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等人的结局是什么(汉初三杰结局大不同,韩信被杀,萧何被囚,为何张良毫发无损?)

发布:2023-01-16 18:02:22

众所周知,刘邦在开国之后诛杀功臣,汉初三杰的韩信、萧何、张良,只有张良在斗争中毫发无伤,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异姓王比如彭越、英布等都没有好下场,究其原因,有的是这些功臣自身的原因,但是大部分还是因为刘邦他们拥兵自重,想与刘邦抗衡,这才让得了天下的刘邦没能心软,个个落得惨死的下场,让人觉得可惜。

但是这些功臣中只有张良最终得以善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萧何等人的结局是什么(汉初三杰结局大不同,韩信被杀,萧何被囚,为何张良毫发无损?) 帮助刘邦和他人目的不同

在刘邦和项羽争夺政权的过程中,很多谋士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帮助刘邦的,但是张良不同,他只是因为刘邦能帮助自己实现灭掉秦国的目的。

一开始张良选择的也不是刘邦,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号青年,决定起义,在留县的时候,当时景驹自立为代王,张良决定跟随景驹,但是在去找景驹的半道上,碰到了刘邦,于是张良便归顺了他,当时刘邦赏识人才,任命张良为厮将,并听取了张良的许多计策,这让张良大喜,认定了刘邦就是上天派来帮助自己完成报仇愿望的最佳人选,所以张良就跟随了刘邦,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但是张良这个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张良是韩国人,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时候,灭掉了张良的族人,只有张良逃了出来,而张良想报仇的愿望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秦朝末期的起义前,张良就曾暗中谋杀过秦始皇,可见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夺取天下,而是为了报仇。

秦在兼并六国的时候灭掉了韩国,身为韩国人的张良怀恨在心,在秦始皇出巡时,他曾经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百斤的铁锤来刺杀秦始皇。但是秦始皇也是精通谋略之人,在张良进行袭击的时候,秦始皇狡诈地换了辆车,导致张良最终的行动失败了。

这才是张良加入到反对秦始皇的队伍中的根本原因,这个原因也导致了张良在见到了刘邦之后,能迅速归属于刘邦,帮助刘邦运筹帷幄,完成自己最开始的目标。

反观刘邦的其他谋士,都带着想要建立自己政权的决心,有的甚至是从项羽那里投奔刘邦的,在平定天下之后,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像背叛项羽那样背叛自己呢,况且他们手中掌握兵权,张良手里没有兵权,是刘邦背后的谋臣,这才使得最后刘邦对待他们和对待张良的态度毫不相同,如果不除掉这些手握重权的异性王,那么自己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不邀功

张良是个文士,他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刘邦非常信任张良,而且每次给刘邦出的计谋刘邦都能用上,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刘邦开始论功行赏,让张良自己在齐选择三万户论功行赏,但是张良百般推辞并说道自己出的计谋汉高祖也不是时时都用,用了也是因为汉高祖的功劳,不是因为自己的功劳,不敢接受这三万户的分封。

这样的谦辞让刘邦很是受用,也体现出了张良高超的智慧,一是张良本身志不在此,而是即便是刘邦这样看重他,他也不能居功自傲,唯有这样,才能功成身退。

再者,张良是非常了解刘邦这个人的,他明白刘邦这个人共患难可以,但是同富贵难,所以在刘邦起疑心之前也做好了功成身退的准备,不仅不要刘邦给他的封地,更是对刘邦说要在他们相遇的留县安享晚年,这个请求打动了刘邦,更是让刘邦放了心,当别人谋臣都在要实权的时候,唯有张良没有要求这一点,这让刘邦很是放心。

专心修道,安享晚年

在张良晚年的时候,专心修道一心归隐山林,不问朝中之事,也无心贪恋权力之事,隐居的生活也非常的朴素,吃穿都很俭省,当吕后因太子之事来拜访张良时,看到他吃的是山中青菜,立马派人换上了肉食,可见张良的生活之朴素,也能看到张良对不理朝堂之事的决心。

当吕后问张良太子之事时,张良对吕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你们家中之事,我不便多言,一句话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打消了吕后的顾虑,试想如果当吕后问起张良的意见的时候,张良说的头头是道,反倒会引起吕后的疑心,如果让吕后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修道的话,那么张良日后肯定就会有麻烦了。

但是张良又不能不帮吕后,万一得罪了吕后,就算是躲到深山老林里自己的晚年也不会太清闲,所以他只是为吕后点到为止,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在刘邦多次想废掉太子刘盈的时候,都是张良推荐的那四位老人站出来为太子刘盈说话,强调刘盈宅心仁厚,这才让刘邦打消废除太子的念头,这为汉朝日后的政治格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纵观整个楚汉战争到刘邦平定天下,张良才是那个最聪明的人,这份聪明不是他有多高的军事才能,也不是他有多深的计谋,而是活得通透,这份通透让张良功成身退,也让张良获得了保全自己的底气,他知道自己帮助刘邦攻打他人的目的在哪里,也明白自己身处在何种位置,这样的洞察力和通透力,让张良在众多谋臣中功成身退,在韩信被杀、萧何被囚中时自己还能毫发未伤,这种明哲保身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青年时张良拥有杀敌报仇的血气,同时在袭击失败之后,张良能隐忍向黄石老人学习兵法,光是这种韬光养晦的毅力和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在数次辅佐刘邦夺取天下计策中,张良取得了刘邦的信任,获得刘邦的尊敬。

刘邦常常以“子房”称呼张良,足以可见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同时张良也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老年时护的自己和家人周全,这非同一般的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