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政官方略(中国“亚商圣”胡雪岩:从政必读曾国藩,经商必学胡雪岩(深度))

发布:2022-11-25 04:00:18
1

佛家讲修心,道家讲修身,儒家讲修德,统称为人生三件套,缺一样都不行。

其中修心最好的地方不是归隐山林,而是红尘俗世,称为红尘练心,是向内求;修身最好的方式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按照规律办事,在正确的事情上磨,在做事上修,是向外修;而修德需要内外兼并,在不同程度上磨炼,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能左能右的品质,人格,与性情,包括心性,在做正确的事情前提下,坚守长期主义下,人才能明事理,通晓正大光明的大德。

这些其实都在教导人,让人及早醒悟,人只要能醒悟,就能看透世界上的万事万象与义理,看穿事物本质与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看破红尘俗世,人生的烦恼自然减少,重获幸福与人生的真谛,活得明白,做的踏实,他们从此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他们不需要别人给他们灌鸡汤了,他们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掌舵。

那什么是醒悟呢?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属于那块器料,几斤几两,擅长干什么?有哪方面作用与社会价值?找到人生的使命,责任,信仰是什么?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器料。

一般而言,大器晚成是大多数普通人成才,善始善终的基本规律,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否定早年成大才的人,但那些只是属于极少数,但是早年成大才,人生最终没能善始善终的也有不少。

人要醒悟,只能靠自己,这个没有人可以帮你,按照人性的弱点,人是不可能被别人叫醒悟的,而是他们人生经历了涅槃重生,无数的内心奔溃与折磨后自己痛醒的。

一个人不能醒悟的原因是这个人心里还只是装着自己而已,当一个人心里不再装着自己而转变为装着他人,社会,甚至这个国家的时候,那这个人其实已经醒悟了。

之前有很多伙伴跟我说,有没有关于经商方面的建议,我就建议他们去读一下胡雪岩,肯定能给他们商业上的启示,人生中,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给自己找到这方面做的优秀的榜样去学习,总结他们的智慧与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做的奇。即使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那你学习一点他们高维智慧的皮毛,也能让你在人生中游刃有余。

胡雪岩从一位出身贫寒,由信和钱庄的“出店(旧时在商家担任接送货物等杂务工作的员工)”逆袭为中国历史上的红顶商人,被人尊称为“亚商圣”的传奇故事,希望在他身上能给你经商的启示与智慧,统称为商道。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商人对大的误解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要能赚钱,只要能赚到钱的,甚至赚大钱的,能教我赚钱的,这就导致大多数人经常性犯一个通病,他们喜欢向那些能赚钱的,或教人赚钱的人学习,而且还误以为这些人是具有真才实学与商业智慧的,符合商道的,甚至误以为自己遇到了商业高手和贵人,心中还有几分沾沾自喜,金钱是他们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却恰恰相反,他们起了贪念,慧眼被金钱与利益蒙蔽,分不清真正具有商业智慧,有真才实学的商人长什么样子,具有哪些经商的可贵品质,也因此,他们永远只是在别人那里学一点皮毛,技巧,套路,永远学不到经商的大道。

可能让你意外的是,那些真正的富商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人可以教你致富的,大多数凡是自称能教你赚钱的,他们的商业模式就像那过去的微商收代理,一些宗教收教徒一样,把你先吸引进来,然后等你有成绩了,再把你的成绩,结果拿着去不断贩卖,再去吸引下一个跟你一样的傻B,下一个傻B进来后,再去吸引下下一个,如此不断循环下去。

你要知道,一位真正成功具有经商智慧的商人,一定是一位哲学家,有自己的哲思思考,自己的商业哲学,一定是得到人民大众敬仰与认可的,他们更关心的是使命,信仰,社会责任与担当,是自己付出了什么,奉献了什么,而非是得到了什么,包括金钱与名利,前者是付出(功),后者是得(德)到。

