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孝公之子(从秦简公回国继位说起,聊聊秦孝公之前秦简公和秦献公的改革)

发布:2023-02-28 11:03:09

序言: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就无法绕过秦国。

从一个西部边陲的蛮夷小国,到最后攻灭六国问鼎华夏,它的强大之路就是一部大国崛起的历程。

当秦国发起灭国之战时,山东六国依然沉醉在自我强大的迷梦中无法自拔,秦国的崛起,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甚至曾走过和秦国一样的路,只不过他们最终只走到了半路就折返了回去,以至于没能领略到终点的风景。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国想要强大,“变法”是途径,而战国七雄几乎都走过这条路,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燕国的燕昭王改革,赵国的武灵王胡服骑射。

不过这些变法都不彻底,最为彻底的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也被誉为秦国强大的根基,正如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所以不少人认为秦国的强大是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不过当秦简公听到这种论断,一定会穿越时光隧道向我们呐喊:这是没把我放眼里。

本篇笔者就从秦简公回国继位说起,聊聊秦孝公之前秦简公和秦献公的改革。

穿越秦孝公之子(从秦简公回国继位说起,聊聊秦孝公之前秦简公和秦献公的改革)

战国时期的竹简

秦简公回秦,继位为君。

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史记·秦本纪》

秦灵公死后,秦国的君位本该他的儿子秦献公(《史记索隐》记载其名为师隰(xí),《吕氏春秋》记载其名为公子连)继位,不过秦灵公的叔父嬴悼子却抢了公子连的君位,成为新任秦国国君,是为秦简公。

而公子连防不测,于是逃到了秦国,开始了流亡魏国的生活,而这一去就是近30年(从公元前415年至公元前386年),等他再次回秦时,秦国将在他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先暂按不表,继续说秦简公。

秦简公在继位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在秦,而是在晋,至于为何在晋,其实是因为不如意而流亡到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

出土的秦国虎符

说到这,不少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认为在秦简公继位的时候韩赵魏三家都把晋国瓜分了,怎么还有晋国一说呢,其实这里的“晋”,并不是指的春秋时期的“晋”,而是指的“魏”。

根据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可知,魏国在战国时期被称为“晋”,所以“简公从晋来”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秦简公从魏国回到秦国,而魏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晋,是因为时人认为魏国灭亡了晋国,而又是三晋中继承了“晋”的国家。

由于魏国和秦国接壤,而在魏国迁都大梁之前,魏都安邑又离秦国很近,这就造成了在秦国不得意的公子总会到流亡到魏国,秦简公是如此,后来的秦献公也是如此。

简公时代,秦国谋求富强的起点。

根据杨宽先生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的考证,秦简公回秦继位的那一年为公元前415年,而这一年又是魏文侯三十一年,可以说是魏国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因为此时的魏国人才济济,而李悝的变法也已经初见成效。

战国时期民众所佩戴的青铜剑

而秦简公在魏国流亡的时间里,对于魏国的崛起,也是深有体会,所以他回国继位后,在秦国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允许官吏与百姓带剑和实施初祖禾。

  •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

(秦)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史记·秦本纪》

(秦简公)七年,百姓初带剑。——《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上述两则,我们可以得知,秦简公继位之后的第六年和第七年,分别允许了官吏和百姓带剑,这看似不起眼的规定,其实打破了当时秦国只有贵族才允许带剑的规定,也就是说秦简公的改革,已经触及到了政治层面。

  •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点。

秦简公七年,初祖禾。——《史记·六国年表》

秦简公在秦国实施初祖禾,这点主要是在经济上所做的改革,那么什么是初祖禾呢,这点杨宽先生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也有考证,他认为:初祖禾与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之性质相同,即开始按亩征取禾稼作为租税。

秦简公实施初祖禾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因为在这时期,魏国对秦国进行了多次战争,而秦国屡战屡败,如《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简公与晋战,败郑下,再如《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兵马俑向我们展示出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宏大场面

所以如何最大限度集中国家的财富应对战争,催发了秦简公在赋税制度上的改革,而魏国对于秦国的打击和对秦地的占领,也进一步促进了魏国先进的制度向秦地的传播,这也是战争残酷之外的另一面。

而这种在赋税制度上的改革,应该是秦简公从三晋之地引进来的,《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尨税焉,这也就是说明了春秋时期的晋国,也实施了像鲁国初税亩那样的改革,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秦简公引进了三晋,尤其是魏国的先进制度。

透过秦简公在秦国改革,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的改革只能算得上小试牛刀,但却是秦国谋求富强、从东方引进先进制度的开端,这位接下来秦献公继续在秦国的改革开了好头。

秦献公被秦国贵族接回秦国。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史记·秦本纪》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秦简公抢了原本属于秦献公的君位,致使献公在魏流亡近30年,秦简公死后,秦国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惠公,而惠公死后,又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出子。

这样看来,其实秦国的君位早已离秦献公越来越远,秦惠公死后,出子年幼,其母当政,任用宦官,这引起了国内大臣的不满和贵族的不满,而秦献公就是看到了秦国国内的矛盾,继而取得了国内贵族的支持。

