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盛赞韩信(如何评价韩信?萧何的评价中肯,童年的“伤”用一生去治愈)

发布:2023-01-16 20:01:48

如何评价韩信可能很难说清,但把一个历史人物将后世之人放在一起评价,可能有失公允,评价一个人从他那个时代出发可能最好。

萧何 盛赞韩信(如何评价韩信?萧何的评价中肯,童年的“伤”用一生去治愈)

韩信此人一生在我看来皆为传奇,我们至今学习的谚语中常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说明韩信具有大才,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着高超的智商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学会隐藏才是正道,当战火离去和平到来之际,有些人是注定难以看到明天的太阳。

如果评价韩信,必须先了解他的功勋

韩信在我内心而言是一位军神,他的一生属于战斗的一生,当后世将一场战役分为战术和战略时,韩信无可争议属于战略家。我们在小学学习的成语有众多,其中的声东击西、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暗度陈仓等都是韩信的经典战役,在后秦时期有几人能够如此?每一个成语都代表着韩信的一次胜利。

普通将领喜欢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时,用人数的优势来获得最后的胜利,而韩信不是如此。站在战略的高度,用超难度的战术来击败敌人,这才是韩信的独到之处。当其他将领想要复制时,才发现操作难度之大。

将打仗变为一门艺术,韩信实属第一人。

当楚汉相争走向历史舞台之时,韩信通过自己的分析让刘邦和项羽翻脸,至此拉开了韩信传奇的一生。

韩信的战功无可争议,特别是对项羽的评价“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可谓是及其准确,从拜相开始,韩信在历史记载上可谓是无一战绩,但会打仗会用计谋,能够他看清楚一个人的缺点所在,这样的人会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命运?

司马迁曾这样写韩信:“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

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表明韩信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吃白食,甚至于到了让人厌烦的地步,但在战场上能够将计谋信手拈来者,难道学不会简单的耕种?这就不得不说韩信对自己的使命的认知。

韩信个人特点

小时候读在《淮阴侯列传》,只是单纯的认为韩信过得有些悲惨,特别是他的胯下之辱让人印象深刻,前段时间翻出这本书重新拜读,发现韩信的喜怒哀乐皆在其中。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这句话说的是韩信对于亭长妻子,因为早晨做饭不好而发怒,在长达数月期间,亭长妻子必然不只是一次流露出自己对韩信白吃白喝的不满,但韩信丝毫没有发觉,直到亭长妻子做出蓐食才发怒,这相比较韩信的胯下之辱而言,只不过是一顿饭而已,后期韩信发达之后,所做的事情也验证了我的想法。

在韩信发达之后,召集原来恩赐过的人,在这其中就有南昌亭长,只不过韩信的赏赐确实有些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这种赏赐对于当时亭长而言可称为一种侮辱。对于当年让自己承受胯下之辱者,韩信选择更加让人迷惑。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并且告知各位将领,此为壮士,当年辱我但我并不杀他,以表示自己的大度之情。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韩信的怒和忍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从现在来看,韩信的大度更像是一种沽名钓誉。小时候的经历造就了他复杂的内心,想要知恩图报但也会瑕眦必报,这或许就是韩信的个人性格。

个人性格当我们了解之后,必然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认知。

在小时候自己就失去了父母,但内心坚定未来自己一定有出息,孙子兵法更是不离手,儿时的玩伴几乎没有,并且还经常受到他人欺负,哪怕是忍受胯下之辱依旧坚定内心信念。

很多人在此刻会有疑问,难道韩信在当时不能杀了那个人吗?其实完全可以的,但韩信对于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如果动用武力必然会被官府缉拿,自己的未来从何谈起?作为一代王孙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胯下之辱也得承受。

司马迁曾写出韩信此时的心理变化:“孰视之”,可见韩信的内心并不是没有波澜。

正是因为年少时期经历过的种种磨难,韩信坚若磐石般的信念,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童年的伤痛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童年的伤,功成名就后爆发

韩信的一生需要得到尊重,特别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一点从他受到胯下之辱时就埋下了种子。在北方已经被韩信攻破之际,历史的格局成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韩信无论帮助哪一方,另一方就会出现败局。

当韩信投靠刘邦之时,完全是因为在项羽那里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和尊重,项羽的刚愎自用让韩信心灰意冷,同时在项羽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小职员,完全得不到重用,甚至于自己提出的建议,项羽根本不会采纳。

而来到刘邦这里,给予韩信的是大将职位,并且对韩信的建议可谓是言听必从,这种待遇落差让韩信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所以才出现了后期韩信对项羽的使者说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当韩信在刘邦身边得到重用时,项羽也终于慧眼识珠,想要韩信重新回到他的身边,但韩信没有丝毫动容,哪怕项羽再给予高官厚禄都无动于衷,由此看来韩信还是重情重义的,但后期韩信的谋反,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刘邦击中了韩信内心最卑微的一部分。

剥夺了他的位置,让韩信没有了尊严。

年少之时的韩信能够隐忍,但在功臣名就之后,身上多了诸多傲气,甚至对跪拜相送的樊哙说出“生乃与哙等为伍!”的话语,当为了保住自己的分封地位杀了钟离昧,也是希望刘邦能够让自己位极人臣,但最后还是被贬为淮阴侯,韩信内心能够平复吗?

当心中的怨气不断扩大之时,韩信最终还是走向了不归路,选择造反来获得更大的权利,对于名利的争夺越发在乎,当年的隐忍已被丢弃一旁,最后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被一群宫女所迫害。

韩信的人生起点很低,但他的成就很高,从他的战功来看无可争议,百战百战的战绩在历史上屈指可数,个人性格的矛盾造就了他晚年的悲哀。当张良和韩信放在一起,张良要比韩信明智许多,知道功成名就之后要学会隐退,当利益霸占其心,想到得到天下人尊重之时,韩信距离灭亡也就更近一步。

如何评价韩信,借用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国士无双”,可能是现在最为合适的评价。

本文由胖虎说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