你见过最不求上进,最窝囊的人是什么样呢?我见过,就是那些每天沉浸在自己过去的成就中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骄傲放纵的人,赚钱是他们唯一的快乐源泉与动力,一旦赚不到钱他们就像那气球被扎破泄气了一样,感觉浑身难受,逢人喜欢吹捧自己,或吹捧自己曾经赚了多少多少钱,在赚钱上做了哪些牛逼的事,创下了赚钱史上的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人,社会真正关心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过上了什么高贵生活,这与他人有什么关系,与社会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个人自己得到什么并不值得稀奇,真正值得他人,社会稀奇的是这个人的存在,为他人,社会带来了什么,让他人,社会得到了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正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胡雪岩身上,他从一穷二白到走向开悟之坡,造就商业传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句商道:慈能带兵,义能养财;情能立事,善能为官。

很多人听到许多人,包括古人在《增广贤文》中提到一句话,正好与之相反,书中是这样说的: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这句话被许多后人还拿来当经典应用,并为自己逐利弃义做开脱,还想方设法来给你证明他们自己逐利弃义是正确的,估计也误导了不少人,因为这句话在战乱年代属于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说它是相对真理,是因为放在毛主席身上是不成立的,放在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情下也是不合适的,还非要把这拿出来讲一讲误人子弟,这些人就是犯了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大忌。

和平年代,但是你会很快发现,凡是把“慈不带兵,情不立事,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挂在嘴边的人,基本没有一个可以成大事,有大作为的,相反会出现很多奸商,无恶不作的人,你也就会知道社会为什么有很多贪污腐败,社会毒瘤与臭虫存在了。

因此,千万不要听一个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即使是牛人也不例外,他们说的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客观的。你需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思熟虑事物背后的本质与发展变化规律。

俗话说,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他生逢乱世,却左右逢源,敢于孤注一掷,善于官(政策)商结合,精于商战谋略,洞察人心,精于把做人之道(人道)与经商之道(商道)相柔和,最终成就一代商业传奇,被后人称为亚商圣,并且能与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

胡雪岩的一生,既是一名商人在兵荒马乱中苦寻机遇,冒险打拼的真实写照,又是清末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一面镜子。

那么他的人生中,商业传奇大起大落的背后,能带给你哪些成功的经验和智慧的启示以及失败的教训呢?值得你深思熟虑,避免重蹈覆辙。

2 情能立事,义能养财。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情意,那这件事就不可能立起来;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智商与才华,但是如果不讲道义与大爱,那就等于无才,认知到位了,但是德性跟不上,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养不了财富,才华也会慢慢消散,不能称之为英雄,只能是被人唾弃的狗熊,这是一个人的财富绝不能大于自身的功德与贡献。

胡雪岩到杭州后,在钱庄里当学徒,他从学生子到跑街再升到出店,成绩都很突出,经常得到同行和客户的赞扬。因为上有老母,下有妻子要养活,房子也要出租,仅靠薪资生活难免有些压力,所以他工作起来特别卖力,说话走路都风风火火。

过去的钱庄等同于近代的银行,靠贷款出去收利息为生,每一笔账放出去都有一定的风险,不管在什么年代,信用考验的都是人心,而人心是最不可靠的,而胡雪岩明白出店的权利有多大,但权力大了责任也大。

当时杭州城有一个读书生叫做徐疯子,原本有些家底,因多年苦读却不能金榜题名,家底也越来越薄,在古代,有志于仕途的人大都发奋读书,但像徐疯子这样的读书人却很少见,他先变卖了一些家产,读书到无家产可卖时,就一边做工一边读书,据说还在漕帮干过一些冒险的事情。

