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曹参王陵(曹参为何被贬为齐相?他与萧何的矛盾又从哪里来?背后有双黑手)

发布:2023-01-16 20:00:39

曹参与萧何,是西汉开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二,也都是刘邦的故交。当年曹参为沛县狱吏,萧何为主吏,二人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豪吏”。两个人关系交好,最大一笔“合资买卖”,就是把刘邦推向沛县瓢把子: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萧何曹参王陵(曹参为何被贬为齐相?他与萧何的矛盾又从哪里来?背后有双黑手)

从那时起,曹参、萧何一直追随刘邦。萧何镇守后方,提供后勤补给,曹参在前线攻城略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天下初定,二人刚刚接受封拜,友谊却走到了尽头: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史书并未交代,二人究竟为何产生罅隙,也没有矛盾冲突的记载,反正就是相互不再往来,你瞅我不顺眼,我看你来气,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战火中熬过来的一对好友,若非有因,绝不可能在封侯拜相之后,发生这么大矛盾。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就从刘邦封拜说起。

历时一年多的封拜之争,是萧曹矛盾的引发点

史书中根本找不到萧何与曹参的直接冲突,不过有一次“隔空叫板”。之所以说是“隔空叫板”,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没直接出现在事件中,这件事就是刘邦登基后的论功封赏。

汉五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刘邦统一天下。随着刘邦布衣换龙炮,从龙功臣们纷纷拿出功劳簿,准备跟刘董事长兑现上市红利。不过,这个红利不大好兑现,不是刘邦小气,而是难量化,为此功臣们争吵了一年多,都没有结论。

其中有两个焦点事件比较突出:其一,萧何作为文官,封地该不该比武将多?其二,萧何与曹参,谁才是第一功臣?

刘邦坚持说萧何最大,所以应该给他的封邑最多,功臣们不干:我们这些人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多的打了一百多场战斗,少的几十场,萧何舞文弄武,动动嘴怎么能跟我们比!

刘邦绞尽脑汁,想出了个让人惊得眼珠掉一地的比喻:打猎见过不?追赶兔子的是猎狗,指挥围猎的是人,你们觉得人重要还是猎狗重要?

大老粗们一头雾水:当然人重要。刘邦笑了:你们就是相当于猎狗,萧何是猎人,所以你们叫“功狗”,萧何是“功人”。

什么比喻?作践人么!“功狗们”一肚子气,面对穿着龙袍的刘邦又不敢发作,只好认命。

接着给功臣们排功劳榜榜单,“功狗”们像串通好了似的,一致表示:

“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刘邦玩过一次霸权主义了,这一次不好再压“功狗”们一头,万一急眼了狗会咬人的!恰在此时,一个叫鄂君的人跳出来,滔滔不绝:

“曹参的功劳不过一时之功,想当初,陛下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差点裤衩都输掉了,是谁一次又一次给陛下补充士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不正是萧何守着关中,立下不朽之功嘛!曹参这样的人,少几百个对大汉来说都不算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之功头上?萧何,俺挺你!”

刘邦不嫌鄂君损了他的形象,高兴地一拍巴掌:Very good(善)!于是下令萧何位列榜首,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这件事对曹参来说,无疑受到很大刺激,乃至侮辱。他不能跟刘邦发作,打碎牙齿肚里咽,导致他转而对萧何很不爽,双方的罅隙就此产生。

刘邦抬高萧何打压曹参,背后有阴谋

一次火药味十足的评功会,怎么看都像是别有用心,似乎刘邦很乐意看到这个局面。那个叫鄂君的家伙,除了不断搓火的说话方式,其内容并无新意。很怀疑,鄂君就是刘邦的托,果然,他迅速被刘邦封为安平侯。

要真是这样的话,刘邦就是别有用心地抬萧压曹了!难道曹参欠刘邦两个大钱?(当年刘邦出差,同事们每人送刘邦三个大钱,萧何送了五个。)

刘邦当然不会这么小心眼,抬萧压曹是肯定的,其目的就是为制造萧何与曹参的裂痕!他们是刘邦打击丰沛集团的入口。

屁股决定脑袋,坐上龙椅的刘邦没有了外部敌人,目标自然盯上昔日的战友。不是刘邦无事生非,而是皇权安危的长远政治考虑。对刘邦来说,有两大势力必须在他有生之年解决,否则早晚会酿成大祸:异姓诸侯王和功臣集团!

