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后人(株洲朱亭发现汉代萧何后裔 他们为何从江苏迁徙到这里)

发布:2023-01-16 18:02:36

朱亭发现汉代萧何后裔

族谱保存完整,祠堂正厅仍在

文/佘意明

近日,株洲县朱亭、龙潭被曝发现萧何后裔,且族谱保存完整。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出生在江苏丰沛一带的萧何,其后裔为何会迁徙、繁衍到株洲?其中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时空变幻?

萧何 后人(株洲朱亭发现汉代萧何后裔 他们为何从江苏迁徙到这里)

(朱亭萧氏敦本堂)

记者闻讯赶赴株洲县朱亭、龙潭。朱亭朱家垅的萧南山、龙潭太田村的萧毛桂,搬出一部保存完整的1931年修的《湘南六修萧氏族谱》。萧毛桂说:“这就是我们的根,自己是萧何第80代孙,萧南山是萧何第82代孙”。两人还带记者参观了龙潭马迹村(历史上属朱亭)的萧家祠堂“敦本堂”。该祠堂现在是一所村办小学,但厅堂还是保存完整,祠堂后山上8棵几百年的古树,见证了萧家这部历史。

朱亭萧氏的始祖叫萧宗源,明朝初年从邵阳迁居至此,死后就葬在祠堂后山,坟墓至今还在。

(萧氏祠堂后山的古树)

朱亭萧氏繁衍及迁徙路径图

根据朱亭1931年修的《湘南萧氏六修族谱》记载,他们的繁衍及迁徙路径图大致是:

萧何→25代萧衍→26代萧统→27代萧詧→28代萧岿→29代萧珣→32代萧嵩→34代萧复→35代萧俭定居长沙→42代萧霁迁居江西→48代萧祖术迁居邵阳→49代萧宗源从邵阳迁居朱亭。

萧氏族谱源流总图以萧何为1世,第25代为梁武帝萧衍,26代为编辑《昭明文选》的萧统,萧统之子萧詧在江陵称帝,建后梁。萧詧之子为后梁孝明帝萧岿。萧岿之子萧珣在南朝为南海王,入隋后封为迁州刺史。萧珣曾孙萧嵩在唐玄宗时期为宰相。萧嵩之孙萧复曾任唐德宗朝宰相。

唐朝中期,宰相萧复长子萧俭任湖南观察御史,后代便定居湖南长沙,成为长沙萧氏始祖。

萧俭的第8代萧霁,在唐末僖宗乾符年间从湖南投奔到他在江西庐陵做知府的舅舅杨氏。萧霁在五代时期考中吴国进士,任江西洪州府武宁县县令兼知镇事,后代定居江西吉水县之螺陂(今吉水县黄桥镇)。1109年,萧霁的第7代孙萧躬厚迁居吉水县螺陂旁的篁谷村。

明朝初年,萧霁的第19代萧祖术(原名祖典)从吉水县篁谷迁居湖南邵阳,生3子,老三萧宗源从邵阳迁居朱亭。

(湘江明珠,古镇朱亭全景)

萧氏敦本堂正厅今犹在

堂号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湖南境内萧氏有堂号二十多个,很多支系选择用“敦本堂”。敦本的本意是,注重根本,最初多指注重农事,后引申为务实。

据有关专家考证,萧氏“敦本堂”得号于萧结。萧结为唐代诗人、进士,唐太宗宰相萧瑀第10代,951-960年任祁阳县令时,不畏强权,政善绩著,适逢乱世,便落籍祁阳县。

考察朱亭萧氏先祖萧珣,是唐宰相萧瑀之弟,与敦本堂主人萧结关系其实已经很远了,按说应该不会选择“敦本堂”的。经查他们的家谱,朱亭萧氏的一支最初用的是“庆远堂”。乾隆时期,家族另一支商议,觉得敦本堂名气比较显赫,于是朱亭萧氏便统一用敦本堂作堂号了。

朱亭萧氏祠堂虽然做了小学,但敦本堂正厅依然保存完好,可以想见其旧时的风光。

(株洲县朱亭古镇秀美)

“状元码头”是有来历的

历经岁月沧桑,每个码头都像一位有故事的老人,自身或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

朱亭至今保存着5个古码头中,有一个叫“萧家码头”,当地人称俗称“状元码头”。朱亭萧家没有出过状元,状元码头何以得名呢?

原来,这个码头是专为迎接萧锦忠的到来而修的。

1849年,应朱亭当地萧氏之邀,清道光状元、茶陵人萧锦忠来到朱亭,为朱亭萧氏支谱落成撰写《叙》文。萧锦忠称,自己的先祖萧璞庵1276年从江西庐陵迁茶陵,携家居云阳南关,后建宅西关。萧锦忠是萧氏的另一个分支,但几百年前是一家的,因此备受朱亭萧氏宗亲的欢迎。

朱亭古码头群。(图片来源于“一路有我”博客)

萧何后代还曾在株洲为衡阳王

南朝时期,今天株洲湘江之西曾设立湘西县,县治在株洲县堂市土城(现改为龙船镇),当时衡阳王国首府也在堂市土城(注:今天的衡阳市在那时属于湘东王国治所)。

南朝四代,两代为萧氏政权,梁武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和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同一个高祖父的堂兄弟。萧氏曾在株洲为衡阳王(笔者《株洲文明史略》有详细考证)。

萧齐政权曾有4代衡阳王,即萧道度、萧钧、萧子峻、萧子坦。

萧梁政权曾有3代衡阳王,即萧昌、萧元简、萧俊。

不过,这些衡阳王都不是朱亭萧氏的直系先祖。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