由于半工半读实在太辛苦,后来他工也不做了,到处借债继续读书,可惜他读了20多年也没能取得功名,反倒越读越迂腐,越读越痴呆,人们早对他失去了信心,称他为疯子。

在走投无路之下,他下决定托人向信和钱庄借了500两银子,想捐个官做做,但是运气太差,钱是捐出去了,但仍然没能捞到一个结果只留下一生债务。

一路上胡雪岩都在考虑,怎样处理徐疯子的这笔老账,他知道以徐疯子的经济状况,肯定拿不出这笔钱,胡雪岩一向尊重读书人,他想如果徐疯子真有做官的才能,值得一帮,不妨继续帮帮他,万一他时来运际的一天,不仅可解决钱庄的债务问题,自己也能多交一个朋友。

就这样,胡雪岩出于人道主义,行侠仗义,每次债主上门向徐疯子讨债时,他都帮他解燃眉之急,但是救人一时,不可能救人一世,徐疯子在几个讨债的恶棍面前因罚跪而羞辱,颜面尽失,感到世态炎凉,前途无望,只能选择投河自尽。

胡雪岩听了后,很伤感,他一时凑不到多少钱,只得将徐疯子的家当收拾了一下,便宜卖了10两银子,用这笔钱给徐疯子买了一身寿衣,一口棺材,并雇人将他下葬,也算入土为安,胡雪岩对一个陌生人可谓是仁至义尽,尽心尽力尽责。

在这期间,因为胡雪岩跟徐疯子走得近,很多谣言就开始传来,说钱庄认钱不认人,人家借点银子你们钱庄的人就把徐疯子往死里逼,然后一大伙人又向钱庄讨债,要胡雪岩偿命,就在此时,一位小爷站出来说,你们简直胡闹,要行侠仗义,能不能先把事情来龙去脉搞清楚,这位小爷连忙向胡雪岩道歉,表示感激,最后交谈中才知道,徐疯子曾是这位小爷的救命恩人。

临行前,小爷对胡雪岩说:胡先生如此仗义,值得我交你这个朋友,徐老叔欠信合的500两银子我替他还了,过两天就派人把银票送来,他又从身上取下一块玉佩,送给胡雪岩说:这是我的随身之物,今后在江湖上如有难事,可凭此到松江府找魏老太太。

此时,胡雪岩一看手中的玉佩,绝不是一般人能戴得起的,真是不打不相识,一场误会和惊喜竟换来了意外的收获,胡雪岩想要了解这位小爷的真实身份,就叫人去鉴别这块玉佩,结果发现这块玉佩是漕帮的信物,而松江漕帮之前的总舵主恰恰姓魏。

而胡雪岩也不会想到自己能结交漕帮的朋友,甚至他也没有料到,今后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漕帮有所关联。

正如胡雪岩自己所说:做生意就是做人情,这样可以赢得好声誉,行侠仗义让人可亲可信可敬。

千万不要低估你与任何人的关系,不要高估自己,低看别人,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如果真心对人有恩,别人自然当涌泉相报,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以心换心。

胡雪岩结交漕帮后,为解漕运之难,胡雪岩靠“情义”二字与江湖闻名的漕帮结交,他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筹划安排,左右周旋,上下打点,终于帮王有龄化解了漕运的燃眉之急。

后来胡雪岩得知湖州的蚕丝闻名天下,决定进入蚕丝行业,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当中站稳脚跟,他讲义让利,广交各路朋友,左右逢源,一举成为行业领头羊。

人生真的是善恶,情义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往往那些做大事的,走得远的人都是明是非,知善恶,有情有义之人,对一件事情有情趣,情意则表现的是一个人对这件事是否热爱,有兴趣,是我出于什么样的情意,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以及出发点是什么?;讲道义,则更多表现的是这个人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担当精神,这是如何把这件事做大,做强,做好。

3 善能为官,慈能带兵。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父亲胡鹿泉,乳名顺官,他的父亲以种地为生,家里有几亩薄田,自给自足,但因家大人口多,只得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胡雪岩8岁的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有一天他与几个同村的孩子在山上玩耍,突然一个年龄小的孩子不小心掉进山洞里,吓到同伴们都奔跑回家,胡雪岩居然不慌不忙爬下山谷去救人,所幸山上野草丛生,那个孩子只受了一点皮外伤,胡雪岩把他扶上山,用牛驮他回家,孩子的父母对此十分感激,村里人也都称赞小胡雪岩机灵勇敢,心地善良。

