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秦琼简介图片(秦琼作为隋唐猛将,在民间圈粉无数,其真实的武艺如何?)
在山东省济南市著名景区五龙谭公园内有座秦琼祠。相传,秦琼显赫后,在五龙潭侧建府第,后人就地建祠,并存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五龙潭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死后陪葬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
秦琼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中宗(李显)为上官仪绣像凌烟阁,追封楚国公。御书: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楚国公,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
唐代李贺在《南园十三首》有诗赞: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隋唐系列历史演义小说诸如《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等对秦琼的描述皆不惜笔墨,但对其武艺描述却略显平庸,天下十八条好汉中秦琼都排到第十六位。但我们从另外两本隋唐系列历史演义小说《大唐秦王词话》、《兴唐传》中,却对秦琼武艺赞赏有加,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秦琼及坐骑黄骠马
当然,秦琼不仅在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厉害,在史书中也是牛掰一个。当年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李密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关键时刻,秦叔宝独捍卫之,杀散隋兵,救了李密一命。
《旧唐书》称:“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新唐书》亦称:“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着实一员猛将。
秦琼塑像
在围困洛阳期间,李世民有意让秦叔宝出场震慑王世充集团的军心,秦叔宝“所将枪逾越常制”,也就是说手中的大枪远远超出常人使用的规格,异常沉重。只见他“驰马顿之城下而去”,提枪跃马到了城下,将枪往地上一插,然后头也不回,拍马回营。“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城里的守军看了这支大枪,冲出了几十个人,然后众人一起“嘿咻嘿咻”拔萝卜,结果这杆大枪纹丝不动。此刻,古代版007出场,只听蹄声如雷,秦叔宝大呼:“让开!”快马如风一样冲来,手握枪柄用力一拔,尘土四起,“复驰马举之以还”,背后留下一地的下巴,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在刀刀见血的战场上“炫酷”吧。
那么,如果让秦琼和尉迟恭两位战神交手,情况如何?唐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和宋金刚联合突厥, 先后占领了汾州(今山西隰县)、晋州(今河北石家庄)和并州(今山西太原)等地,对新生的唐朝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派出尉迟恭和寻相率领八千余人,进攻位于夏县(今山西运城市东南)的另一支唐军。此战唐军大败,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刘世让等宗室将领被俘。打了胜仗的尉迟恭,得意洋洋地押着战俘和战利品,从夏县返回浍州(今河南固始县东北)。
秦琼剧照
李世民命令秦琼和殷开山带领三千玄甲军伏击尉迟恭,择机营救被俘将领。秦琼选择在美良川伏击尉迟恭。美良川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是尉迟恭回浍州的必经之路,此处地势险要,山高坡陡,道路狭窄,正是伏击的好地方,两位战神终于在此进行了一次“PK”。 两军短兵相接,秦琼率领的玄甲军将尉迟恭的军队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士兵战败,纷纷逃命。尉迟恭持槊喝斥,鼓舞士气,但终是回天乏术,只能落荒而逃。秦琼出色完成了任务,为唐军赢得柏壁之战打下了良好的契机。从两位战神的交手战绩看,秦琼可谓力压尉迟恭,略战上风。
秦琼不仅武艺高强,还忠勇有加,《隋唐演义》载:“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敬德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这就是民间传统的门神。
秦琼门神像
晚年的秦叔宝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秦琼一生征战,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其死后陪葬昭陵,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追封楚国公。也算功成名就。
“永道评史”有诗赞曰:
- 齐州有义士,山东秦二哥。
- 豪气贯三军,锏指关山月。
- 后人爱忠勇,奉入凌烟阁。
- 门前伫如神,太宗安枕卧。
- 五龙潭月明,魂归英雄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