秦国士兵

在出子二年时,秦国的庶长改把秦献公接回了秦国,而出子母子均被杀死,并且被沉入了深渊,正如《史记·秦本纪》记载: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不过秦国这种频繁的更换国君,最终使得晋(魏)国再次强大起来,趁机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而在秦献公回国之后,立即在秦国开始了改革。

献公时代,秦国正式崛起的开端。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回秦国继位,相比较秦简公在魏国的流亡,秦献公所流亡的时间更长,这也就导致了他对魏国的改革之路十分清晰,所以他在改革上远远要比秦简公涉及的深远。

那么秦献公进行了那些改革呢?主要有四点,分别是止从死、迁栎阳、行为市、为户籍相伍。

  • 止从死。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秦本纪》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秦献公继位的第一年,就废除了秦国以人殉葬的陋习,这种活人殉葬又称为“从死”,《史记·秦本纪》记载: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由此可见秦国的从死陋习历史相当悠久。

而秦献公长期呆在魏国,其思想早已受到了晋风俗的影响,所以他对秦国这一残酷的殉葬制度相当反对,于是下令废除,而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也找到了变通之法,那就是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正如宋玲平在《晋系墓葬制度研究》中所述:佣类的出现和风行,逐渐取代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佣类的出现和风行,逐渐取代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那么秦献公的这一改革为秦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影响巨大,因为这一制度的废除,避免了秦国大量青壮年奴隶的从死,为秦国存活了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非常有利。

  • 城栎阳。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二年城栎阳,徐广注曰:徙都之,今万年是也。

秦献公有没有把秦国的都城迁到栎阳其实一直是一个问题,而根据太史公的记载,也仅仅是修筑了栎阳城的城墙,为何会有人认为秦献公把都城迁到了栎阳呢,这是根据秦孝公求贤令中的“献公继位,镇服边境,徙治栎阳”,所做的推断。

《史记·商君传》记载: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这也就是说到了后来咸阳城建好之后,秦国是从雍城迁都于此,而不是从栎阳。

秦国国君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秦献公并不是迁都栎阳城,而是把栎阳打造成了一座军事重镇,这也能六国年表中记载的“城栎阳”遥相呼应。

如果从军事上,栎阳离魏国很近,秦献公修筑栎阳城墙的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针对魏国的军事打击而做的,尤其是此时魏国夺去了秦国的河西,秦献公“城栎阳”应该也是以收复河西失地为政治目标而做出的决策,不管如何,秦献公这一举动,对后来秦国夺回河西之地,有着重要意义。

  • 行为市。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史记·秦本纪》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献公继位的第七年,开始设置市场,鼓励商业活动,并且设立了管理市场的官员,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因为国家进行开市,可以收取营业税,这无疑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而秦献公这一举措,其实也是从三晋之地引进而来的,因为就当时而言,三晋地区是城市最为发展的地域,秦献公在魏国几十年,应当被繁华的市场经济所影响,从而在回国之后,效仿魏国,建立市场。

根据日本学者江村治树在《古代城市社会》中所说:以战国时期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不是所有的地域都一致的,从做成的战国时期城市遗迹分布图来看,可以确定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是遗迹密集区,而这一范围正是属于三晋大地。

  • 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本纪》

由此可知,秦献公在位的第十年,建立了户籍制度,按五家为一伍进行编制,这是文献中首次出现的户籍编制与“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的记载,这对于民众的管理则更加高效,也对秦献公推行县制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战争催发下的产物——古长城

如张金光在《秦制研究》所说:秦“为户籍相伍”,则标识着我国古代户籍编制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而同我们通过对秦献公时期的改革措施,可以得知,这些举措虽然只能算改革而不能算变法,但却为后来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说秦献公时期是秦国正式崛起的开端也不为过。

秦简公和秦献公回国即位进而改革的相同点。

说完了秦简公和秦献公两位君主在秦国的改革,我们再来看看其中的相同点,主要有两点:

  • 这两人都是代幼主即位,简公代了年少的公子连,献公代了年幼的出子。
  • 这两人都是从魏国回秦,这也意味着两人都曾目睹了魏国变法强大的经过,所以回国之后都立志效仿魏国来强大秦国,秦简公、秦献公时期的改革以及后来秦孝公时期的变法,这些正是秦国富强的根基所在。

而通过秦简公和秦献公的继位,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国为何会是变法最为彻底的国家,其根源在于秦国的君权和山东六国诸侯的权力相比是相对强大的,这也就使得秦国政治上的稳定很是依赖于君主个人的能力。

秦始皇与兵马俑再现了秦国横扫天下的气势

所以当秦国国内出现幼子继位的情况时,贵族和大臣们是很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他们会选择重新拥立成年的男子继位为君,当然,这也和魏国对于秦国在军事上的压迫有关,所以秦国在改革变法的路上最具备优势也正是君权的相对强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秦国强大是从秦简公统治时期开始的,秦简公开了向东方诸侯学习先进制度的先河,这点又被秦献公所发扬,而这两人的改革,都为接下来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正如杨宽先生评价所说:秦献公即位后,推行一系列之改革,元年止从死,二年徙治栎阳,六年初县蒲、蓝田、善明氏,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盖仿魏之法制而有所改革,开此后商鞅变法之先路。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史记》、《吕氏春秋》、《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左传》、《晋系墓葬制度研究》、《古代城市社会》、《秦制研究》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