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谁?(曹操一般不夸人,但却把此人夸作“萧何”,这是为何呢?)

发布:2023-01-16 18:03:03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刘邦,长期在后方给刘邦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人马、粮草,才能让刘邦在与项羽的争霸中获胜。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放眼全国,还没几个能让他夸赞的人,比如,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指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萧何是谁?(曹操一般不夸人,但却把此人夸作“萧何”,这是为何呢?)

我们可以想象到曹操是又多么的自负,也许称得上是狂傲。可是,曹操也曾夸赞过一个人,甚至还把这个人比作了大汉王朝的第一功臣“萧何”,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谋士——钟繇。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他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

钟繇曾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没有做官。钟繇之父早亡,他由叔父种瑜抚养成人。

钟繇长大后,先是被当时的颍川太守阴修举荐做了尚书郎,并在阳陵任县令。钟繇后来又在宫中担任过廷尉及黄门侍郎,成了皇帝身边的侍从官。

董卓之乱时,钟繇跟随曹操平乱,献计献策,深得曹操信任和重用。当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时,钟繇又与尚书郎韩斌救汉献帝逃出长安。钟繇因奇功而被封为东武亭侯。

钟繇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安四年(199年),当马腾、韩遂等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时,曹操听从荀彧的推荐,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最终说服了马腾、韩遂,并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进行决定性的大战时,钟繇及时地送来两千多匹西凉骏马,为曹操大破袁绍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因此而写信表扬钟繇:“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三国志·卷十三》)

看到没,曹操在关键时刻得到战马,而且由于钟繇的说服马腾、韩遂等将,使得关右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因而高兴地把钟繇夸赞为“萧何”。

后来,钟繇又官徙关中,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使原本荒凉的地区变得民实殷富,为后来曹操征讨各地打下了物资基础。

自从汉献帝西迁,洛阳百姓减少将尽,钟繇便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钟繇又因此功而被任命为前军师。

钟繇因德高望重、功勋卓越,故与曹魏的皇室关系也极为密切。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后,任命钟繇为大理寺卿,后来又升为相国,晋封为崇高乡侯,深得曹丕重用。

曹丕曾对大臣们称赞钟繇、华歆、王朗三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三国志·卷十三》)

钟繇一生不仅得到了曹操和曹丕的重用,曹丕之后魏明帝曹叡也对钟繇尊敬有加:“太傅功高德茂,位为师保,论行赐谥,常先依此,兼叙廷尉于、张之德耳。”

曹叡即位后封钟繇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达到一千八百户,并迁为太傅。钟繇晚年因膝关节不好,朝拜皇帝时很不方便,曹叡就让钟繇入朝时免去拜礼,并从此规定:凡三公又病,都可以不拜!

钟繇小楷《宣示表》

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他在书法上也很有名,他主要学习蔡邕的书法技巧,并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也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后人把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把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代的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钟繇书法为“神品”。

本文参考自:《三国志》、《微历史·三国其实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