其中,异姓诸侯王的问题最凶险,几乎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功臣集团的问题只能以柔性的手段,靠政治手腕解决,否则两个问题叠加,刘邦将一夜回到解放前。

刘邦的功臣集团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丰沛集团势力一家独大

由于刘邦的班底,是沛县或丰邑的老乡居多,所以功臣集团表现出,明显的丰沛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比如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周昌、夏侯婴、周勃、王陵、审食其、吕泽及诸刘子弟等等,几乎占了功臣榜的八成。

由地域性条件塑造的政治派系,列朝列代都是一个大麻烦,他们相互之间不是亲谊就是故交,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网。

  • 2. 丰沛集团以外难成气候
  • 除了丰沛集团,还有张良、陈平、灌婴、郦商等一些大佬级功臣,但都行不成派系。张良自觉隐退,陈平受到丰沛集团抵制,灌婴、郦商资历较浅。

    这对刘邦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形势简单化了,坏事是失去了制约丰沛集团的政治力量。这就是陈平一直受到刘邦青睐的原因,他需要第三方势力游走在丰沛集团之间。

    • 3. 丰沛集团内部派系有隐患

    丰沛集团内部的派系,严格来讲只有两个班,一个是“帝系”,一个是“后系”,半个是“中间派系”。

    帝系就是围绕在刘邦身边,很少与其他功臣势力发生利益输送的人,典型的就是卢绾与夏侯婴。后系就是围绕在吕雉身边的一群势力,包括审食其、吕泽、吕释之、樊哙。剩下的大多属于倾向性不太明显的“中间派系”。

    让刘邦头疼的就是“中间派系”,他们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让人看不清摸不到猜不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不是丰沛集团是善男信女,而是天下刚统一,利益争斗的大幕才拉开,矛盾还处于隐性当中。

    对刘邦来说,有一个很不利的条件:他岁数太大了,没有时间慢慢观察分析了!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派系形成之前,破坏派系形成的土壤。

    谁最有可能成为派系的核心人物呢?刘邦掰着指头算来算去:萧何、曹参!

    这两个人能力毋庸置疑,在丰沛集团中的地位最高,人气最旺,权力最大。当然,现在仅仅是疑似,既然疑似就不能对他们下手,这么做也太笨,刘邦的手腕更高明:将他们俩推向两极,变成对手!

    这就是刘邦在评功会上一味抬高萧何,以“功狗”羞辱武将,通过鄂君的口,死劲埋汰曹参的背后动机。

    两个配套小动作,显示了刘邦高超的政治手腕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刘邦的全部手腕,那就太小看高皇帝了,他还分别对萧何、曹参做了一点“小”动作。

  • 1. 打压萧何
  • 萧何的才能对汉帝国太重要,国家治理离不开他,丞相非他莫属,刘邦对他采取边用边打的策略。

    ①敲打

    高祖十一年,刘邦在平定陈豨之乱时,莫名其妙地给萧何又加封五千户,并派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担任萧何的卫队。就在萧何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叫召平的人跑来给萧何吊丧:皇帝这是怀疑你了,卫队你以为真的是保护你?

    萧何吓了一身冷汗,赶紧上疏辞封,还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充当军资,刘邦见状开心地笑了。

    高祖十二年,在平定英布之乱时,刘邦“忙里偷闲”,多次派使者回来,问萧何在忙些什么,搞得萧何一头雾水。门客对他说:“你快要灭族了!你的地位已经到了顶峰,又深得民心,明显是皇帝怀疑你的威望会动摇关中。”

    萧何有一次湿透内衣,不惜以强买百姓土地的方式自污声名,来取悦刘邦。果然,刘邦又笑了。

    ②隔离

    刘邦的不断敲打,不光让萧何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功臣们都视萧何为高压线,不敢靠近,造成萧何的孤立局面。

    后来萧何被捕,居然没有一位功臣敢站出来替萧何说话。其实,当初议功时,刘邦对萧何故意抬高,就已经把萧何逼到了全体武将的对立面,原来那也是一次“捧杀”!

