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俗以程朱为宗"

(1/8)
左宗棠终其一生都服膺儒家学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左宗棠对儒学的两个主要流派宋学和汉学则是褒贬不一的。他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学倍加尊崇,主张"恪以程朱为宗","以程朱为准","宗程朱以探原孔孟"。①他对汉学,特别是清代乾嘉年间盛行的以训诂考据为特征的汉学则多有微词,指出:"自乾隆中叶以来,声音训诂校雠之习盛,士竞时局,逐声气,以搏击儒先为能,放言无忌。"②"近世士大夫专尚考证、训诂、书数之学,以窥隙攻难为功,至标立汉学名字号召后进,于书之言身心性命者相戒为空疏迂阔之谭,弃置不一顾。其甚者乃敢躬冒不匙,轻议先儒,及问以四子书义,不能答,尝以利害细故,颓乱而无所守。"③为此,左宗棠主张"箴汉学之膏盲,而一以朱子为归",以实现"儒者传道报国之功"④,并达到"入宋儒之堂奥"⑤的目标。
  左宗棠所尊崇的宋学是宋儒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宋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脉胳是:北宋新王朝建立后,当时儒家的思想家们,在儒、释、道三家长期相互斗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以孔孟学说为主,吸收各家之长,建立了以理学为名的新儒学。先有孙复、石介、胡瑗等"北宋三先生"首倡儒学,紧接着周敦颐提出太极图,邵雍发挥《周易》先天学,张载论气为万物本体,程颢、程颐兄弟大谈天理,以理为宇宙存在的根据。至此,游离孔子思想实际的新儒学体系基本完成,因为特别重视道或理,所以称为道学或理学。南宋朱熹以程颐的学说为主,吸收各家之长,建立了所谓程朱理学。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发挥孟子和程颐的学说,明代王守仁又发展了这个学说,建立了所谓陆王心学。在这两派之外还有张载、王廷相、罗钦顺等人的学说。①在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上,程朱派是主流派。②程朱理学具有理论创新和为统治者利用的双重效应。它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③它作为由宇宙本体的"天理",到完美人格的修养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学说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思想④,在宋、元、明三朝地位极尊。即使在清初出现了批判理学、复兴汉学的社会思潮,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界的正统地位仍旧保持。康熙皇帝即有崇奖朱学之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特颁谕旨,将朱熹由孔庙两庑升祀大成殿十哲之次。康熙皇帝还在《朱子大全序》中称赞朱熹道:"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一定之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清代仍当作士人必修的教科书、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任何要想取得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