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哪里人(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贵族利益,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应该怎么办?)

发布:2023-02-28 11:03:5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其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商鞅,变法的设计者、推动者、执行者;一个是秦孝公,变法的采纳者、支持者、受益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发展策略。由于这一变法是商鞅提出并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推行的,故称商鞅变法。

变法的大致脉络分三段。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拉开了全面变法的序幕。之后,变法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公元前356年,一次是公元前350年。

秦孝公哪里人(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贵族利益,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应该怎么办?)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了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保护神,被诬为谋反。他知道自己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此时的商鞅已如丧家之犬。他先是逃到魏国,可魏国不让他入境。他又潜回自己在秦国的封邑,组织兵马进行反抗。当然,他的那点兵力哪里是秦军的对手,在激烈作战中,商鞅被杀。秦国的贵族们恨他恨得直咬牙,就是他已经死了,也不放过他,对他的尸体施行了“车裂”的刑罚。

有意思的是,新继位的秦王虽然痛恨商鞅,下令缉拿他,车裂他,但是,对于商鞅推行的新法,他却一点也没动,还是坚持推行下去。原因很简单,此时的秦王也知道商鞅推行的新法有利于秦国的富国强兵,有利于秦国的强大。他只想把商鞅抓住,让商鞅当新法的替罪羊,处死商鞅,让秦国的贵族们出了那一口恶气,就可以了。

其实,商鞅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政治人物,应该预见到自己的下场会很惨。当他的靠山秦孝公已经就要归西的时候,商鞅就应该考虑自己的退路了。那时的商鞅应该怎么办?

他应该离开秦国,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因为,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已经名垂青史了,他的才能已经得到充分施展了。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不就是追求这些东西吗?自己已经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就应该满足了,就应该引退了。

对于商鞅来说,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属于自己的权位已经失去,该离开的时候,就得离开,该放弃的时候,就得放弃。

那个历史的舞台,自己已经占据了十几年二十几年,自己的本事,自己的才华,已经得到尽情展现,自己还图什么呢?

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你唱完你的那一段戏,你就得离开,你就得退出,把地方让出来,让别人接着唱。特别是你唱戏时,如果激起了激烈的矛盾,你就得想好自己的退路。

但是,商鞅没有这样做,原因在于,他太贪恋权位了,他太喜欢荣华富贵了,他舍不得这些东西。难道他不知道新任的秦王对他充满仇恨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得罪秦国的贵族太多太多了吗?他应该知道的。但是,他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

当他被诬为谋反的时候,他才开始逃亡。他没有为自己谋划好合适而又安全的退路。这是他人生的败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不该有的失误。你虽然是为了秦国的富强,但是,除了秦孝公之外,没有人会领你这份情。但是,你得罪的人却是具体的,你侵犯的他人利益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不恨你吗?他们不会报复你吗?只是一门心思地为了国家富强而鞠躬尽瘁,不考虑其他方面,也是不行的。利益是需要平衡的,冲突是需要缓和的。

从现有资料来看,商鞅已经逃到魏国,却被拒绝入境。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又潜回秦国封邑组织抵抗的理由。他完全可以逃到其他几个诸侯国去。他是有机会逃生的。考虑到其他几个诸侯国可能摄于秦国的威胁,不敢接纳他,他可以隐姓埋名,在老百姓中间隐藏起来,做一个隐士,了此残生。做一个白发渔樵,看一看秋月春风,煮一壶美酒对饮,谈一谈古今之事。有何不可呢?

退出历史舞台,让别人不知所终,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惜,历史不能重演。永远载入历史的是,商鞅因推行变法而被车裂。一代政治家商鞅的悲惨落幕,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同情,难忘的凄凉。

作者 /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