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韩信萧何的关系(楚汉三杰,萧何、张良皆列入了世家,为何韩信只写入了列传?)

发布:2023-01-16 22:01:25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的关系(楚汉三杰,萧何、张良皆列入了世家,为何韩信只写入了列传?)

楚汉三杰

1、司马迁只将韩信的事迹记入列传,说明对他的为人有所质疑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而萧何、张良皆被司马迁列入了世家,为何唯独韩信被归入了列传之中?

司马迁写《史记》这本书,是基于大量事实资料,但在选择素材和撰写中难免会掺杂个人的喜好。

《本纪》部分一般是记载已经称帝的人物事迹,可是却记载了《项羽本纪》,说明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完全当得上“王”这个称号,是永远的西楚霸王。

《世家》是记载王侯级人物的兴衰,但司马迁却将孔子的生平事迹写成了《孔子世家》,还另外写了《孔尼弟子列传》,司马迁对于孔子的评价是:高山仰止。司马迁对于孔子的敬仰之心可见一斑。

反观司马迁描述韩信的《淮阴侯列传》,对于这个战功赫赫的淮阴侯,司马迁对他的为人是有所质疑的。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摘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战功赫赫的韩信

2、为何司马迁会对韩信的为人有所质疑?从司马迁描写的几个事件中可看出端倪
  • 01、性格中具有投机的一面

刘邦派韩信攻打齐国时,郦食其已经抢先一步说服田光投诚了,可是韩信听信了蒯通之言依然前去攻打。因为蒯通的一句话戳中了他的心思:

“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摘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所以韩信明知道他此时去攻打齐国,会让郦食其陷于危险境地,可是为了自己不失去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全然不顾道义和同僚的身家性命,赤裸裸展露出一个政治投机分子的形象。

韩信荣归故里

  • 02、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容置疑,可是却恃才自傲

韩信在攻下齐国后沾沾自喜,未经刘邦下旨,便自立为“齐王”,假意对刘邦说为了镇抚齐国的百姓,先当个假齐王。

这也显示了韩信个性中狡诈的一面,其实他早想在齐称王,齐国这块地不仅地理位置好,地域宽广,有七十三座城池,且富饶。所以刘邦称帝之后将齐地分封给了长子刘肥。

而韩信心里对齐地早已觊觎,他仗着军功就居功自傲,来个先斩后奏,先下手为强。因为知道此时的刘邦正是用人之际,断然不会和他撕破脸,可惜他忘记了还有“秋后算账”一说。

果然,等到刘邦大局已定,韩信一贬再贬,由齐王贬为楚王,最后被贬为无职无权的淮阴侯。

可是此时的韩信依然沉湎于过去的军功中,在刘邦面前夸耀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反唇相讥“何为为我禽?”。

韩信喜欢凭借军功恣意妄为,失势之后依然沉湎于以往的辉煌过往,沾沾自喜,却无法认清现实。

落寞时的韩信

  • 03、自视过高

当韩信贬为淮阴侯时,羞于与绛侯、灌婴、樊哙等人为伍,此时的韩信依然有着莫名的优越感。

此时的周勃、灌婴、樊哙等人的地位和实权都要超过韩信,论战功和军事才能韩信第一,可是论重情义,他比不过周勃,论忠诚度樊哙完胜他,灌婴也是有勇有谋。

而韩信在落魄之际,依然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免太自以为是了,自视过高。

连大圣人孔子都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而韩信却无法以平常心看待旁人和自己,人要有傲骨,不可有傲气。

3、探究韩信的深层原因:格局太小

其实深究韩信的为人处事,可以看出韩信此人格局过小,所以纵有万般本事,难免落得惨淡结局。

刘邦和韩信

  • 01、太过计较一时之得失

韩信的性格里最大的特征,就是过分计较得失。最初他在项羽手下,只做了个区区郎中,便转身投奔了刘邦。

萧何多次推荐给刘邦,依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又跑了,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或许还在世上苦苦寻觅能够赏识他的人。

他在执着于一时之得失,多少能人贤士都是蛰伏多年才暂露头角,最后名扬天下。

姜太公七十二岁才遇到周文王收到重用,又譬如毛遂自荐中的毛遂在平原君手下做门客,三年默默无闻,却在楚国挟楚王订下盟约,从此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个人若纠结一时的得失终难以成大器。

  • 02、目光短浅

当时天下形势,如果韩信投靠项羽,则项羽夺得天下,反之则刘邦称帝。

此时,蒯通游说韩信独立,可是韩信表面上说因为不想辜负刘邦,其实是他缺少鸿鹄之志,也可以说是他的能力无法匹配他的梦想吧。

首先韩信缺乏管理能力和缺乏掌控大局的能力。不然,韩信在齐国称王那么久,都没有培植自己的势力,以致于刘邦称帝后,不费吹灰之力将他贬为楚王,再贬淮阴侯。

再者,他缺乏识人、用人的智慧。韩信身边基本上没什么谋士,仅仅一个蒯通,可是韩信也没有采信他的话。

患得患失的韩信

  • 03、患得患失

韩信做事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得势之时有点忘形得意,失意被贬则郁郁寡欢。可以独立的时候犹豫不决,等失去兵权之时又要仓促行事。少了份荣辱不惊的从容和气度。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摘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所以他最后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他连死都显得那么落寞。

不像项羽死得悲壮、豪情万丈,每每读来令人伤感惆怅,心生敬佩。“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韩信骁勇善战,为汉朝打下半壁江山,可叹他格局太小,终难成大器,故司马迁将他的事迹记入了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