记得有一次他在山上放牛,看到一个凉亭,在里面休息的时候,发现一个包袱,他好奇地拿起包袱看了看解开包袱,一看里面有精致的首饰,银子,还有两个金元宝。

他立刻将包袱裹好,放在后面的草丛里,坐了一会儿,心里暗想:这么多珍贵的财宝,若拿回家去足够我们母子三人花一辈子了,我再也不用放牛,母亲和弟弟更不愁吃不愁穿了。

这时他又仔细一想:我光想自己,失主丢失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一家子还用活吗?这些本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能要。

于是他就一直坐在凉亭里面等待失主,太阳快要落山了,正当他打算牵牛回家时,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满头大汗,匆匆忙忙跑进亭子,环顾亭子四周,双手一拍,嘴里连声喊道,完了完了。

这时胡雪岩将包袱还给失主,商人很高兴,随手取出两锭银子送给了胡雪岩,但他坚决不收,并说:母亲教我诚实做人,不可贪人便宜。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商人还是杭州的一个有名的商人,他觉得胡雪岩人品不错,就决心收他为徒,让他打理在浙江金华开的几间商行,期间因表现出色,商行老板发现胡雪岩是个可造之材,在商业方面有雄心壮志,就为他指了另外一条明路,去杭州钱庄做事。

胡雪岩在杭州担任出店后,每天穿梭于车水马龙的街头街市,收集时事政局信息与情报,每次喝茶都会竖起耳朵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眼光锐利,用心观察,才能看透对方隐藏的想法,清楚别人讲话的重点。

有一天慧眼识英雄,认识了一位读书人,名字叫王有龄,字雪轩,出身书香世家,曾祖父举人出身,官至户部侍郎。

当时王有龄因父亲这代家道中落,他的父亲不惜卖掉房产,为他捐了个“盐大使”的官衔。

两人经过相互了解之后,胡雪岩认为王有龄虽然现在落魄,但为人正直,谈吐不凡,又有忧国忧民之心,如果有机会做官,肯定是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他们谈得十分投缘,高兴之余两人还互通生辰八字,结拜为兄弟。

他用钱庄500银元,帮王有龄补实官位,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随后胡雪岩又得到左宗棠赏识,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实力,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以诚信,治病救人为宗旨赢得人心与用户,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

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

正如像毛主席身上“爱兵如子”的仁慈,让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对待该惩治的敌人绝不心慈手软,对待俘虏也应有宽恕之道,给他们重新改过的机会,绝不乘人之危,杀戮成性,这样的人就是高明的军事家。

再比如当一位柔弱仁慈的女性为人母后,当儿女遭遇危险,她们瞬间变成了勇敢的猛士,不惜一切代价去护儿女的周全,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慈的作用。

老子《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什么意思呢?

我有三件宝物,长久以来我一直持有、守护、用心保存着它们。第一件宝物是慈爱,第二件宝物是节俭,第三件宝物是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一个人有了慈爱,才能勇敢;有了节俭,才能做到大方;不处于天下人的前面(低调,不骄傲自满),才能够成为世间万物的统领。 而今,如果舍弃慈爱而要勇敢,舍弃俭啬而要大方,舍弃颓然而要争先,就会走向死亡。 慈爱,勇于作战就能获得胜利,用于防守就能巩固防守力量。上天要救助一个人的时候,必然会用慈爱来呵护他们。

4 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肩膀上。

近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非常擅长借势的高手,他的许多经营活动都是借势来经营的。

作为一个精通经营管理的商人,胡雪岩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借势,取势,用势的机会,一步一步地拓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其中官势是胡雪岩发家的资本,也是他借得最多的势,胡雪岩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家庭,身为长子的他在年幼的时候,就不得不为养家糊口奔波了。

