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近代海防的产物

(1/4)
在近代中国,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是如何加强海防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仿造外国船舰的主张和活动,显露出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新迹象。林则徐认识到中国的旧式师船已难以对付英国的新式舰船,于是决意加以仿造。他"检查旧籍,捐资仿造两船,底用铜包,篷如洋式"①,开了中国仿造西式船舰之先例。②林则徐认为:"外海战船,宜分别筹办也。查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如英夷逃出虎门外,自非单薄之船所能追剿,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战胜"。①他的目的在于"师敌制敌"。
  19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创痛巨深,使得中国社会各层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重新审视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问题,以及清政府与太平天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互相克制的问题,促使仿造外国船炮的意识与初步实践活动开始活跃起来。
  从太平天国的情况来看,其购买和仿制外国船炮的意图是带有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和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的双重含义的。自咸丰三年(1853年)起,太平军开始装备西洋枪炮。是年,两江总督抬良奏报查获了太平军"装载洋枪"、"火药等物"的船只。②此后,太平军使用西洋船炮的情况屡见不鲜。60年代初,李秀成所部太平军"三分之二均有洋枪"。③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的军事谋略,以图"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④李世贤所率太平军余部于1865年在福建"购买大火轮船"⑤,以对抗清军的镇压。太平天国采用外国的枪炮船舰来打击清政府反动统治,这是无可非议的。而在太平天国的近代化方案中能够把"火船、火车"等西洋器物称为"夺造化之巧"、"正正堂堂之技"①带有强烈的学习西方的色彩,这更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就清政府方面的情形而言,清朝统治集团面对着"内优"与"外患"的困厄,同样把购买和仿制外国船炮视为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和对外抵御列强侵略的工具。用曾国藩的活来说就是"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②须指出的是,在咸丰十年(1860年)的"庚申之役"前,清政府的这一活动以"靖内"为主要目的。但清王朝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大冲击后,则是把"剿贼",和"御侮"并列,而且随着国内人民起义逐步被镇压下去,"御侮"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