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报复戚夫人(刘邦死后,吕雉疯狂报复戚夫人,难道就是出于嫉妒之心吗?)

发布:2023-02-28 08:03:25

关于吕雉、戚夫人与刘邦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估计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已经太熟悉了。感觉当人们谈论有关这三个人的时候,似乎已经不是在谈论历史,而是在谈论关于感情和宫斗的戏剧。即便在民间的“知名度”已经如此之高,人们依然对这段历史故事乐此不疲,津津乐道。

刘邦死后,戚夫人遭到吕雉疯狂地报复,甚至被做成人彘,悲惨地死去。每当人们聊到这里的时候,总是会批判吕雉的残忍冷酷,为一代佳人戚夫人的惨死感到惋惜。甚至不少人认为,吕雉之所以会有这么违反人性的行为,原因就是戚夫人夺走了刘邦对她这个正室的爱,她因此而人格扭曲,所以才会如此残忍。

对于这个观点,笔者是不能完全苟同的。刘邦作为丈夫,对待结发妻子吕雉和他们的儿子刘盈的态度是挺过分,说吕雉心有怨气完全可以理解。不过具体到戚夫人这个事情上,恐怕最终让吕雉失去理性的不是感情的纠葛,而是权力的争夺。

吕雉报复戚夫人(刘邦死后,吕雉疯狂报复戚夫人,难道就是出于嫉妒之心吗?)

吕雉之所以用非人类的手段对待戚夫人,主要原因,还是出于一个政治上的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羞辱心态。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只不过吕雉做得更为过分,让她的死对头生不如死,死得毫无人的尊严罢了。为何如此说?且听慢慢道来:

一、如果戚夫人示弱,结局或许不会这么悲惨

其实最初,吕雉的目的只是想以胜利者的姿态羞辱戚夫人这个情敌,说到底两个人的梁子还是因为抢男人结下的,现在刘邦没了,吕雉的儿子成了皇帝,自己也是大权在握,那个满盘皆输的戚夫人,如今就像是手中的玩具,可以随意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

刘邦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国家交给自己的结发妻子吕雉,如果从这点上来说,吕雉也未必就是感情上的失败者。虽说对戚夫人进行打击报复是一定的,但是看着昔日陷害自己的人,终日受苦也算是补偿,或许从吕雉的心理状态分析,能够不停换着方法折磨活着的戚夫人,能得到的心理安慰更大,更能够享受胜利者的喜悦,何必一定要置人于死地呢?

吕雉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如果不是戚夫人依然不放弃挑战自己的权威,妄想摆脱失败的命运,她的结局或许不会这么悲惨。

不过戚夫人的情商实在堪忧,她因为受不了在冷宫里做整日舂米的苦役,竟然做起了让儿子赵王来搭救自己的春秋大梦,整天在冷宫里唱: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是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子来搭救自己啊!但除非刘如意起兵造反,否则如何搭救她?但这个时候造反,不是等于送死么?难道戚夫人就想不到,这个时候,就连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的处境也很危险么?她要是真的想保住儿子的性命,最好的选择就是隐忍不语,让吕雉得意,认为她们母子没有威胁。否则,呵呵……

果然吕雉知道了戚夫人的情况,勃然大怒。你们这是灭我吕氏之心不死啊。那让你们多活一天,不就是对我的权力多一天的威胁?既然你们自己不想活,那就成全你们吧。不久刘如意被毒杀,戚夫人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只能任凭吕雉摆布。

刘邦死前曾对戚夫人说过:吕雉此后都是她的主人,让她服软示弱,方可保住性命。但戚夫人的执念深重,就是不听劝,始终都要挑战吕雉手中的权力,最终惨死恐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对于不会威胁自己权力的人,吕雉并不在意

有人说刘邦死后,吕雉对刘邦的后宫进行了清算,致使刘邦后宫嫔妃的下场都非常惨。其实这话不免偏颇。吕雉对后宫嫔妃进行了清算不假,但是处罚的大多是与戚夫人交厚,或者也想通过宫斗,为自己找“实惠”的嫔妃。

说得直白点,就是凡是让吕后感到对自己的权力地位有威胁的后宫,都要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击,而那些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妃子,吕雉还是会放一马的。

比如: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吕雉就把年幼的刘恒封为了代王,并让薄姬跟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去了封地,算是离开了宫廷这个是非之地。

有人说,吕雉放过薄姬母子是有原因的:

