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临危受命

(1/3)
     邓稼先回到北京以后,见到了父母、大姐和三姐、小弟邓槜先已参加了南下工作团,到湖北从事新解放区的开辟工作,没有见到。 
     不久,邓稼先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研究所设在东皇城根,1953年搬到中关村。 
    从1950年10月到中科院,他大约在这里工作了8年。这8年,是邓稼先进入成年以后最平稳的8年,也是他享受轻松的幸福生活时期,是他腾飞前在跑道上的滑行。 
     邓稼先初到近代物理研究所时担任助理研究员,1952年升为副研究员,在彭桓武教授领导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邓稼先在彭教授的领导下,与于敏、何祚庥、徐建铭等合作,在 1951 年到1958年的《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关于氘二核之光致蜕变》、《β中微子角关联、β——γ角关联和β能谱因子》等论文,为我国原子核理论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3年,邓稼先和许德珩的长女许鹿希女士结婚。许鹿希比他小4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专长神经解剖学。邓稼先在北大任助教时,给许鹿希上过物理课。除了师生关系外,两家还是世交,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给他们当了主婚人。 
     1954年到1955年,邓稼先夫妇住在中关村中科院宿舍,许鹿希在北京医学院上班。 
     1954年10月,他们有了一个女孩。1956年11月,又有了一个男孩。他们住在塔院的一所楼房里的时候,每逢年节,邓稼先就和儿子站在晒台上放二踢脚,比赛着谁甩得远,甩得高,甩得准。 
     1954年,邓稼先被挑选去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教授和吴有训副院长工作,使他得到了政治和联系群众方面的锻炼,无意中为他以后做科研组织领导工作准备了条件。 
     1956年4月,经李寿柟和岳起同志介绍,邓稼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