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毛主席:我只有一件大衣送给你们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笑容就好像五彩云霞一样,是那样的灿烂、动人。
几十年艰苦的革命历程,到今天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预示着中国人民自此走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短短的半个月后,毛主席又迎来一件大喜事——长子毛岸英和干女儿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庄重而又简朴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了,革命事业成功了,儿子也结婚了,说不定他很快就能抱上孙子,这对于毛主席来说,可谓是喜上加喜。
不过这一年,毛岸英已经27岁了,在中国的传统里,这已经算是“晚婚”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毛岸英27岁时才与刘思齐结婚呢?他们俩这一路走来又有什么故事呢?
1945年12月,一架从苏联莫斯科起飞的客机,飞抵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飞机上的一位“神秘”乘客从这里下机后,转乘一架小飞机直飞延安!
这个“神秘”的乘客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
从1936年被安排到苏联学习,一直到现在,他已经阔别故土10年之久了。
在这之前,毛泽东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国内的战事得以暂时平息。
然而,由于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加上回到延安后又为局势所虑,毛泽东的身体常感不适。
毛岸英跟随苏军攻入柏林后,便向斯大林提出回国的愿望,斯大林同意了,并派了两名医生一同前往。
在临行前,斯大林还特地接见了他,除了关怀和祝福之外,还送给他一支手枪。直到后来他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时,这支手枪还一直带在身上。
毛岸英虽然只离开祖国10年,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或更早),毛岸英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这样算来,已经足足有18年了!
当年离别时,毛岸英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如今已经长成大人,而且还是一个身着军绿呢大衣、肩扛上尉军衔、脚蹬大皮靴的威武军人形象……
在毛岸英下飞机的那一刻,身为父亲的毛泽东眼眶湿润了!
毛岸英下飞机后,径直走到父亲身边,一把抱住父亲,喊着:“爸爸,爸爸,我多想你呀……”
毛泽东也激动地抱着儿子,感慨万千地说:“我也一样想你呀……”
相别多年的父子,终于相聚了!
当天回到驻地后,不擅烹饪的毛泽东亲自下厨,给儿子做菜。而此后的几天时间里,父子俩几乎都是形影不离,相互述说着这十八年来各自的情况。
尽管父子俩已经有很多年没见,但毛泽东对毛岸英却非常严格,刚到延安不久,他就要儿子脱下这身漂亮的军装,换上和延安普通百姓一样的衣服。
饮食上也从牛奶面包,换成了小米干饭,钢丝床换成了土炕。这无疑给毛岸英的生活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然而尽管如此,毛岸英非但毫无怨言,反而还将自己的衣服、皮靴、毛衣毛裤等物件全部送给了别人。
但这还没完,为了让毛岸英更快适应国内的生活,毛泽东还将毛岸英安排到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那里去学习种地。
几个月的农民生活,让毛岸英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脸晒黑了,手也粗糙了,对中国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1946年6月,经过党中央多年的不懈努力,张治中将军从国民党新疆督办盛世才的监狱里,释放出了100多位被关押的同志,使他们得以回到延安。
几天后,毛泽东亲自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去看望他们。在人群中,毛泽东一眼便认出了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张文秋。
毛泽东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文秋同志,你回来了,不容易啊!”
1938年初,张文秋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云阳镇八路军115师留守处,与丈夫陈振亚(时任留守处政治处主任)一起工作。
后来,丈夫陈振亚被敌人害死,她与其他在新疆工作的100多名同志也遭到逮捕。
想到这几年的监狱生活和丈夫被害,此刻的张文秋已经是泣不成声,但她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接着,毛泽东又问道:“思齐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就在这时,16岁的刘思齐突然从妈妈身后钻出来,毛泽东一把紧握着她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没见,已经长大成人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也确实,上一次见到刘思齐的时候,还是在1938年春节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上。
当时,年仅八岁的刘思齐扮演描写烈士遗孤的话剧《弃儿》中的小主角,毛泽东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
短暂的寒暄后,毛泽东便邀请他们母子和其他从新疆回来的同志,一起参加晚上的家宴!
