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举业坎坷与涉足经世致用之学

(1/4)
道光六年(1826年),14岁的左宗棠始应童子试。第二年,他又应长沙府试。长沙知府张锡谦对他的试卷"亟赏之,屡拔置前,欲以第一录送",但"旋见某生年老",又抑置左宗棠为府试第二名,并亲自召见之,"加奖勉焉"。①左宗棠顺利地通过了为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童子试和府试这两项预备性考试。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院试(又称郡试、道试)之际,却因其母亲病重而未赴院试,放弃了这次考秀才的机会。
  道光八年(1828年),左宗棠于丁母忧期间,"益致力于学"。②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的16岁之后为勤勉于学的得力时期。他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岁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③左宗棠企望能走科举登第之途,但他又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应科举、读四书、做八股上面,而是对经世致用之学颇加留意。道光九年(1829年),年方17岁的左宗棠在书铺里购得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便"潜心玩索,喜其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他还买到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乾隆朝名臣齐召南的《水道提纲》诸书,更是认真研读,"于可见之施行者,另编存录之。"①他对家中所藏的清道光年间由著名思想家魏源代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所编的旨在"经世以表全编"②的《皇朝经世文编》则是爱不释手,加注评语,"丹黄殆遍",详加考论。左宗棠对经世有用之学的追求,引起了许多沈醉于八股时文的士人的非议和嘲讽。对此,左宗棠后来对其儿子追述这一情形时说:"土人但知有举业,见吾好此等书,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③
  道光十年(1830年),被左宗棠视为"学术之纯正,心地之光明"的"嘉、道两朝名臣"贺长龄因丁忧居长沙。左宗棠出于对这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名臣的敬慕之情,拜访了贺长龄。贺与左交谈,深为其年少学博而高兴,竟"以国士见待"。④其实此时的左宗棠不过是一名年仅18周岁连生员资格还未取得的青年人,而贺长龄则早已是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的地方要员。左宗棠受到如此器重,说明他在经世学问的探索上已有足以为贺所赏识的见解。贺长龄面对眼前这个"颇好读书,苦贫乏无买书资"的青年人,答应出借家中所藏图书。左宗棠"每向取书册,贺长龄必亲自梯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左宗棠还书时,贺长龄又"必问其所得,互相考订,孜孜龂龂,无稍倦厌",贺的"诱掖末学,与人为善之诚"深深地感动了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