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文臣还是武将啊(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长孙无忌-皇权也容不下的亲舅舅)

发布:2023-02-28 00:01:24
长孙无忌是文臣还是武将啊(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长孙无忌-皇权也容不下的亲舅舅)

长孙无忌

有句俗话说得好:舅舅家的头,外甥家的牛。在一般观念里舅舅和外甥的关系都是亲近而融洽的。但是在帝王家里就很难说了,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舅舅是臣子,外甥的君主。所以家法这时候就不好用了。更严重的还有同室操戈。今天要说的这位唐朝宰相就是死在了自己外甥的手上,他就是长孙无忌。

对于长孙无忌有些人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他的妹夫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贤后之首-长孙皇后。在中国,只要家庭大了,各房之间的争夺就肯定少不了。长孙无忌肯定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少年丧父后,他连同母亲和妹妹便被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只好投奔舅舅高士廉。

虽说寄人篱下,但是长孙无忌却自强不息。他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而且足智多谋,还跟李世民十分要好。李世民虽然当时只是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但是已经很受大家的推崇,高士廉对他也十分欣赏,于是便作主把外甥女嫁给了他,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自此更近了一步。

随着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冲锋陷阵,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到最后李渊实在是封无可封,只好创造了"天策上将"的称号来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可惜李世民并不领情,毕竟他喜欢的不是天策上将,也不是秦王,更不是什么尚书令,他最想要的称号只有一个,可惜太子的位置已经被李建成占据了。再加上李建成也担心功高盖主的李世民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双方开始明争暗斗,毕竟今日的太子就是明日的皇帝,这个位置的诱惑太大了。

在争斗过程中,长孙无忌就数次建议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彻底解决问题。但是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同意。随着形势越来越严重,房玄龄便和长孙无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以免遭人算计,可是李世民当时并没有同意。后来,在李建成的操纵下,房玄龄和杜如晦等文臣都被逐出秦王府,李世民身边可用的智囊就剩下长孙无忌一人了。

屠刀已经举过头顶,情况已经十万火急,此时长孙无忌再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了,坚决支持李世民发动政变,而且拉动秦王府的人轮流劝说李世民,但是此时的李世民仍在犹豫。就在此刻,李建成又使出一招釜底抽薪,将秦王府的将领以征讨突厥为借口全部调走,还要在出征仪式上刺杀李世民,这算是要彻底了结李世民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世民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提前动手。长孙无忌连忙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召回密谋,最终决定在玄武门动手。经过一番激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李渊无奈之下只得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负责全国一切军国大事。等政局稍稳定后,李渊便禅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这就是震惊世人的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很大,长孙无忌被定位功臣第一,封为齐国公,担任宰相。在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也是首位,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此时的他既是皇帝的亲戚,也是朝廷的重臣,权势太过,很多人便向李世民进谏不应该过于宠爱,李世民不以为然。不过长孙无忌自己则深知为臣之道,再三请求辞去宰相之位,还鼓动长孙皇后为自己进言。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李世民又再三封赏长孙无忌,都被长孙无忌推辞,李世民只好作罢。此时,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争斗越来越激烈,李承乾也想复制下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于是便谋划行动,可惜事情暴露,最后被废。此时虽然李世民倾向于魏王李泰,但是长孙无忌则坚决支持晋王李治。最终李治被册立为太子,这一切离不开长孙无忌的支持。

唐高祖李治

不久之后,李治即位,长孙无忌辅政。一开始两人配合的很好,舅舅和外甥也是和和睦睦,可是慢慢的权力之争就显露出来。毕竟在李治看来,天下只能有一个人发号施令,而这个人只能是自己。于是双方开始在各种问题上意见不合,知道最后的皇后废立问题。

当时李治想要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功勋集团则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服侍过唐太宗,再立为皇后不合适。如果非要改立皇后,可以选其他人。可是李治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坚决不让步。双方一时陷入僵局。

最先服软的是李治,毕竟这事于礼法不和,自己也觉得理亏。于是便赏赐了很多礼物给长孙无忌,给他的几个儿子升官,算是变相的行贿。可是长孙无忌就是装糊涂,一点也不给李治面子。后来,李治还找了很多说客来轮流劝说,都被长孙无忌拒绝。

最后李治决定召见几位顾命大臣讨论此事。褚遂良是坚决反对,长孙无忌是以沉默表示反对,丁志宁则是不敢说话,李勣更是个老滑头,直接称病没去。李治气的说不出话来,只好暂时搁置此事。但是李勣虽然没去,却故意暗地里借他人之口放出风声:改立皇后这是皇帝的家事,没必要跟外人商量。算是变相的表示支持李治,这让李治信心大增,最终决定改立武则天。

此后的武则天则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于是指示其他官员不停参奏长孙无忌,虽然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但是李治早就对长孙无忌的专权不满,于是下令彻底调查此事。所谓的调查也是草草地走了个过场,毕竟皇帝的心意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于是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李治也没有召见长孙无忌询问此事,就把他削官罢民,流放外地,连他的几个儿子也一起处理了。

后来,李治还咽不下这口气,下令再次复审,这明显是要斩草除根。于是手下的官员也深知上意,便逼迫长孙无忌自杀,算是彻底了结了此事。

长孙无忌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历仕三代君主,为唐王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最终却因为妨碍皇权而被害,可谓让人唏嘘。

本文由头条号太史公说历史原创首发,欢迎大家关注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