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下财富

(1/4)
接下来形势的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得多。
关键原因,倒不是刘季的部队现在军粮充足,也不是张良的计谋有什么鬼神不测之机,而是秦朝的应对手段实在愚蠢透顶。
秦二世虽然已经年过二十,但仍是一个对国家大事懵懂无知的顽童。真正制定大秦政策的,是赵高和李斯,这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和第一流的政治人才。但是,因为要在政治斗争中抢夺主导权,聪明人能够干出来的蠢事,是任何蠢人都比不了的。
章邯是李斯的人,秦二世二年(前208)的七月,赵高害死了李斯,并打算等章邯基本平定叛乱以后,再找个理由把章邯撤换掉,委任自己亲信的将军担任指挥,扫平已经不成气候的叛军余党。这样,平定山东,再造大秦帝业的不世奇功,赵高也就可以轻松收入囊中。
但问题是,前线的军情传回咸阳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差是致命的:当赵高翻云覆雨,启动撤换章邯计划的时候,秦军已不再是高歌奏凯的大好局面,此时项羽已经异军突起,破釜沉舟,击溃了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并把章邯逼入了窘境。
项羽与章邯对峙的时间长达数月,但赵高一直没能获取确切的军情。毕竟,大秦官吏的一大半都是李斯培养的,其余人此时也不无兔死狐悲之感。这些人没有能力和胆略与赵高对抗,但拖拉、扯皮、和稀泥、磨洋工却都是行家里手,无能者的权力,每个人都懂得要充分运用。
所以,不是赵高对秦二世隐瞒危机,而是整个大秦官场对赵高隐瞒危机。赵高把秦二世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是同时,他也被这些官吏成功架空。
秦二世三年(前207)四月,赵高拒绝接见章邯派回咸阳求救的使者,本来只是要给章邯制造压力。当赵高真正意识到形势有变的时候,他已经把章邯逼入了绝境。
七月,章邯无奈向项羽投降,同时刘季的军队,也已经来到武关之下。秦国号称四塞之国,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武关向来是秦楚之间的咽喉,一旦突破武关,刘季的军队将通过丹水河谷狭长的通道,直抵关中。
发展到现在,胜负其实已定。这时,赵高接待了一位神秘的访客,沛公刘季的信使。信使说,只要赵高杀死二世,沛公愿意与赵高平分关中。
赵高只好一不做二不休,谋杀了二世皇帝。但他没有任何篡位的资本,只能拥立秦始皇的侄子,二世的堂兄子婴即位。子婴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赵高要求刘季兑现承诺。但此时的刘季占据完全优势,他改变了主意。接下来,刘季军队攻破武关,继续挺进。
赵高彻底绝望了。在朝中大臣的支持下,子婴杀了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