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的故事50字(开国丞相萧何的创业史(二))

发布:2023-01-16 18:01:56

今天接着讲萧何的故事,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我们先聊一个问题。秦朝为什么覆灭?

这个问题有点大,网上你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今天我也说一个版本。

这个是我个人理解,至于对还是不对,你自己参考。

第一,建设国家太急迫了,节奏太快。

前面我们讲了,统一不到十年的时间了,同时开启了多个大工程,征发大量民夫迅速地完工。

秦长城修了8000多公里,我们今天去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上修筑如此强悍的防御工程。你想两千多年前,不是现在有各种工程车,运输车辆,基建狂魔培育出大量数量的工程人才做指导。

萧何的故事50字(开国丞相萧何的创业史(二))

全部靠人力,石板一锤一锤地敲出来的,石块汗珠子摔八瓣拿肩膀抬上去的。秦朝对工程的质量监督是很严格的,有完善的追责制度,你敢搞豆腐渣工程,是脑袋不想要了么。

这么多人在工地上吃喝拉撒,后勤保障,不是一个短时间能搞定的事。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之下,也就用了5年多的时间,8000多公里的秦长城搞定了。

这个数字估计很多人没什么概念,这里我们做一个参照,从上海到我国西部城市新疆,新疆最西部的喀什。上海到喀什距离总长5100多公里,开车走高速要56个小时。

秦始皇只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就修筑了8000多公里的长城。一年1600多公里,他要是再干一两年,就10000多公里等于修了两条,从中国东部,到最西部的多功能防御城墙。强调一下,是两条。 光是想想都觉得,这进度也太恐怖了。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历时13年建成。 河南商丘,过合肥,到杭州的,商合杭高速铁路,用了四年半建成。 中国人的效率是基因携带的,不是今天工业化之后才有的。

两千多年前,就这么强悍,可见当时累倒了多少人,倒下了多少人,又多少人生命永远地留在长城边。

而长城不过是统一之后的大工程之一,修运河,建水渠,秦直道,秦驰道,阿房宫,骊山陵墓,征讨岭南,驱兵塞北,一系列的大工程。在一统之后的不到十年里,几乎全部搞定。

大战之后民心不稳,而秦朝一系列的大建设,让民众到了帝国的对立面,下层失去民心。

第二,对六国贵族阶层解决不彻底。

我以前读历史,有一个错觉,感觉秦王统一六国之后。把六国的王公贵族60万户迁到咸阳之后,感觉六国就变成了人人平等,贫富太平盛世了。

而且你去翻历史,很少有史书记载,六国统一之后,原来的六国和秦国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社会结构。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小细节,窥探当时的社会情况。

然后你会发现,那里是这种情况。六国王公贵族虽然迁到了咸阳,但是六国的王公贵族下面的阶层,财富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穷人依然是穷人,地主豪绅依旧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号召力的被抓走的贵族,威望依旧在。

举个例子,张良祖上五代都是韩国丞相,韩国被消灭之后他依旧生活很潇洒啊。公元前218年他雇佣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出行的路上。等秦始皇车队经过,大力士舞动六十斤的大铁球,对着秦始皇的车队就飞过去了。准头差点,把秦始皇的副车给砸碎了,秦始皇吓出了一身冷汗啊,好险差点被砸死。

这个故事很多人听过,但是你知道这个大力士,张良从哪里弄来的么?史书记载,张良经人介绍到了一个沧海君,然后弄来这么一个帮手。 后来去看汉史书,在现在朝鲜那个地方,有一个地名叫沧海郡,位置大概是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境内。

有史书记载,张良请来的大力士,就是秽国人。秽国的解释就是高句丽,今天的朝鲜。

为什么我们要说这个呢?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了解六国一统后,张良的生活情况。张良是河南郏县人,他居然可以自由出行,跑到朝鲜花一大笔钱请一个大力士,然后花钱打造一个六十斤的铁球,去行刺。 这些花销不是普通人经商种田,支付得起的,可见张良家财富并没有被秦人没收。

还有项梁,早期项梁因杀人,与侄子项羽(西楚霸王)避仇至吴中。项梁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同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会稽郡守殷通是秦朝封的官员,大概是今天的一个市,市长级别。你造反为什么要叫来一个编外人员,项梁来商量呢? 很奇怪啊,项梁同意造反,但是看不上这个秦朝官员,叫来项羽把殷通砍了。然后召集江东子弟,追随他领兵造反了。

