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攻 关
(1/5) 邓稼先是第一批到二机部九局报到的,一共有三个人。九局后来改称九院,即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院,它开始时设在北京郊外,不久迁到青海,以后,又迁往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1958年8月,九院还没有房于,只是把北京北郊的一大块地方划出来做为院址,叫三号院,当时是一片高梁地。邓稼先和不久后从全国各地名牌大学调来的几十个优秀毕业生,都投入了施工的行列,砍高梁、挑土、平地、修路、砌墙、抹灰,愉快地做着建筑工地上的杂工工作。 苏联政府曾答应在1958年11月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所以,他们用三个月的时间盖成了原子弹模型厅,窗子很小,很高,从外面看不见厅里的任何东西。又在紧靠马路的地方竖起一个约10层楼高的大烟筒,遮住模型厅,马路上的行人看不见它。 苏联专家说模型厅的地面不够平,邓稼先和小伙子立即去整平地面,使它平滑得用水平仪也测不出偏差来。专家又说,窗户上没有加铁栏杆,铁栏杆也用最快的速度加上了。但是,1958年11月已经过去了,还是不见原子弹教学模型的踪影。 苏联专家叫列金涅夫,他说要运来一车皮资料,但结果只是开了一份大学里教课用的很长的书目单子,如果真去读完这么多教科书再去研制原子弹,那是念到头发白了也造不出来。列金涅夫的继任者什么也不说,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哑吧和尚,只敲木鱼不念经。 1959年6月,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一切合同。二机部的刘杰副部长把邓稼先找去,对他说:“今后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干了。” 至此,中国独自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开始了。 1959年6月,简化为596,成了我国独立自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工作的代号。它意味着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此,全部重担压到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身上。 苏联专家在撤走时留下了“中国20年也搞不成原子弹”,“这是对你们毁灭性的打击”,“再过两年,你们就要卖废铜烂铁了”的话语。他们也不留神掉下了一些机密材料的碎片,二机部的领导要求邓稼先整理上面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