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趣事八: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大月氏,本来是一次军事外交行为。大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天山一带。匈奴人与大月氏互有征伐,汉文帝时期,大月氏战败,老上单于杀掉大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派张骞西行联络,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西域之行虽未与大月氏结盟,却意外地把所发现的西域诸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信息报告给汉武帝,从而激起了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兴趣。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之时,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行为,包含了更实在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内容了,这一次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政治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西行使者相望于途,西汉王朝多则一年之中会派遣十几个使团,少则五六个,使团规模大则数百人,小则百余人。
张骞出使西域,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ße)(英文:The Silk Road),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大汉有趣事,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