你看项梁这个过气贵族,在当地存在度,号召力远远超过地方官员。有这种影响力的六国遗留豪绅贵族还有很多,他们在当地的财富威望几乎和统一之前没有变化。

然后我们回头看萧何,这时候他和项梁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沛县县令看局势不性啊,陈胜吴广起义区域马上就要蔓延到沛县了,要不要入伙呢。

他就找了副手萧何和曹参,你们看怎么办呢! 会稽郡的郡守找项梁,沛县的县令找萧何,证明萧何和项梁一样,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

至于萧何是不是之前楚国的贵族,这个不得而知,至少说明萧何在当地是一个威望很高的人。

现在我们就能回到熟悉的故事环节了,比如吕太公居家搬到沛县,当地很多有名望的人去送礼。你想起来了吧,是谁在门口做礼单的。就是谁送了多少钱,谁送了什么礼品,统统记录在册,安排 座次。没错,就是萧何。

你不要错过这个细节,现在农村依然有这个习俗,能干这个事的,一般都是有声望有文化的人干的。第一这种人接触面广,认识的人多,很多人都会给他面子。

第二,他们是经历过很多场面的人,什么人都能打上招呼,场面安排的不会乱。

有空你可以去留意下,是不是这种情况。

萧何上面和县令是同事,下面还认识泗水亭长刘邦,杀狗的樊哙给他关系也很好。

现在你不觉得,萧何的故事,可能没有影视作品里演得那么简单。

说了萧何,张良,项梁的背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一统六国之后,六国的大致社会结构。原来的遗留下来的贵族,生活依旧滋润,号召力巨大。而这些是秦王朝没有注意到的,他们以为掳走六国贵族60万户,贵族势力就瓦解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些留下来的贵族,干翻了秦帝国。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纷纷复国,而国君多半都是原来的国王子孙,或者将相后人。

你说当时有人建议分封制就一定错么?从这个角度看,还真不一定,分封制或许就能解除当时的六国遗留的贵族结构,换人了嘛。新来的贵族都是亲王分封的,自然感激秦始皇恩。 分封的王,再次封自己的亲信,亲信在封自己人,原来的结构就瓦解了。

或者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秦始皇在六国搞一次打土豪分田地。把原来的六国遗留贵族彻底的瓦解,踩在脚下,农民当家做主了。自然也是感激皇恩,谁会跟着项羽,刘邦去造反呢?对吧,秦始皇对我们比六国国君好多了,我们干嘛要去恢复六国。

历史没法假设,一切都太快了,公元前213年李斯搞郡县制,四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就起义了,一届总统任期都不满。郡县制,一个新制度刚出现,自然是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漏洞和盲区,结果还没来得及修复,系统就崩溃了。

很多企业,个人发展也一样,就算路线,方法都对,战略战术都没问题。当你发展速度太快,太顺利的时候,往往就会隐藏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所以古人说,欲速则不达。走得太快太顺的时候,给自己踩踩刹车,泼泼冷水,跌个跟头或许不是坏事。后面走得更扎实。

第三,就不用说了,秦始皇死后,咸阳朝堂之上瞎折腾,迫害残杀。帝国向心力,凝聚力没有了,蒙恬这样的忠诚都被杀,李斯丞相被杀,秦始皇子孙被屠灭。你说集团核心还能有个好么,人心离散。

接着说萧何,前面我写了萧何对秦朝的未来发展,是有预见性的,有人不认同。

这里讲一个例子,萧何在任职期间工作是干得不错的,经过秦朝的人事部门考察,和地方官员举荐。认为萧何工作表现良好,业务能力没得说,决定提拔萧何。

说话间萧何马上就要升官了,这是好事吧。刚建立的大帝国,县级官员又提拔升迁,前途无量啊,多少人求之不得之喜。

你看萧何的反应是什么啊,我不去。我在沛县干得挺好,就在当地服务百姓,感谢组织多我的器重。别人可能比我更需要提拔,我俯身敢为孺子牛。

把升官这事给拒绝了,你想得到么?这不是我胡说,司马迁写的,萧何辞去升官机会。

随便那个朝代啊,你去想,当官嘛,肯定是奔着大官去的。仕途难熬,你看看后来的清朝,明朝,升官多难啊,求人送礼,赔笑脸,请吃饭,拍马屁。处处谨小慎微,照顾周全,才能得到一点点提拔,机会多难得啊。

萧何如果不是另有打算,他怎么会自毁长城,停止官场晋升的机会呢?