后来经过亲戚的推荐,他有幸进入钱庄去当学徒,虽然说要干扫地,倒夜壶这些又苦又累的活,但是他还是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因为钱庄这个大环境,他接触到了捐盐班大使王有龄,并且帮助他筹集了500银两,资助他进京拜官。

等王有龄顺利做官以后,为了报答胡雪岩,就帮他开了一家钱庄,再后来王有龄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岩也可以借他的势就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办了团练,改海运,借势围剿,帮助别人得到朝廷的赏识,那么受他帮助的人呢,在飞黄腾达以后也会给他自己更大的帮助。

相信你也知道,闽(min)商,也就是福建的商人,在创业初期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在缺乏资金,对行业信息不够精通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呢?一个字:借。借别人的实力,影响力,以及平台,向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学习,借鸡生蛋,借力打力,然后才慢慢地从这个困境当中走出来。

所以说学会借势可以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孟母三迁,借环境之势,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巧妙借势,可以让我们活得更为轻松,更为自在,比如从北京到上海步行大概需要20多天,乘坐普通列车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乘坐高铁大概需要10个小时,坐飞机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位智商和情商都比较高的女子,你比如说同是外姓人入住大观园,林黛玉就因为不会变通,性子比较直,得罪了一些下人,而薛宝钗却赢得了贾府的一致认可。

当然了,这与薛宝钗的家境比较好有关,而林黛玉无依无靠,寄人篱下有一些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薛宝钗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

我们暂且可以先抛去家庭背景不说,如果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身在职场的话,薛宝钗肯定是升职比较快的那个人,因为林黛玉虽然有才但自视清高,薛宝钗有才但善于人际交往。

因此薛宝钗是一个懂得借势的人,她曾经写过一首《临江仙》中提到: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大家不要去笑话空中飘浮的柳絮,如果起风了,它们就可以借助风的力量直上青天。

学会借势,可以让你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让你在奋斗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懂得借势的道理。

《孙子兵法》: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什么意思?善于打仗的人,经常借势而为,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去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实不只是在军事上,在其它领域,你同样也要懂得借势,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些单薄和弱小,智慧的人会选择借势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就是借助别人的知识,财富,智慧,地位,甚至是社会背景等,借别人的势来造自己的势,借别人的光来照亮自己的路。

如果你想要尽快到达目的地,可以选择最快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想要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选择让你离成功更近的势能。

5 懂得察言观色,摸透别人的心思。

胡雪岩为了劝说江苏学政何桂清出任浙江巡抚,胡雪岩带着小妾巧云前往苏州拜访何桂清,不料在拜访期间,何桂清对巧云一见钟情,并向胡雪岩暗示自己要讨一位像巧云一样的小妾,此时,胡雪岩早就通过何桂清的一言一行看出他的心思,于是在苦苦挣扎下,最后忍痛割爱,将巧云拱手想送。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官场很残酷,你想要活下来,必须懂得察言观色,洞察别人的心思,进而投其所好,找到平衡的点,妥善处理问题,或者牵制对方,如今,在职场也是一样的,你要随时能够察言观色,洞察老板的心思,还要随时能通过别人的一言一行洞察别人的心思。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就是上演一场博弈大战:你想说服别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别人也想说服你。

比如说,齐宣王曾经问孟子齐桓公称霸的故事,孟子直接说:孔子的门生都不谈论齐桓公的故事,如果你实在要讨论这件事,那我们就聊一下天下的王道吧。

其实,孟子怎么可能不知道齐宣王的所言所指呢,齐宣王想要称霸之道,但是孟子装做不知道,还借机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向齐宣王讲王道。这一招就叫“因势利导”。

接着,孟子又以齐宣王不忍心处死无辜的牛,先是称赞齐王的仁爱之心,接着话锋一转,说齐王不忍心处死牛,却忍心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忍饥挨饿。欲抑先扬,引导着齐宣王去关爱百姓。

