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对梁羽生的评价(梁羽生和金庸打笔墨官司 倪匡讥讽:梁羽生为自己增光)

发布:2023-02-26 20:03:24

上世纪50、60年代,在梁羽生、金庸等人率领下,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等地兴起,并迅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梁羽生、金庸在报刊上连载的武侠小说,深受读者喜爱,以至于洛阳纸贵,极大地带动了报刊的销路。

人们一般认为,梁羽生因在《新晚报》连载《龙虎斗京华》,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篇鼻祖。而梁羽生之所以会发表《龙虎斗京华》,是接受了《新晚报》总编辑罗孚的邀请,因此罗孚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催生婆”。

金庸对梁羽生的评价(梁羽生和金庸打笔墨官司 倪匡讥讽:梁羽生为自己增光)

《新晚报》是《大公报》下属的一份报纸。后来,罗孚升任《大公报》总编辑后,筹办一份《海光文艺》月刊。为了打开销路,同时为方兴正艾的新派武侠小说作一个小结,罗孚想出了一招:请梁羽生写一篇文章,来对梁羽生和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点击下面的搜索框,了解更多关于梁羽生的故事:

搜更多精彩内容 梁羽生

中国古代文人素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这样的事情,吃力不讨好,梁羽生当然不愿意。后来,在罗孚反复做工作下,加上自己又在罗孚手下做事(任职《大公报》文史周刊“古与今”主编),不好意思违背领导的意思,梁羽生只好硬着头皮,结下了这份任务。

1966年,梁羽生写下了万字长文《金庸梁羽生合论》,以“佟硕之”的笔名在《海光文艺》发表。

众所周知,梁羽生虽然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篇鼻祖,但当金庸加入进来后,写出了一批更有影响力的武侠小说,风头一度盖过了梁羽生。梁羽生作为谦谦君子,在提及梁羽生和金庸名字时,均称为“金、梁”,且明确提出“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的说法,这种说法被外界所接受,形成新派武侠小说研究者的共识。

在这篇万字长文里,梁羽生从武技描写、侠义精神、人物描写、蕴藏思想等方面,对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就以评论金庸而言,梁羽生的批评是中肯的,而且说到了点子上。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背负黄蓉前往一灯大师处求医的时候,黄蓉合着樵夫之歌唱了一曲《山坡羊·道情》,这首曲是元人作品,出现在以宋朝为背景的《射雕英雄传》中,属于年代错乱。

比如金庸在《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武侠小说中的题目,使用了对联,但大多数不符合平仄,犯了对联的基本规定。

比如在武技描写上,金庸从《射雕》之后,越来越是神怪,其神怪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梁羽生,到了《天龙八部》中,甚至出现了匪夷所思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

比如在人物描写上,金庸虽然擅长描写反面人物,往往把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却又用力过猛,导致邪派写得太过不近人情,如《天龙八部》中,叶二娘每天要吸婴儿血液,南海鳄神要生食人心等。

事实上,就连金庸自己,也发觉了这些缺陷。毕竟,不管是金庸,还是梁羽生,在创作这些武侠小说时,都是为了在报刊上连载,为了适应报刊的快节奏和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有时候不得不牺牲艺术性,加强可读性。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后来,金庸在创作时,尽量避免了这些“雷区”,并在修订时予以纠正。例如,金庸在出版单行本时,就删掉了吸婴儿血、食人心的内容。

但是,由于梁羽生在万字长文中批评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金庸(其实在文中梁羽生批评自己更多,更狠),在香港文坛引发了一番风波。金庸的好朋友、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先生,就忍不住 “炮轰”了梁羽生一通,说:“他(梁羽生)是想拉金庸来为自己增光……金庸、梁羽生合论?绝不可能!”

更让人有些无语的是,当舆论对梁羽生不利时,当初极力说服梁羽生写文章的罗孚,却站出来落井下石,指责“梁羽生当时对金庸有点不服气”,让人大跌眼镜。

由于风波越搞越大,金庸作为当事人,不得不出来说两句了。于是,金庸写了一篇《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也发在《海光文艺》,算是对梁羽生万字长文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上,金庸部分地接受了梁羽生对自己的批评,也阐述了自己武侠小说创作的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在这番笔墨官司后,金庸、梁羽生仍然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兼棋友。

2009年,梁羽生病逝后,金庸亲笔写了一幅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什么意思呢?金庸和梁羽生都是新派武侠小说家,又是媒体人,属于同行;他们都曾经在《大公报》工作,属于同事;他们都生于1024年,当然就是同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