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传奇一生

发布:2022-07-02 19:10:31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这句话说的就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中,两位商业领域的杰出人物陶朱公和胡雪岩。

“陶朱公”即战国时期的范蠡,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治理国家,在天下大定时却急流勇退,携爱侣西施隐居战国时的陶朱之地,以经商成为富赛三侯的大商人,被后人尊为“经商鼻祖”。

胡雪岩,生于1823年,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是晚清时期富可敌国、名震天下的商业领袖,与曾国藩、左宗棠为同时期人物。胡雪岩出身贫寒,但有远大志向,想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由于家道中落,胡雪岩在十二三岁时就进入钱庄当学徒。倒茶打水,扫地抹桌,无事不做。三年学徒,胡雪岩活没少干,骂没少受,但由于为人机灵,老板没打过他一次。三年学徒期满,胡雪岩开始跑街,正式办理钱庄上的业务。

跑街事虽小,但却能锻炼人,接触的人都是三教九流的角色,锻炼出了胡雪岩察颜观色、口若悬河的本事。在这期间,他交到一位对他以后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朋友——王有龄。

王有龄祖籍福建,当时闲着没事,整天在西湖边闲逛。胡雪岩偶然遇到王有龄,发现他印堂发亮,方面大耳,生的一副官相。于是,就全力资助王有龄,让王有龄得以进京打点关系谋得官差,当上了浙江海运使。之后,一路官运亨通,先做浙江粮台,接着是杭州知府,再升道员,最后做到了浙江巡抚。

王有龄在自己一帆风顺之际,没有忘记当初给他巨大帮助的好朋友胡雪岩。在自己升任巡抚之时,即委任胡雪岩接管粮台之职。此时的胡雪岩在浙江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战时财经,很快就聚敛了巨额财富。

王有龄之后,胡雪岩又遇到了一个对其整个一生产生更为重要影响的人物,那就是左宗棠。可以这样说,没有左宗棠,就不会有历史上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当时,左宗棠正受朝廷之命到江浙剿太平军,被委以浙江巡抚一职,率领军队一直向东打来。但打到杭州之际,断了粮草,没了军饷。

左宗棠正在苦恼之际,胡雪岩亲自找上门。左宗棠要他在十天时间内筹措二十万石粮食。结果,胡雪岩三天内就把粮食筹集好交到左宗棠手中,解决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之后,左宗棠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攻破了杭州城,立得大功,得到朝廷的褒奖。

自此之后,胡雪岩成了左宗棠的得力帮手,负责赈抚局,设立粥厂、难民局等等,得到左宗棠的赞许和信任。

1865年,左宗棠接到朝廷任命,调任他为闽浙总督。随即,左宗棠即要求胡雪岩随其同行,帮助打理事务。自此,左、胡二人基本上就没有分开过,两人的合作可以讲分别成就了对方。在合作过程中,左宗棠在钱粮筹款上面没有了后顾之忧,全由胡雪岩一手办理,胡雪岩借此把自己的阜康钱庄办得越来越大,遍及大江南北。

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涌金门外购地十亩,建起了胡庆余堂药店。胡雪岩是不做则已,一做惊人。胡庆余堂当时享有江南药王之称,与同仁堂平分秋色,民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说。1875年,胡雪岩开始涉足蚕丝生产,逐渐开始了他的实业生涯。

1881年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准紫禁城骑马,“红顶商人”由此而来,可谓风光至极,达到人生巅峰。

俗话说物极必反,病来如山倒。1883年,因蚕丝经营失败,胡雪岩亏损1000万两白银。同年底,阜康钱庄陆续倒闭。1884年,清廷下令清查阜康钱庄,下令革去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职衔。至此,庞大的胡氏家族,已是四面楚歌,山穷水尽。1885年,一代名臣左宗棠病逝。靠山一倒,胡雪岩是雪上加霜。可谓是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

一生辉煌,顷刻间灰飞烟灭。胡雪岩坦然接受了失败,随后,他遣散了所有的姬妾家丁,与患难与共的妻子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1885年,一代巨贾胡雪岩抑郁而终,给世人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