在晚宴上,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并说道:“文秋同志,你也许是今天客人中唯一见过岸英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张文秋就在湖南长沙见过毛岸英,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常常依偎在妈妈杨开慧的身边,没想到一转眼竟成了一个大小伙。
张文秋高兴地说:“我认识你的时候,你就这么大……”,说着指了指自己五岁的女儿少林,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接着,张文秋又问了毛岸青的情况,并将大女儿思齐,二女儿邵华介绍给岸英认识。
从这之后,刘思齐就经常跑到毛泽东那里去玩。
也许是命运、性格相同的缘故,毛岸英和刘思齐相处得非常融洽,感情日益深厚,渐渐产生了情愫!
1947年初,胡宗南集结重兵分两路向延安袭来,毛岸英与父亲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撤出延安,并化名‘小曹’到中央土改工作团工作。
在这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毛岸英的生活都很繁忙!
他先是在山西临县搞土改,之后又来到西柏坡与朱德、刘少奇一起工作,后来又被组织派到了山东渤海。
1948年中旬,解放战争的形势日渐好转,毛岸英从渤海回来后,又到附近的农村搞土改。
当时,刘思齐正在平山医院看病,离西柏坡不远,于是就来看望父亲毛泽东。
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恰好岸英也在这里,父子俩正在谈天说地,刘思齐走上前去,亲切地叫了声:“爸爸……”
毛泽东抬头看了看已经两年没有见到的干女儿,现在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非常激动。
岸英早就看到了思齐,如今的她长得苗条标致,面容清秀,两条小辫子垂到腰间,充满着青春活力。
还没等岸英开口,思齐就说道:“岸英哥,你也在这里呀!”言语中,还流露出了一丝丝羞涩。
两个年轻人相见,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毛泽东也是看在眼里,和思齐简单寒暄几句后,就赶紧躲到书房中去了,将外面的天地留给这两个年轻人。
两人见面后,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从父辈的革命斗争,到各自的现状,几乎是无话不谈。
晚上在一起吃完晚饭后,又一直聊到了夜里十一点多,但两人还是言犹未尽。
不久后,思齐也被分配到附近的农村和岸英一起去搞土改,两人见面的机会多了,感情也越来越好。
渐渐地,他们俩的这种“不同寻常”的关系被邓大姐发现,并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观察了几天,最后认定确有其事,于是便有意撮合这两个年轻人。
其实,毛泽东对刘思齐本就十分中意,如果她真的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妇,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觉得还是应该找老战友张文秋商量一下。结果毫无悬念,张文秋对岸英非常满意。
就这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恋爱关系,正式确定了下来。
不久之后,毛岸英和刘思齐决定结婚!结果却遭到了父亲毛泽东的反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夏末的一天,岸英和思齐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向父亲说明了来意!
听到儿子要结婚的消息,当父亲的当然非常高兴,但此时的毛泽东,却有着其他的考虑!
他问思齐:“你正在学校学习,还没有毕业,现在结婚不怕影响你的学习吗?”
思齐说道:“结婚后,我们会好好安排,不会影响我的学习的。”
原本以为毛泽东就会同意,但谁知又是一瓢冷水泼来:“你还小,着什么急呀!反正我同意你们结婚,等一等好不好?”
在毛泽东的劝说下,两人也只好服从,灰心丧气地离去了!
没过多久,毛岸英又回到了毛泽东的房间,不解的问:“爸爸,我今年已经26岁了,我想结婚以后,好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工作,这样我就不必在这方面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毛泽东听后,说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同意你们结婚呀?”
毛岸英回答:“是的!”
“可是现在不行!”毛泽东说道!
听完父亲的回答,岸英有点生气了,脸上流露出了不悦的表情,并表示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做主。
听完儿子的话,毛泽东当时就发了脾气,说道:按照我们解放区的法律,女方必须满18周岁,南方必须满20周岁,思齐现在还没满18岁,你们必须守法律,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搞特殊!
看来,父亲真的不同意他们立即结婚!
毛岸英的心里非常难受,二十多岁的他在父亲面前也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一转身气呼呼地走了!
最初的时候,毛岸英心里总想不通,为何父亲不同意他和思齐的婚姻呢?虽说思齐还不满18周岁,但虚岁早就已经满十八了,怎么就不能“通融”一下呢?