萧何还有一些让人不理解,前面说了项梁造反,是自己当老大带队伍。为什么萧何没有让自己当老大,而让刘邦做领导呢?

在起义的时候,沛县父老要推荐一个首领,首选是萧何和曹参,但是两人都拒绝,所以首领的位子才给了刘邦。司马迁解释是:“萧、曹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族其家,尽让刘季”。萧何,曹参怕起义失败,秦人诛杀全族,所以让给了刘邦。

这个理由我觉得纯属扯淡,你这么怕死还造什么反。刘邦是首领,你两也是主犯,真的失败谁都没跑,一起拉去砍头。司马迁这个理由明显说不过去。

对于萧何这种认知高度的人,他能看到天下乱局,做副县长的人,他能退让肯定有他的理由。

造反哎,如同创业,需要团队协作的,什么样的人做领头人,什么人负责后勤,谁负责技术,不是随便来的。

现在不少创业团队,随便拉几个人就创业了,结果没多久就散伙了。还有人觉得,创业得找高人,找能人,结果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管理层驾驭不了高人,企业完蛋。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应找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

雷军也说过,投资就投熟人,我了解他这个人,知道这个人靠不靠谱,这样的投资才放心。 萧何就是这么操作的。

萧何不要太了解刘邦,刘邦做亭长押送民夫去咸阳。出行萧何每次都比别人多送刘邦200钱。刘邦以前带村民抢水源,都有萧何背后的帮助。你别忘了,刘邦就是萧何介绍给吕太爷的。后来把吕雉嫁给了刘邦,成了刘邦的老丈人。

从官职级别上讲,萧何还是刘邦的上级。萧何对刘邦的了解,自然很通透。

所以不是萧何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刘邦,而是刘邦当大哥更合适。

你别觉得当大哥很简单啊,这事其实不容易。第一当大哥你得照顾底下熊弟吧,大家才买你得账啊。比如水浒传,及时雨宋江,兄弟有难有求必应,掏银子讲义气从不含糊。

刘备,为什么关羽,张飞忠心耿根,曹操花了大本钱就是拉不走呢!赵云为什么,舍身忘死,七进七出救阿斗,为了刘备拼了。没两下子你能攒的下这份人品,拢得住人心?开玩笑,大哥谁都能当,当好很难的。

李云龙为什么冒着违法纪律的风险,也要杀人为魏和尚报仇。刘备,夷陵之战不也是为了两兄弟报仇么。

第二,当大哥你得有容忍度吧,你得容的下不同意见。

吹胡子瞪眼,一言不合就宰人,这种人不会成大气候的。格局太小,有人骂你,你也能坐得住,有人犯错你能帮助改正,给机会。有胸怀才能容的下更多人,给你出力,帮你成就事业。 鸡鸣狗盗的故事知道吧,孟尝君对于这样的门客也能接受,你看,关键时候就用上了。

曹操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和袁绍作战,曹操手下很多人勾结袁绍,写信。说袁绍你只要打赢了,我们都投奔你。后来曹操打赢了,回来有人向他报告这事。曹操说,我也不看,烧了吧,就当没发生,当时我也挺危险,他们这么做也不奇怪。

还有张绣,开始投降了曹操。曹操进城就看上了张绣的婶婶,欢乐一小会,张绣怒了。杀曹昂和典韦,曹操也差点命丧当场。后来张绣又投奔曹操,曹操愉快地同意了。之前的事从来没发生过一样。好像曹昂,典韦死这事没发生过,不记得一点过去仇恨。

请问 有几人能做得到。

第三,识时务,听的进劝,能判断正确方向。

你不要以为当大哥,都要高瞻远瞩,战略眼光超群。能这样自然好,没有这个能力,其实问题也不大。

因为你手下有一堆的参谋,智囊,给你主意。你怎么也不可能聪明过一群人吧,只要能从中判断正确方向,能够听取建议就行了。

刘邦就这样,流氓一个嘛,他能有什么高瞻远瞩的视野。后来的故事你看,韩信要做假齐王,刘邦直接就怒了,要骂人。张良踩他脚,暗示他接受,他马上一翻脸封韩信真齐王。

打到咸阳进入皇宫,刘邦就进宫找美女,喝酒挥霍享受。这时候樊哙提醒他,这时候不是贪图享乐的时候,他也听啊,及时纠正。

现在你再去看,这个造反创业团队,刘邦做大哥再合适不过。所以你看找合伙人,先可以在你身边找找看,熟悉靠谱的人会让你省心很多。

今天先写到这里,,,后面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