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数学故事(缅怀|民盟先贤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发布:2022-11-22 00:01:40

他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他就是华罗庚

37年前的今天

74岁的华罗庚在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时

突发心肌梗塞逝世

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怀念他!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先后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数学天赋在苦难中闪光

1910年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金坛县

全家人依靠父亲打理

一家小杂货铺勉强为生

幼时的华罗庚就爱动脑筋

还常因为思考过于专心

被同学们戏称为“罗呆子”

在金坛中学读书时

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

他的数学天赋

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

15岁的华罗庚

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求学

但由于贫困拿不出学费

一年后便退学了

此后,华罗庚开始顽强自学

用五年的时间学完了

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

全部数学课程

19岁那年

华罗庚感染伤寒险些丧命

最终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华罗庚发现了

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一处错误

并以此发表论文

这篇论文轰动了数学界

他也因此被

破格聘为清华大学助理员

初中毕业的教授

在清华大学

华罗庚边工作边学习

用一年半的时间

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还自学了英、法、德语

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

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两年后成为讲师

1936年

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首席教授哈代鼓励他申请博士学位

华罗庚却说:

“我来剑桥

是为了求学问

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两年时间

华罗庚写了20篇论文

提出的“华氏定理”

还改进了哈代的结论

哈代赞许他为“剑桥的光荣”

华罗庚的每一篇论文

都有资格获得一个博士学位

但他一生仅有一张

金坛中学的初中文凭

为了同胞与祖国两度回国

1936年夏

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消息传到英国

华罗庚再也无法安心工作

他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提前整理行装

回到当时多灾多难的祖国

1938年

华罗庚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

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

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华罗庚一家在西南联大

1946年,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

去美国讲学

后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华罗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立即决定返回祖国

到达香港后

华罗庚发表了一封

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信中写道:

“梁园虽好,

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

为了选择真理,

我们应当回去;

为了国家民族,

我们应当回去。”

1950年

华罗庚到达北京

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把自己的毕生精力

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

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与青年学生在一起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1956年,华罗庚着手筹建

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年,华罗庚担任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

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

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

他曾幽默地戏称为

“圆与切线的运动”

华罗庚迈着这样的步伐

从1960年起

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

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

足迹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1978年,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

并于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5年6月

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邀请

74岁的华罗庚赴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演讲完毕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塞

抢救无效身亡

华罗庚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就在华罗庚逝世前半个月

一位记者曾问他

“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华罗庚思索片刻后回答道:

“我最大的希望,

是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如今,华罗庚的名字

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

他写的课外读物

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

他自学成才的故事

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

到处都留有他推广

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这位“人民的数学家”

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

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2021年9月28日

“华罗庚星”命名仪式在常州金坛举行

国际编号为364875号小行星

以华罗庚的名字命名

此后,天上多了一颗华罗庚星

华罗庚成为了时代最闪耀的一颗“星”

是我们追逐的方向!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作者 _ 李筱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