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发布:2022-07-02 16:10:31

在中国的总舵体育项目中,有一项运动代表了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从80年代开始的5次夺得冠军开始,就注定了这将是一群不一样的中国姑娘,再看21世纪的中国女排的5次夺冠,10次世界级赛事的冠军,这就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不服输的精神,被人们誉为“女排精神”中国的女排精神。

说起中国女排就绕不开一个人“铁榔头”中国女排原总教练郎平。

同时也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代队员,同为第一代队员的还有“铁姑娘”曹慧英,“最佳二传手”周鹿敏,怪球手”张蓉芳,“无声手枪”张洁云,“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女排将军”陈招娣;几位姑娘都是征战世界体坛的重要人物。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关于中国女排,网络上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别人的青春,是花前月下。中国女排的青春,是不断地流汗,不断的疼痛。她们的青春是没有遗憾的,因为她们一直在场上挥洒汗水,一直为祖国发光发热。”

中国女排的战绩,其实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上,7战全胜夺得冠军。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当时所有的在场中国人起立欢呼,看着五星红旗在日本大阪的比赛场馆升起。

此战之后,中国女排势不可挡一路捷报。

这群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成为了为国争光的英雄,开始铸就了一种精神“女排精神”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而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郎导”第一代的队员们也是相继的退役,可他们留下的“女排精神”依旧存在每一个体育健儿的心中,虽然每个人不在一个队伍到了不同的岗位,但依旧带着这种精神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

当年这些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她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1、“铁姑娘”曹慧英

1976年,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执教中国女排,曹慧英担任的是女排的队长,也是中国女排的首任队长。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曹慧英的位置是“主攻手”。那也是在排坛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曹慧英身高180,开始的时候是学武术和唱戏的,后来被选进了八一排球队。

从进入到排球队打的位置就是“主攻手”的位置,期间也调换过别的位置,可以说全才了,在队伍里面也被大家称为“大姐大”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可能是由于之前习武的缘故,训练时很拼,力求做到最好,不怕苦不怕累,曹慧英被称为是“拼命三郎铁姑娘”。

曹慧英早1980年退役,退役后她选择了在北京体育学院继续自己的学业来充实自己,同时也担任八一队的副处长,在90年代的时候辞去了八一队的职务。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1997年,因家庭原因移居温哥华,后来又回到了北京。

曹慧英如今已经67岁,家庭美满,事业顺心,已经开始进入晚年生活,从近期网上的照片来看状态很好,保养得也很好,气场依旧是当年的“铁姑娘大姐大”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2、“怪球手”张蓉芳

张蓉芳19岁进入国家排球队,擅长“主攻”还有“接应二传”在场上的反应敏捷。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说起张蓉芳还是她的“三快一刁”打法——眼快、手快、脚快、球路刁的打法,在赛事中让不少的对手都十分的苦恼。

也正是这套打法女排在不断过关斩将的功臣。张蓉芳技术上很成熟。

1986年世锦赛前,担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当时是有孕在身,每天要站9个小时左右,可依旧坚持了下来。这种精神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后来都怎么样了?

1986年,在张蓉芳的带领下中国队不负众望得冠。

同时张蓉芳也是世界体坛上最年轻的一位冠军队的教练,那一年张蓉芳29岁。

也是在张蓉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顺利地完成了“五连冠”。

后来退役任职四川省体委副主任,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后因服役期间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留下了一些病痛影响到看身体健康,选择离职,开始了“退休生活”

3、“无声手枪”张洁云

“体育这碗饭并不容易吃。”这是张洁云接触到排球后的感受,当时有很多跟自己一起来的队友受不了一个一个离开了球队。张洁云没有放弃依旧在努力地训练。

张洁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选手,无论是在发球或是垫球还是扣球,就连一些基本动作她皆不会放过。

什么地方皆是训练的场地,在走廊里面训练过,走路也练。

利用任何能利用的时间场地来巩固自己的基本功,经常是一开始就一整天

正是因为有过硬的基本技术,才有了她的快攻技术“无声手枪”

后来由副攻手转为二传位置,在二传扣球快,攻防出其不意,往往打得对手触不及防。

后因伤病影响到健康的原因,张洁云宣布退役。

2008年的奥运会张洁云作为一名火炬手参加了南京站火炬传递。

现如今已经在过“退休生活”。

4、“天安门城墙”周晓兰

1977年,周晓兰进入了中国女排国家队。开始接触排球的时候已经16岁,优势就是身高身高优势,年龄偏大,于是开始3年的“魔鬼训练”

一路走来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只有几年的时间可都是在刻苦的训练中度过的。

作为农村孩子的周晓兰,并不怕吃苦,在训练中从不偷懒不敢懈怠。

1981年,参加了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与东道主“东洋魔女”日本队的比赛中,以17:15的取得胜利。

当时周晓兰的拦网在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84年周晓兰退役,在上海体育学院深造。

1988年,任职国家体委担任排球处任职处长。

1995年,辞去了体委系统副司级领导的职位,移居美国。

移民之后,周晓兰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当一名排球教练,后来转职而做了工程师。

现在美国马里兰州定居。

5、“女排将军”陈招娣

这一位“女排将军”是对郎平影响很深的人物。

两个人是亦师亦友,可以说陈招娣是郎平在女排的一位导师也是一位前辈。

1976年进入入国家队。

陈招娣在接触排球的时候是零基础的,靠着自身的一股拼劲刻苦训练3年。

严格的要求自己,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身体素质不达标,每天早上5点开始跑步。

基础的技术不行,就每一个工作上百次的重复训练。

所有的努力背后的动力就是心中的那份对排球的热爱。

陈招娣的位置是二传和接应。

2006年7月,中央军委正式授予少将军衔。

她是第一位体育界的将军,却因早年的高强度训练,身上的伤痛影响到健康患有“直肠类癌”等疾病。

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6、“最佳二传手”周鹿敏

1972年,周鹿敏进入了上海青年队,16岁开始接触排球。

1979年,周鹿敏23岁进入国家女排集训队。

周鹿敏的位置是“二传手”,擅长场上组织和各种多边的快攻打法。

1981年取得世界杯冠军后退役。

周鹿敏退役后在上海体育学院进行深造,毕业后任职上海女排教练。

1997年后,在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开始行政工作。

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在做关于排球的事情,一直在做老年气排球的推广。

这些往日的悍将有了自己人生的归宿,可他们的精神却一直在每一代的排球队员的心中。

就连我们熟悉的郎导在今年9月也回归到了家庭,这么多年的奋斗少不了家庭的支持。

郎平曾说过在自己退休以后会抽出时间写一本自传,我们期待早日跟我们见面。

郎平对自己的总结说道,“对自己的成绩和祖国都不会有遗憾。”

也曾明确表示过自己除了中国女排之外,将来不会执教其他国家或者俱乐部的排球队。

此外郎平在国际排联也有担任职务。

人生短短数十载,要紧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奋斗一生,而不是讨好他人,不是活给别人的,是活给自己的。

官方参考文献:

《四川龙网: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

《新浪网:老一代的女排张洁云近况如何?》

《百度百科-曹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