璋用人的本领完全可以写进教科书。

二、用人之道

(一)礼贤下士

想要让人才为自己所用,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礼贤下士,而且这还不能是单纯的尊敬,在获得人才认可的时候,还有很多方面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投其所好。

例如朱元璋在面对浙东四士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了迎接浙东四士的到来,朱元璋搞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接待仪式,不过这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用短短的一句话瞬间俘获了他们的心:“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这句话将他们四人拿捏得死死的。

这四人的情况十分特殊,因为他们属于投诚而来,所以他们的内心非常忐忑,不踏实,但朱元璋的隆重接待仪式和态度足以说明一切。

同时他们还具备当时读书人身上的傲气,所以朱元璋用“天下”来满足他们的傲气,最后再给足他们四人面子,让所有人看到朱元璋恭恭敬敬迎接他们的样子,可以说朱元璋这么做,几乎可以吸引当时所有的文人。

作为读书人,他们四人自然看懂了朱元璋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但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表面功夫确实有效,大家谁不喜欢被戴高帽子,不过仅仅是礼贤下士还不够,还要做到不只有面子,还有里子。

(二)下血本

说场面话谁都会,商人出身的张士诚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朱元璋和他不同,朱元璋不但面子功夫十分到位,同时也舍得下血本,在他看来,只要是为了招揽人才的付出,都不叫付出,而是他们应得的。

比如说刘伯温等人来到他身边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住处,朱元璋也不含糊,二话不说直接修建了一座礼贤馆,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单身公寓,里面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金钱、地位、官职,只要你具备相对应的能力,朱元璋几乎不会含糊,丝毫没有打压的意思,这就相当于你现在想要跳槽,对方二话不说给你开出双倍的工资,各方面待遇也有所提高,甚至还当众宣布对你的任命,给了面子也给了实在的东西,哪一个人不死心塌地。

不过让这些人才最开心的,其实还是朱元璋的态度,朱元璋是当时唯一一个,愿意真心将人才当成自家人的领导者。

(三)圈子

一个领导者的圈子代表着该势力的顶级势力,例如皇帝的圈子自然是皇亲国戚,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身份的问题,比如你是一个小官,但是皇帝见了你亲切问候,皇亲国戚见了你称兄道弟,这在古代才是最隆重的待遇,因为这让一个人实现了身份的逆袭,朱元璋就做到了这一点。

每一个来到朱元璋身边的人,都可以很快融入朱元璋的圈子,朱元璋不仅私下里和这些人才关系极好,在大型场合,朱元璋也丝毫不掩饰和这些人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众多武将死心塌地跟随朱元璋的原因,因为在低谷期他们是兄弟,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依然是兄弟,可以直接坐在朱元璋面前吃饭的那种,这在历史中同样十分少见。

三、选拔方式

(一)人生经历

朱元璋出身于草莽,在他的人生初期,相识的也多半是江湖中人,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即是民间有高人,尤其是在学识之外,民间隐藏了大量在不同领域有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下达明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成功的人才召集令。

从隋朝开始,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便成为了科举,但科举有个两个弊端,首先是对文化水平要求极高,在那个教育不普及的年代,文化水平和一个人的能力完全无法挂钩,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也许只会纸上谈兵,而有些确实有能力的人,可能连写字都不会。

所以朱元璋在明朝初年放弃了科学选拔的方式,而是启用了汉朝时期的人才选拔方式:举荐。

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参加举荐,确认有能力后立刻安排职位,不过想要做到真正招揽人才,还需要另外一件事进行搭配。

(二)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在确定使用举荐的方式后,朱元璋提出勿拘资格,这就代表着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文人也好,文盲也罢,三教九流当中的任何人,只要没有犯法经历,都可以被举荐,一起前往京城进行能力鉴定,当场鉴定,当场安排职位。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给自己身边的人下达了死命令,一旦发现有造假的,立刻进行逮捕、依法定罪。

因为举荐的弊端他也十分清楚,这次既然是为了发现真才实学的人,自然容不得半点沙子,所以朱元璋才能在明朝初年发现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农业方面。

元朝是不重视甚至抵制农业的,再加上元朝末年的常年战乱,明朝初年的大部分土地都保持着荒芜的状态,并且大量农业知识没有传承,这种情况让明朝整体的经济和民生都处在十分低迷的状态。

可正是通过人才举荐制度,让朱元璋发下了大量农业方面的人才,朱元璋立刻对这些人委以重任,短短几年时间,明朝的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在朱元璋临死前,明朝的农业水平已经超过了宋朝晚期,效果可见一斑。

(三)唯一的弊端

在用人方面,朱元璋是很多领导者的标杆,但同时朱元璋也有自己的弊端,那就是心狠,在朱标去世、朱允炆上位后,为了防止大臣不服从朱允炆,朱元璋展开了十分残忍的大屠杀,几乎杀光了明朝所有有能力的大臣,蓝玉、刘伯温等人都在这场大清洗中去世,这也给朱元璋留下了凶名。

但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此举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只有他最清楚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有多么强大的实力,也只有朱标能够镇的住他们。

朱允炆上位后,一个蓝玉就是他的噩梦,为了明朝的传承,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

这也是明朝十分可惜的一点,如果朱标没有去世,明朝保留了第一批文臣武将,明朝后续的发展是谁也无法估量的,毕竟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棣没有半分反叛之心,一旦他有了反叛之心,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把自己绑起来亲自去朱标那里赎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