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时代

(1/3)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白麟坂的铁砚山房。 

     这所大院为什么叫铁砚山房哪?原来,最早建设这所宅第的是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1743—1805),自号完白山人,是清代篆刻、书法第一大家; 

因友人赠他四方铁砚,遂以此为自己的书斋之名。 

     铁砚山房一面临风水,三面环龙山、龟山、白麟山,所以邓石如曾自刻石印为“家在四灵山水间”。 

     邓稼先的祖父叫邓艺孙,1912年曾任过安徽教育司长,在安徽学界是颇有名气的人物。 

     邓稼先的父亲叫邓以蛰,1892年生。少年时代,在老家受邓艺孙先生的严格家教,苦读诗文,工画山水。1907年东渡日本,入弘文学院及早稻田大学,以后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从大学到研究院共学习五年。他从美国归来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在《晨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特殊的见解。1928年著有《艺术家的难关》一书,由北京古城书社出版。1933年至1934年,他又出访西欧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英、法、德等六国。归国后出版了《西班牙游记》,进一步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 

     邓稼先的母亲叫王淑蠲,是一位温顺善良的妇女。 

     邓稼先8个月就被抱到了北京,父亲早已学成归国任清华大学教授了。当时他们住在丰盛胡同北沟沿甲12号。前后两个院,后院有一株丁香,邓稼先非常喜欢,几十年后,他仍喜欢到颐和园后山上长有许多丁香花的小径上散步。 

     邓稼先四五岁时,常常要在父亲书房里站在比他高得多的大铁火炉前背诵《左传》、《论语》等古书。一次,父亲的挚友张奚若来访,正碰上稼先穿着一件齐地长袍站在那里背书。张先生便顺口问道:“叔存(邓以蛰的字) 

兄,这是什么时候了,你还让孩子们背这些东西?”邓以蛰却笑着说:“嗨,我不过是要让小孩子知道一下我们中国文化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这有好处。” 邓稼先看了父亲一眼,他的严肃的眼神此时已经变得很慈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