在这场交谈当中孟子是占了上风,可是孟子却忘记了齐宣王一心想要称霸列国,所以在之后不久,齐宣王为了打仗,大肆的劳民伤财,后来齐国大败。

齐宣王这个时候才开始后悔,他说:吾甚惭于孟子。

然而齐宣王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孟子的游说言辞和方法都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在与别人沟通时,要注意志趣是否相投,氛围是否融洽。

孟子与齐宣王交谈的时候,这个氛围虽然很融洽,但是孟子却忽视了齐宣王想要称霸的愿望非常迫切,齐宣王表面是同意,但是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孟子的王道,因此孟子说的话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第二:在与人沟通时一定要揣摩透对方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在出谋划策时也要顺从别人的心意。

开口说话或者开始行动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要考虑周全,这样做是否合适,一定要把利害关系剖析清楚,告诉别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别人愿意听你的建议。

第三:在与人沟通时,你一定要观察别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别人的意愿和志向。

如果你的建议对方不认同的话,说明对方的心意你还没有完全了解,如果你所说的话对方表示赞同,但是并没有实践,这说明对方表面上对你亲近,实际上是疏远你。

除此之外,如果别人是一位昏庸不明事理的人,你就要改变心意,选择放弃,当你所说的话不能从根本上,用思想,智慧赢得人心,让别人信服的时候,就要放弃原来的计划,不然就容易得罪别人,惹祸上身。

在交谈时要想有效地让别人信服你,你就得学会察言观色,先把对方的心思摸透,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逻辑,对方喜欢的形式讲述你的道理。

比如你可以通过捕捉对方微妙的表情变化,通过观察对方的坐姿,手势,小动作,来判断他们是否认可你说的话,然后再去实施自己的策略。

了解这些就会让你在交谈当中掌握主动权,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更好的和别人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

6 谨言慎行,保持清醒,拒绝诱惑,切勿锋芒毕露。

俗话说得好,英雄难过美人关,从古至今,很多成大事的人,多因沉迷美色无法自拔,导致名臭远扬的。

当时胡雪岩热衷于官场事务之时,各地钱庄,当铺的管理都出现了不少问题,他听从郭庆春的建议准备把各个官总来个大调换,宁波当铺因问题很大,管总便以色相诱,胡雪岩因迷恋美色,果然心慈手软。

当时官场上场都很得意的胡雪岩,在情场上更是摧花折柳,风流之事不断,罗四太太从大局出发,主动为其纳妾,并将所有妻妾聚于一堂,于是耗费巨大资金建立楼阁庭院,极尽奢华,胡家出尽了风头,同时也引来了嫉恨的目光。

人生有很多诱惑,切记不可贪杯,贪心,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

商圣范蠡在帮助勾践去攻打吴国的时候,其实用了一招美人计,他把美丽动人的西施培养成了一个间谍,送到吴国成为夫差的爱妃。

西施一方面让夫差沉迷美色,不思进步,既麻醉,消磨了夫差的意志力;另一方面西施还获取了一些有用的情报,并传递回越国。

因此我们要谨言慎行,保持清醒,拒绝诱惑,善于识人用人,对值得你信任的人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是很复杂的,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和可乘之机,与此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保持坚定。

此外,还要保持时刻的警惕。

与人交谈也是这样,有句俗话说:假如给猪戴上高帽,猪也能爬树。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非常不雅观,但是话糙理不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对方给自己戴上高帽时,也不要被别人的夸奖冲昏了头脑。

最后就是不要太过于暴露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但ta身上只要存在弱点,就可能会成为其他人的目标,但是只要是人,哪里会没有弱点呢?

枪打出头鸟,当你站得比较高的时候,你的缺点和优点都会被放大,这时候就有可能会有一些人看到你的缺点,从而去攻击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因此古代人强调:一个人要懂得韬(tao)光养晦,千万不要让自己锋芒毕露,暴露出自己弱点的话,可能就会被小人绊倒。

最后,希望胡雪岩身上的智慧,商道以及教训可以给你经商路上,人生路上一些启示吧,在成为强者的路上我们彼此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