过了几天,毛岸英终于想通了,认为父亲说得有道理,法律颁布了,就得遵守,不能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就开这个头。更何况,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应该首先起到表率作用。
几天后,毛泽东散步时,正巧碰见了刚从邻村下乡回来的毛岸英,说:“你不要躲我,结婚的事情想通了吗?”
毛岸英低声说道:“想通了,是我不对!”
“思齐呢?”毛泽东问!
毛岸英:“思齐也想通了,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过年以后才结婚。”
毛泽东高兴地说道:“这才像我儿子嘛!”
1949年9月,党中央到了北京后,思齐也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可以结婚了!
他们俩在征得思齐妈妈张文秋的同意后,又去征求父亲毛泽东的意见。而这一次,毛泽东十分爽快,当即就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不过,身为父亲,也要关心一下儿子的婚礼才行,于是关切地问道:“你们准备怎么办婚事呀?”
毛岸英说:“我们商量了,婚礼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再买东西。”
毛泽东听后,为儿子、儿媳的懂事非常高兴,说道:“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
之后,岸英和思齐写了一份请客名单来给父亲过目,上面有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谢觉哉等人。
考虑到婚礼一切从简,因此宴请的宾客并不多,尽管毛泽东对此表示非常理解,但总觉得宴请的人还是很少,对他们说道:
“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该请朱老总;请了谢老,还应该请王定国;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生病了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婚事简办,我完全赞同,就是要改一下旧习……”
1949年10月15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久,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正式举行了!
然而,身为一国元首的儿子,毛岸英的婚礼却是那么的简朴。他身上穿着的,是为外宾当翻译时穿的工作服——这是他所有衣服中最好的一件。
而他的妻子刘思齐,除了脚上那双布鞋是新买的以外,上衣和裤子都是原来穿过的。
至于婚宴上的饭菜,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而是最基本的家常菜。
不过,尽管婚礼很简朴,但这对新人却十分高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再隆重的婚礼,也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只要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这就足够了!
在婚礼上,周总理和邓妈妈,朱老总和康妈妈等等这些尊贵的客人,都欢聚在毛泽东的家中,向岸英和思齐祝贺。
而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这一天也是格外的高兴,不胜酒力的他,微笑着与宾客们频频举杯,欢庆儿子的大喜之日。
毛泽东走到亲家张文秋的面前,真诚地举起手中的酒杯,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也为你的健康干杯!”
张文秋也很激动,举起酒杯站起来回敬毛泽东:“谢谢主席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大懂事,希望主席多批评指教。”
事实上,除了刘思齐,张文秋的二女儿邵华,后来也嫁给了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
宴会快结束时,毛泽东拿出了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大衣,这是1945年他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
他拿着这件大衣对岸英和思齐这对新人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的礼品送给你们,就有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大家听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身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自己儿子结婚时,却拿不出一件“贵重”的礼物,主席的这种节俭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婚后不久即永别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后,并没有去全国各地“度蜜月”,而是立刻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且国内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解放,因此国内事务非常繁杂。
岸英仍然在中央调查部工作,而思齐则继续在学校读书,两人的q工作、学习虽然很繁忙,但生活总体是甜蜜的。
不过,这种繁忙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到来,这种幸福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中国决定出兵援朝后,毛岸英就第一个报名当了志愿军。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仅奋战了一个多月,毛岸英就壮烈牺牲了!而从岸英入朝到牺牲,思齐都不知道自己丈夫的真正去处。
在入朝前夕,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陪了妻子两夜,于10月15日清晨,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
而此次分别,竟成了夫妻俩的永别!
毛岸英牺牲后,为了不让思齐伤心,不论是父亲毛泽东,还是母亲张文秋,亦或是从朝鲜回来的战斗英雄、首长,他们都闭口不谈毛岸英的事情。
每次刘思齐在问他们岸英的消息时,他们在简单说了几句后,就躲开了!
而从这个时候,刘思齐已经发现了端倪,但她始终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因此每当有这种想法时,她都暗示自己别胡思乱想。
但如果岸英没有牺牲的话,那怎么这么久都不给她来一封信呢?难道他不想我吗?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刘思齐才知道她的岸英哥哥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而他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