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什么候(既无军功,又逊谋略,萧何凭什么封为汉朝开国第一侯?)

发布:2023-01-16 20:00:26

说到西汉王朝的开国历史,肯定绕不开萧何、张良、韩信这三员大将,张良以谋略著称,韩信以带兵打仗闻名,唯独萧何没有上过战场,军事方面与韩信相去甚远,谋略方面也逊色于张良,在各种条件看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萧何却在刘邦大封诸侯的时侯第一个封侯,并在十八功侯中排名第一,在看似不合常理的背后隐藏着萧何顶级的智慧。

萧何是什么候(既无军功,又逊谋略,萧何凭什么封为汉朝开国第一侯?)

萧何剧照

一、充满争议的封侯

汉王五年,刘邦灭了项羽后登基为皇帝。当了皇帝首先肯定要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众多小弟,没想到大家吵吵闹闹都认为自己功劳很大,争论不休。当了大老板的刘邦表态,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充分肯定了萧何的功绩。

没想到大老板一出手,众小弟不服了,都嚷嚷道“臣等身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池,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没有丝毫军功的萧何引起了拥有军功人员的不服,他们认为你萧何就是一个侍文弄墨的书呆子,首先封侯大家不服!

看着不太服气的小弟,大老板刘邦做了一个比喻,他说萧何就像打猎中的猎人,掌握全局策划方案并高效执行,正因为有萧何统筹全局,最终才打到猎物,而在战场上打杀的人也只不过是打猎中充当马前卒的猎狗而已,看似牺牲很大、功劳很多,但跟猎人相比做出的贡献微不足道。

刘邦和萧何剧照

给在场的小弟讲了猎人和猎狗的比喻后,刘邦又紧追一贴猛药,说萧何不但自己将身家性命拴在刘家大船上,更是推荐了宗族几十人跟着自己干事业,不但奉献了自己还奉献了家族,而其他人要么一个人跟着刘邦干,最多两三个人结伴一块来。刘邦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萧何功劳最大的原因,大家听了之后都不再吭声。

列侯封完了,还要排一下顺序。大家都认为平阳侯曹参身上七十多处伤疤,攻城略池,骁勇善战,功劳最多,应该在列侯中排名第一。

虽然曹参呼声很高,可是大老板刘邦心中还是中意萧何。可是前面最先封侯已经引起了众小弟的不满,现在要是让萧何排第一估计还会有反弹,操作起来也是有难度的,刘邦很是发愁。

就在刘邦头疼的时候,关内侯鄂秋观察到了大老板的心思。面对众多不满的声音,鄂秋出来说出了大老板刘邦的心声,他认为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也仅限于一时之事,而萧何干的全是事关汉军生死的大事。在楚汉之争的五年,汉军死亡严重,逃跑更是不再少数,在大家都不支持和看好刘邦事业的时候,萧何源源不断地供应兵员,同时还有不间断的军粮供应,为刘邦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刘邦在前线能够专心致志的搞事业。刘邦几次失败,有人观望、有人背弃,萧何不离不弃的守在关中为刘邦蓄积力量,将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刘氏事业。

正因为有了萧何的托底和保障,坚定不移的支持和谋划,才有了刘邦的霸业图成,相比曹参的一时之功,萧何是万世之功,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鄂秋这一番话说到刘邦心坎上了,也成功的震服了一帮有异议的军功之臣。刘邦成功推萧何为十八功侯的第一名,并赏赐萧何可以带剑上殿,同时赏赐萧何的父母兄弟等十几人。

二、为什么是萧何?

因为刘邦的力挺,萧何成为西汉王朝开国第一侯,成为后世称赞和学习的榜样。分析史料,不是因为刘邦对萧何有多宠爱,而是萧何深谙职场之道,用自己的职场智慧,与大老板建立了高度的职场粘性,最终走向了人生巅峰。

1.长远眼光助力老板事业版图。刘邦初入咸阳时,很多将领被咸阳的繁华和奢靡迷住了眼睛,争抢金帛财务,将好东西收纳到自己口袋中。就连大老板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露出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样子,执意要睡在秦王宫中,好在被张良和樊哙劝住了。只有萧何不为钱财动心,他将目光放到秦国典藏的律令图书上,保护了这些宝贵的财富,摸清了天下的人口、土地、税赋、水文、畜牧等基本信息,为刘邦在关中巴蜀之地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一个下属不受小利益诱惑,而是将长远眼光放在老板事业版图扩展上,未雨绸缪、牺牲小我利益去为老板谋求更大的利益,试问哪个老板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呢?

