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是战国时期哪国人(李冰和郑国两个人谁更牛——趣历史)

发布:2022-09-25 16:26:10

李冰和郑国都是秦国首屈一指水利专家,分别以都江堰和郑国渠闻名世界。二者为秦国的农业增产,最终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李冰父子图片

都江堰和郑国渠属于防洪灌溉型水利工程,和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史禄修建灵渠作用不同,灵渠是运输型水利工程。

那么李冰和郑国二人谁更厉害呢?很显然李冰要远远牛于郑国,咱们比比看。

1,

李冰与郑国个人

李冰,战国时秦国人,生卒不详,具体山西人还是陕西人有待进一步考证,秦蜀郡太守。作为地方官,不仅仅是水利专家,还拥有杰出政治才华和统揽地方工作全局能力,包括经济建设和人事治安等。

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工程

郑国生卒不详,战国韩国人,水利专家。最早是韩国派往秦国“疲秦”间谍,也是最失败间谍,秦国之所以最终因祸得福,是在付出了天量人力财力投入后,最终退无可退才允许郑国带罪立功因祸得福,所以和李冰无法比。

水利巨匠郑国

2,

都江堰和郑国渠产生的社会价值,在秦国农业中地位和作用,工程性价比

都江堰是从秦昭襄王(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起(公元前251年)5年时间完成,兼具防洪灌溉航运三大功能,如果现在,肯定还具备发电和养殖功能。灌溉土地面积高达300万亩,使成都平原一举成为富饶的川蜀之国,更重要是这项工程中央投资不大,多为地方集资修建,性价比高于郑国渠数倍。

都江堰 防洪灌溉航运一体工程

郑国郑国渠。始建于公元前246~237年,从秦始皇嬴政手上开始并完成,中间几经波折,修得让人冒火,《谏逐客书》都引发出来了。工程完工后灌溉关中平原土地面积4万公顷,按现在为110万亩,中央投资巨大,动用人力高达30万,差点把大秦公司修破产。

3,

二者技术含金量。无论是《史记.河渠书》还是《汉书》或以今天目光来看,岷江冲出高山峡谷到灌县时水流湍急,声势浩大,拦河筑坝难度更大。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宝瓶口及渠道网三个主要工程组成,技术含金量主要体现在分水堰的竹笼固底;宝瓶口的溢水槽和溢洪道,可掌握并控制水量水量的石人标水尺,及扇形分水灌溉渠等,完全利用的水文地势和地理环境。

都江堰

郑国渠技术含量:从450米等高线起对地理落差,泾河S形河曲水势巧妙运用,实现了从高到低“引泾连洛”的自流灌溉。灌溉同时,也也利用水中富含矿物质泥沙完成了“淤地压碱”目标,改善了土壤,提高了可耕种面积和亩产。

两项水利工程技术含金量在科技水平低下的2000多年前都是最顶尖存在,各有特色。但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重作用,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工程灌溉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郑国渠主要为灌溉,2016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且2000多年后都江堰还在造福与民,郑国渠已经成为了遗址,谁更强一些?

4,

李冰和郑国其他贡献。

除都江堰外,李冰和儿子李二郎还有很多其他水利工程杰作。《华阳国志.蜀志》譬如“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布,经什邡,郫别江”;“穿石溪于江南”;“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等等。

李冰不仅是水利专家,还是最出色技术实官员,发明的凿井汲卤煮盐法,结束了巴蜀盐业原始状态,也是我国《史记》中记载最早凿井煮盐鼻祖,改变了川盐原始和紧张,对历史功莫大焉。今日成都,之所以能成为西南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准一线城市,李冰当记首功。

晚年,李冰到什邡率民工疏导洛水,灌溉什邡时,积劳成疾,病逝于此。

正因为他的巨大贡献,李冰被后世尊为川主,《古蜀记》:“李冰功配夏后(夏禹王),升仙后城化,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于李冰陵园留下题字。

李冰——当之无愧中国上古水利第一人,历史性贡献人类屈指可数。

作者论鉴@历史

参考资料:头条百科《李冰与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