    ③恐吓

    以上手段还覆盖了一层含蓄的面纱,下面就是赤裸裸的恐吓了。萧何因为替百姓求开垦上林苑的福利,被刘邦怒斥损皇帝的利益而自肥,还被扔进了监狱!

    当然,刘邦没有理由真的处罚萧何,无非是让他感受到皇威而已。果然,萧何接到赦令,光着脚跑到皇宫向刘邦请罪。

    三招下去,萧何变成了小绵羊!

  • 2. 打压曹参
  • 有一个细节,大多数人没注意到:刘邦登基后,韩信被改封为楚王,一直跟随韩信的曹参,回到朝廷等待工作分配,刘邦令曹参出任齐相,又回到齐国。

    这个任命很不合逻辑。曹参原来的身份是右丞相,跟随韩信,明显是带着监视韩信的任务来的。任务顺利完成了,就算不升官,也不应该由中央政府的右丞相,降为诸侯国的国相啊!

    我们对比一下周昌,就会发现蹊跷。刘邦担心自己百年后刘如意遭遇不测,派御史大夫周昌出任赵相,以保护刘如意。周昌不愿意去,刘邦说:

    “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

    我知道对你来说从御史大夫到赵国国相是降职,但是为了我的心尖尖,你就勉为其难替我辛苦一下了。刘邦既然知道御史大夫出任国相是降职,请求周昌牺牲一下,难道不知道曹参的右丞相比御史大夫还高一级,人家曹参去齐国任国相不委屈吗?

    当然知道,刘邦就是故意这么做的,他知道曹参也心知肚明,不敢说而已。对刘邦来说,曹参可能比萧何更危险,他不光是掌握兵权的武将,而且文治水平也不赖,最可怕的是他在功臣集团中的威信比萧何还要高!

    所以,刘邦必须隔离曹参!

    尾声:势不两立还是逢场作戏?

    刘邦对局势的判断非常精准,手段也非常有效,两位丰沛集团最危险分子萧何与曹参,被戴上了保险装置,功臣集团虽有暗流涌动的迹象,但始终没有爆发危机,更没有伤害到皇权。萧曹二人,还为历史贡献了一段“萧规曹随”的佳话。

    刘邦成功了!

    刘邦真的成功了吗?萧何与曹参真的是傻子,被刘邦玩得团团转吗?恐怕未必!

    萧何其实是极其聪明的一个人,他早年与刘邦熟识,早就把刘邦的心理摸得透透的,不大可能不明白刘邦的手腕。刘邦一次次的敲打,与其说萧何是被动应对,倒不如说他是装出一副惊恐的姿态,隆重配合刘邦而已。

    甚至我认为,刘邦也知道萧何是装出来的,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萧何懂得他刘邦要什么,并真心回应就可以了。所以,两个人都是在演戏!

    曹参呢?曹参也不傻,都是千年的狐狸!他很知趣地回到齐国,直到萧何去世的汉惠帝二年才回朝。也就是说,刘邦在世的时候,曹参根本就不参与中央朝政。

    不光如此,曹参还在齐国拜了一位叫盖公的老先生为师,一心学习黄老无为之道,就差高喊“学习张良好榜样”。曹参这么做有什么深意?让刘邦放心呗,再不放心的话,我老曹只能出家当道士去了!

    又是一个影帝!

    所以,有理由怀疑,所谓的萧曹嫌隙,恐怕也是二人心照不宣的表演吧?谁让他俩戴着丰沛集团领袖的大帽子呢!

    也不能怪刘邦,相对于朱元璋,他已经做得足够智慧,足够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