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不是三国演义(汉家天下四百载,尽在留候一著间——谋圣张良的人生智慧)

发布:2023-01-12 00:00:30

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张良张子房,汉初三杰之一,被尊称为谋圣的存在,一位让一生放荡不羁的汉高祖数十年来如一日以师事之的人物,让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几次三番招揽却不可得的人!翻开史书,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张良的第一次亮相,仿佛就是一部武侠小说的开场——博浪沙刺秦,可谓一锥惊天下!

张良是不是三国演义(汉家天下四百载,尽在留候一著间——谋圣张良的人生智慧)

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才能不后悔。

张良是一个标准的旧六国贵族,弱冠之年国破家亡,复国的重担成了他前半生唯一的追求。这就是所谓的拿得起,二十几岁的项羽与四十多岁的刘邦,第一次见到秦皇的车驾之时说出了两句震古烁今的豪言,而这位少年郎以散尽家财的代价,准备向那位千古一帝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惊天一锥没能改变历史,却改变了张良的一生,误中副驾换来了天下闻名,也换来了张良十余载的销声匿迹,大鹏展翅也需借风而行,张良苦等十年,终于等到了那句响彻天下的“王侯将相令有种乎?”此时便是张良以一代谋圣的身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笔者其实时常感觉无法想象一个名动天下的年轻人是如何甘愿隐姓埋名十余年之久的,大概这就是天道中所谓的“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吧。张良出山之时当时可谓是群雄并起,以张良的智慧当然明白复国可谓难如登天,可他依然无视了西楚霸王的百般示好,也拒绝了与其惺惺相惜的汉高祖刘邦,坚定的站到了刚刚复立的韩王身边!

都说不忘初心者方能始终,乱世之中能坚守理想者又有几人?

国仇家恨一肩挑的张良,果断开启了个人无双模式,在起义军中出谋划策四处奔走,生生让韩国出现了再延国祚的希望!在张良看到希望的时候,另一位彪炳史书的人物却把心思动到了曾经的战友身上。西楚霸王项羽在灭秦之后,果断开始倾力扫平障碍,韩王成了那只儆猴的鸡,而随着韩王的人头落地,刘邦终于迎来了他于这乱世中争霸天下的“三叉戟”!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丈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张良的选择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可谓是失了智的,届时项羽已经开始把自己放在了天子的座位上开始分封诸侯。刘邦虽然侥幸地逃过了鸿门宴的清算,却也被项羽赶到了巴蜀这个穷乡僻壤,一代霸王始终看不起出身市井的汉高祖,但谁又能想风华正茂的霸王会输给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刘邦?

两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男人组合,并没有被那位楚霸王列入必杀的第一梯队,更何况在这个逐鹿天下的年代里人人争相逐利,张良更是漂泊半生,当所有人看到他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时,想到的就是两位半生不得志的家伙打算在蜀地混吃等死。但,半生的漂泊并没有磨灭张良的心气,他亦如当年那个立志伐秦的少年,也正如博浪沙前一往无前的挥锥一击,谋略无双的张良终于等到了一个足够他展尽锋芒的平台!

谋圣的锋芒,在于他果断劝刘邦烧毁栈道成功骗过了楚霸王的视线,也为韩信的暗度陈仓平定三秦创造了条件;也在于他对人心的把握,派人说服了楚霸王的九江王黥布,接着更是一手主导了对于各地藩王势力的联合,让堂堂西楚霸王陷入了群虎噬龙的局面之中。

韩信攻略三秦后天下侧目之下,楚霸王终于正视起了那位汉王,但一口吃不成胖子,这时的刘邦再次与张良打了个完美的配合,用一副乐不思蜀的暴发富嘴脸与张良卖了一波“队友”,将楚霸王的视线成功转到了二五仔齐王的身上。自古秦兵耐苦战,三秦之地尽是虎狼之师,秦靠的就是这些兵源才能一统天下!可惜西楚霸王只看得到自己的天下无敌。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邦消化完了三秦之地这口大肥肉后,终于有了和项羽掰掰手腕的能力,可惜那位西楚霸王始终是世间独一档的帅才!彭城一战,刘邦可谓是丢盔弃甲抛妻弃子无所不用企及之下才逃得一条性命。

公元前204年,楚汉决战,为了配合韩信北伐,刘邦和张良带着一群“老弱病残”牵制项羽,被重兵围困在荥阳,最后刘邦实在挺不住了,智者出昏招真可以说是哭笑不得!刘邦竟是应下了,通过刻印信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六国后人恢复战国时代的馊主意。历史拐点的到来总是如此触不及防。韩信半辈子的追求即将实现之时,却被生生拦了下来!

拿起与放下的道理好说实不好做!

拦住刘邦的不是别人,正是张良自己:“兄弟们抛家舍业,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无非就是盼望着能够封妻荫子。假如陛下随意分封那些什么都没为我们这个团队付出过的家伙,又有谁愿意同陛下一起去打江山呢?”张良这一拦,拦下了一个“天下归一”的大汉朝,也正式与那个半生漂泊的张良做出了最终的告别!

前半生要拿得起,拿的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责任。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从那位不可一世的楚王手中抢来了这个天下,刘邦登基的时候,张良被尊为“帝师”,封地三万户,功居百官之首。都说功高震主者难以善终,那么功高盖主又会如何?48岁的张良给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韩信背着谋反的骂名,灭了三族;萧何也因为违逆之罪,蹲过监狱。张良却始终被刘邦以师事之,吕后亦是一生对其执礼甚恭!

张良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家五世相韩,韩国灭亡之后,我不吝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令天下为之震动。如今身为帝王之师,更是封万户,位列侯,可谓心满意足,愿抛人间事随赤松子云游天下!”那一天,张良唱着《天行九歌》走进了黄袍山。

长剑白衣出汉家,

笑挽清风醉流霞。

莫话人间名利事,

漫举石樽共烹茶。

司马迁给张良的结局只有四个字:“后八年卒。”

比起张良前半生的波澜壮阔,这四个字简单至极,也洒脱至极。因为他当初拿得比谁都要重,所以最后走得可以比谁都要轻。前半生拿不起,就会庸庸碌碌;后半生放不下,就会疲惫难堪。

前半生拿得起,拿的是一份能力和责任;后半生放得下,放的是一份智慧与从容。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笔者对于史学的兴趣,来自于唐太宗李世民那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怀揣着对于古人智慧的向往笔者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说),也就是在这本书中第一次“听到了”张良张子房这个名字!

笔者至今记得,水镜先生评价孔明,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由于好奇,便偷翻了家中老爷子珍藏的那本史记,可厚了,而且还是竖版,可惜后来不小心被笔者损坏,犹记得被老父亲请出花梨孝子棍时自己当时埋哪都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