2.敢于向老板的错误决定说不。刘邦入了咸阳以后,按照约定是要在关中封王的,被抢了先机的项羽摆了刘邦一道,硬是把刘邦弄到巴蜀之地。古代巴蜀之地道路险峻,就连李白都感叹“蜀道难”。到手的鸭子飞了,刘邦很是恼火,抄起家伙要和项羽拼命。萧何劝住了刘邦,他认为当前刘邦势力单薄,不宜正面对抗势力强大的项羽。要休养生息,收用巴蜀之地的财力、人力,等到真正有力量能抗衡其他势力了,成就事业水到渠成。冲动不已的刘邦听了萧何的劝说,前往汉中为王,立马提任萧何做丞相。

工作中,有时老板作出错误的决定,在专业能力的判断之下,向老板或领导指出问题需要很大的勇气,明知道领导有错误的决定而不去指正,事后如果领导知道了肯定会埋怨。当然这种说“不”是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而不是冷眼旁观看笑话。

3.心胸大度举荐人才。说起韩信,就不得不提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在挖掘韩信这个帅才上居功至伟。萧何发现韩信的才能后,没有排挤他或者阻碍韩信发展,而是积极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不以为然,恃才傲物的韩信受不了刘邦的怠慢,就走了。萧何听说韩信出走的消息后,放下手头的事情赶紧去追,追回韩信后,向刘邦极力推荐了韩信的才能,并坚持给韩信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最终刘邦筑台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明,萧何的眼光数一数二,军事天才韩信在刘邦事业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昭襄王时期,丞相范雎嫉妒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不断在秦昭襄王耳边说白起的坏话,挑拨离间,最终秦昭襄王厌弃白起,一代战神白起因谗言自杀。反观萧何,对老板事业有帮助的人才,不妒忌 不搞小动作,而是设身处地的为老板事业着想,想法设法的支持老板事业做大做强。。

这样的下属难能可贵,试问哪个老板不喜欢?

4.头脑清醒绝不触犯职场禁忌。萧何是刘邦在沛县的老乡,刘邦还是平头百姓时,萧何就是沛县的一个小官,时常帮助刘邦。后来刘邦领了去咸阳送囚犯的差事,其他的官员都送三钱,只有萧何送了五钱。萧何对刘邦的忠心一直很特别,刘邦在外打仗时,萧何在后方坐镇。虽然老板不在家,但是萧何做到了“老板在和不在一个样”,凡是都要请示汇报,有些紧急的事来不及汇报,事后也肯定会汇报。虽然中途刘氏企业经历了几次波折,萧何没有落井下石半道撤资,而是与老板共克艰难,殚精竭虑的筹备粮草、征集兵源,忠心耿耿的为前方的刘邦输送人员和粮草,让老板刘邦毫无后顾之忧的冲锋陷阵。

对于老板来讲,再能干的下属如果有二心那就不能留。萧何在刘邦当了老板之后,也没有提当年帮助资助庇护的事情,这是上位者最忌讳的事情,我可以说但是你不能说。老板在外,最害怕暂掌权利的下属搞小动作,企图取而代之。一般有这种心思的下属,大概率被老板弄死。

萧何镇守关中,任劳任怨的给老刘家打工、创造财富,试问这样的员工,谁能不信任?

5.了解老板弱点避之。刘邦最让人瑟瑟发抖的就是事业成功后除掉有功之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一批跟随他打江山、开创王朝的异姓王下场惨烈,这背后是刘邦超乎常人的疑心病。作为一路跟随刘老板的萧何肯定也会受到这样的考验,在了解到刘邦对自己有疑心时。萧何评估自己现在也不能换公司,只能避开老板的这个缺点,保全自己。萧何将自己家中能打仗的人全部送到军中,用全家的性命向老板表了忠心,刘邦果然很高兴。

如果认可老板的发展事业,而老板又有着难以调和的缺点,那么就正视老板的缺点,避其锋芒、找到化解的方法,争取最大可能的同向。

纯熟的职场智慧,使萧何在老板刘邦心中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最终封为开国第一侯,避免了被诛杀的命运,得到了“文终侯”的谥号,和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在西汉开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