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去世 曾捐赠644件革命文物给安徽金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3月28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张文同志子女处获悉,老红军、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洪学智是安徽省金寨人,生前,洪学智与张文曾多次返乡,夫妇二人对金寨一直十分牵挂与关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去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军后勤事业默默奉献终身的老兵、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同志夫人张文同志,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16时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3月28日,张文同志治丧办公室发布一纸讣告,公布了老红军、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逝世一事。
张文三女儿洪炜也发文称,亲爱的母亲张文于3月27日离世。“她走得十分平静和安详,沒有丝毫痛苦,令家人欣慰!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眼前一幕一幕浮现的都是妈妈亲切的容貌和身影。”洪炜还回忆了母亲生前的点滴,称在母亲张文生命的最后几年,她是陪伴和照顾母亲最多的女儿,她陪同母亲一起回忆她战争年代的往事,给她念她回忆录中的片段,给她讲国内外新闻和大事,给她唱革命歌曲……
“既便是在她病危的时候,听见我的声音她也会把紧闭的双眼睁开看着我,亲情交流,精神抚慰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妈妈虽然走了,但她没有离开我们,她89年的军龄、86年的党龄所经历的一切够我学习一辈子,继承一辈子!亲爱的妈妈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洪炜发文说道。
3月28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洪炜的爱人金元先生。金元说,岳母张文走得较为突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岳母年事已高,近五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
金元表示岳母生前对安徽充满感情,多次与岳父回金寨探亲,她心里也一直挂念着安徽金寨。“她说‘安徽山清水秀,是一个好地方’,还说‘自己是在鄂豫皖红军的教育引导下参加红军的’。”金元说,在岳父去世后的2008年,岳母张文还亲自将岳父的骨灰送至金寨,安放在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金元还透露,岳母张文在生前还为金寨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将她精心保管的洪学智将军的644件革命文物,悉数无偿捐赠给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31件,二级革命文物51件。“如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中的洪学智将军纪念馆已经成为金寨的一张名片,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小型革命纪念馆馆藏最丰富的一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金寨红色旅游。”
“洪学智夫妇帮助金寨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张文同志的突然离世,也让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十分悲痛,“我是今天上午11点左右得知这个消息的,非常意外与悲痛,已经与亲属联系,表达了我们的悲痛心情。”
胡遵远说,张文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党史资源和感人的英雄故事。张文生前对金寨人民的生产、生活十分关心,并给予了大力帮助。金寨人民永远铭记老人的恩泽,她也会永远活在金寨人民心中。
洪学智是安徽金寨人,生前曾多次回到安徽金寨。“洪将军生前先后7次回来,帮助金寨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啊!”胡遵远介绍说,洪将军帮助金寨人民发展板栗生产,开展扶贫济困、医疗帮扶、引资兴建希望工程等等。“这些实事、好事都与张老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此外,胡遵远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道,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专门建有洪学智将军纪念馆,展示了洪学智将军留下的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资料。“这其中,很多都与张老有密切关系。”
胡遵远说,那是2007年前后,张文委托大儿子洪虎将洪学智将军留下的600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与张文有直接关系的大约在200件左右,全部捐赠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她希望老区人民能够从中更加了解红色历史、发扬革命传统。”
不仅如此,2008年10月2日,洪学智将军纪念碑落成仪式在金寨举行,张文还亲自回到金寨参加。
张文曾陪年近九旬的洪学智返乡探亲视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胡遵远还提及,洪将军和张老的子女此前也常回金寨。2016年9月,洪学智的儿子洪虎来到金寨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也曾当面采访他,洪虎曾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他当时告诉记者:“父亲生前一直牵挂着家乡人民,对家乡金寨是充满感情的,生前一直关心金寨的建设和发展。”
洪虎当时还向记者提及了父亲7次回乡探亲、视察的故事。其中,1986年4月,70多岁的洪学智第二次返乡探亲时,夫人张文与儿子洪虎也在其中。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党史纵览》杂志中看到一篇关于“洪学智将军的故乡情”文章,上面也记载了洪学智生前最后一次返乡的情景。2002年5月,年近九旬的洪学智将军偕夫人张文及三个儿子又回到故乡。
张文为革命将女儿“送”给老百姓
3月28日下午,胡遵远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在2018年还曾搜集资料写作发表了一篇关于张文的文章——“六星上将”夫人张文的故事。
文章显示,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川北,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的念头也就在那时在张文的脑海中形成。1933年2月,张文和二哥张熙汉先后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兄妹俩都被分配在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供给部的被服厂工作。
在革命的大家庭里,张文生活得十分充实、愉快。由于工作积极、表现出色,很快她就当上了女兵班长。1936年2月,张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开始西撤,3月下旬,在连续进行了广(元)昭(化)、陕南和强渡嘉陵江战役后,开始长征。
也就在长征路上,张文和洪学智喜结良缘。此后,他们虽然辗转南北、多次离散,但还是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70多个年头。
1939年,张文和洪学智的长女在延安蟠龙出世。不久,张文抱着女儿,随洪学智所在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前往华北地区开办抗大分校。转移途中,必须穿越日军封锁线,带着孩子行军非常不方便,时任抗大校长的罗瑞卿以及洪学智都多次给张文做工作,劝她把女儿送给老百姓。张文开始不肯,后来还是含泪将女儿交给了洪学智。
他们与老百姓彼此都没顾得上问一问姓名,更不知道那家老百姓的具体身份。但是,张文努力地记住女儿身上的特征,细细地辨认周围的地貌地形,并问清了地名:东西房山。直到全国解放后,这个离散了多年的女儿才回到张文的身边。
离休后,一直关注老区建设的张文,将视线投向了贫困学子。1982年,特别关心下一代成长事业的张文被聘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1995年1月,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文中提到一位来自革命老区的北京大学学生品学兼优,但生活特别困难。当时,张文心里很难过,继而萌发了资助特困大学生的想法。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张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大家当场分工,决定由在京的6个子女一人负责一个。
很快,北大给张文送来了来自湖北、四川、山东等革命老区的8名特困生的资料,供她挑选。洪学智看了这8名特困生的情况介绍后说:我看这8名同学都应该资助。于是,张文和洪学智一人资助1名,孩子们一人资助1名,并商定每人每月资助100元,一直供到他们大学毕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