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

(1/4)
如果说左宗棠指挥西征大军歼除并驱逐了进犯我国新疆的阿古柏匪帮,为规复北疆和南疆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那么他下一步亲自率大军出关,以武力为后盾从俄国侵略者手中索还伊犁,更为伊犁回到祖国的怀抱和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做出了永远值得称道的历史贡献。
  本来左宗棠在同治十年(1871年)得知沙俄侵占伊犁的消息后就非常愤慨,他曾致函刘锦棠指出俄国"窥吾西陲"的阴谋,并决心"与此虏周旋"。俄国在入侵伊犁之后,也玩弄了花招,向清政府表示只是"代为收复","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①此时,俄国根本不相信清政府能收复乌鲁木齐。然而,左宗棠规复新疆的壮举,表明中国不仅在北疆,甚至在南疆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军事胜利。中国从俄国手中索还伊犁按理说已不成问题。但是,俄国不仅在中国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后拒不交还伊犁,就是南疆底定之后仍想赖帐,拒绝了清政府提出的由左宗棠与其交涉索还伊犁问题。这样,清政府于光绪四年六月(1878年7月)决定派署盛京将军崇厚去俄国谈判收回伊犁。清廷还就伊犁"交还以后,如何防守"问题令左宗棠"先事图维"。②左宗棠对清廷偏倚外交谈判索还伊犁的作法只能表示赞同,但他仍然强调:"前疏所称地不可弃者,窃以腴地不可捐以资寇粮,要地不可借以长敌势,非乘此兵威,迅速图之,彼得志日骄,将愈进愈逼。而我馈运艰阻,势将自绌,无地堪立军府,所忧不仅西北也。伊犁收还以后,应于边境择要筑垒开壕,安设大小炮位,挑劲兵以增其险。……伊犁未收还之前,金顺大军驻库尔喀喇乌苏,其西精河地方,势处要隘,向驻马队,以资扼截。"③左宗棠对收复伊犁有他自己的"图维",他希望以武力收复。
  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1879年0月2日),崇厚在出使俄国后擅自在克里米亚半岛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即《里瓦基立条约》)。按照该约,俄国虽交还伊犁,但割去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素尔山口等要地,使伊犁以西、以南险要尽失,且俄国还攫得伊犁"代守费"和通商、免税等权益。消息传来,全国舆论大哗,群情激愤,要求改约,甚至"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①左宗棠更是义愤填膺,他上奏指出:"武事不竟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他回顾了俄国在伊犁问题上施用的伎俩,主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