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明代药王对 本草学的发展

(1/9)
李时珍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医学、药物学,为祖国医学和药学的发展都作 出卓越贡献。他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总结他家祖孙三代 的医药实践经验,在医学和药学两方面都有独特建树。他对中药学的贡献尤 为卓越,创立了先进的中药学体系,按照这一体系写成了中药学巨著——《本 草纲目》,人们尊称他为明代药王。他冶医药于一炉,结合方药论医理,结 合医诊沦方药,论医论药,相得益彰,发千古之秘奥,阐歧黄之精微。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经过艰苦的历程。多年深人民间进行药物调查, 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广泛参考历代本草著作,和其他有关著作。” 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转 引自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校点本第一册,第 17 页)不难想象,李时珍 厂泛参考历代医、药学著作,旁及经史百家,耗费了何等巨大的精力。李时 珍开列的参考书目中,历代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唐 本草》、《蜀本草》、《开宝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救 荒本草》、《食物本草》等 41 种。参考历代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王叔和《脉经》、张子和《儒门 事亲》、张洁古《医学启源》、李东垣《医学发明》、王海藏《医家大法》、 朱丹溪《格致余论》等 271 种。参考经史著作有《春秋左传》、《国语》、 《史记》、《汉书》、《后汉书》、《通鉴纲目》等。参考科学著作有郭璞 《山海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张华《博物志》、贾恩勰《齐民要术》、 沈括《梦溪笔谈》、王桢《农书》等。总共直接参考的著作 758 种。《本草 纲目》的基本特点,正如他的儿子所说的:“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 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校点 本第一册,第 24 页) 为了创立本草学的新体系,李时珍对历代有影响的本草著作,一一作了 分析,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纠其谬而补其缺,做到全局在胸。南朝医学家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是本草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书在《神农本 草经》365 味药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家所用新药 365 种。开始对药 物进行分类,每类之下仍分三品。李时珍评论道:“此书颇有裨补,亦多谬 误。”(《历代诸家本草》校点本第一册,第 2 页)唐代苏恭主持修订的《唐 新本草》,将药物重加分类,附有药图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