  • 第一因为刘邦对薄姬没啥兴趣,那么多年也只临幸过一次,不过薄姬是个幸运儿,一夜之间便中了大奖,怀上了汉文帝。
  • 第二薄姬的娘家地位不显赫,在整个后宫中几乎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
  • 第三因为薄姬人品不错,为人低调,与世无争,从不站队,虽说对吕雉和戚夫人双方都不巴结,但也从不掺和宫廷争斗,从不得罪人,就连吕雉也挑不出她的毛病,自然也就不会将她视为威胁。

幸亏薄姬品性纯良,被吕雉归类到人畜无害一类,所以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也鲜有波及到刘恒母子,这才让汉文帝得以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中成长,不像其他皇子终日生活在被强权压迫的恐惧中。

所以说,吕雉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真正要防范的是有可能夺取和挑战自己权力的人,哪怕是只有挑战的可能性也不行。

三、对权力的欲望,让吕雉连儿孙也不放过

人人都说吕雉对戚夫人狠毒,但实际上吕雉对自己的儿孙也不温柔。感觉吕雉的政治原则是以两个“凡是”为标准的:

  • 1、凡是与她做事不是一个风格路数的,就必须被改变或者被毁灭。
  • 2、凡是对她执政权力产生威胁的,便一定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

第一个“凡是”,充分体现在她的儿子刘盈身上。刘盈生性善良,对母亲为了排除异己,杀害自己刘姓兄弟的做法非常不认同。于是就总是暗中保护吕雉一心要加害的大哥刘肥,还有幼弟刘如意。

不过年轻的刘盈,哪里是老谋深算的吕雉的对手。最终吕雉借刘盈暂时不在刘如意身边的机会,将刘如意毒杀。这件事后,母子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不过吕雉并不死心,她觉得儿子太过懦弱,长此以往怎么能够经得起政治斗争的大风大浪?于是就打算对刘盈搞实践教育,带着他去参观自己的“杰作”,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事,让刘盈认清政治斗争残酷的本质。

哪知这个儿子不仅心善,而且承受力还差得出奇,当刘盈看到戚夫人的惨状时,竟被吓得精神失常,从此以后整天浑浑噩噩,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吕雉为了让皇帝跟自己一条心,就算吓死亲生儿子也在所不惜,实在是令人唏嘘。

第二个“凡是”,吕雉直接用到了自己的孙子身上。刘盈死后,吕雉就让三岁的孙子刘恭继位,这便是前汉少帝。刘恭是以刘盈与其皇后张嫣嫡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刘盈因为张嫣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一直不愿与她同房。既然如此,哪来的儿子?原来这个刘恭是刘盈与一个宫女生下的孩子,吕雉为了保住自己外孙女的地位,便杀死了刘恭的生母,对外称刘恭为张嫣所生。

这本来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但不知何故,刘恭却知道了这件事,而当时的刘恭不过是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孩子,哪里有什么谋略心。知道自己生母是被吕雉所杀后,就说长大后要替母报仇。

刘恭身边布满吕雉的暗探,小孩子话音没落,就传到吕雉耳朵里了。这还了得!首先,如果皇帝非嫡出,其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这样自然会动摇吕后作为太后的执政根基。

其次,刘恭目前尚且是个小孩子,就已经存了为母报仇的心思,长大之后,要是真的付诸实施,吕雉岂不是要凉凉了。

还是防患于未然吧。于是“帝废位,太后幽杀之。”那可是吕雉的亲孙子啊,若是担心报复,废除帝位赶出京城,日后还能掀起啥风浪?不行,得死!凡是威胁到吕雉权力地位的人都得死,哪怕是至亲骨肉,哪怕是一个年幼的孩童。

刘恭死后,吕雉让后汉少帝刘弘继位,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吕雉彻底放弃了刘姓子孙,开始将权力倾向自己的娘家吕氏,开始吕氏专权的时代。

有人说,刘邦当年没有废黜刘盈的太子之位是个错误的决定,如果当时他听从戚夫人的撺掇,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就不会发生后面戚夫人成为人彘,刘姓子孙被杀,以及吕氏篡权的事情了。

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继位,就能保证天下太平了吗?刘邦选择刘盈一定有其道理,起码吕雉的能力眼界高于那个没有头脑的戚夫人,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稳定局势,如果刘如意登基,子幼母强,没有政治智慧戚夫人必定主政,只怕那时候被害的不仅是吕雉为首的后宫,而是整个朝廷都会因为权力的纷争而大乱。

虽说刘邦贪恋戚夫人美色不假,但对身后事的安排,恐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无情最是帝王家,巨大的权力背后必然是残酷而血腥的斗争,只怕吕雉与戚夫人这样的较量,不是谁比谁狠毒的问题,而是封建宗法下,权力争夺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