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褚时健的书(《褚时健传》第三期:从南盘到玉溪,激情的青春十年)

发布:2023-02-05 21:05:08
关于褚时健的书(《褚时健传》第三期:从南盘到玉溪,激情的青春十年)

大家好,这里是每周读享一本书,我是本周的分享者实头,今天是《褚时健传》分享的第三期。

上期我主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褚时健传》这本书的序言以及第一篇的内容,今天我将按照阅读分享周计划表的内容带领大家对《褚时健传》第二篇内容进行重点回顾与解读。

一、褚时健身上的时代烙印

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时代的烙印伴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史、发展史,如影随形。而更多的人和事情,就汇成了一个时代的洪流。

同样,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褚时健身上,也被深深烙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本传记第二篇“激情的青春十年(1948-1959;南盘江北岸地区,玉溪)”,主要介绍了褚时健从1948年到1959年的青年故事,大概跨度从褚时健21岁到32岁左右。讲述了褚时健离开昆明后跟随党组织参加革命,打游击战,后来参加工作,与妻子马静芬结婚生女,再到后来因为特殊历史原因被错划为“右派”的人生经历。

读完本篇,我们可以从褚时健身上清楚地看到时代的影子。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后,褚家后代褚时健堂兄褚时仁、褚时杰先后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在“减租退押”以及“土地改革”时期,亲弟褚时候也因公壮烈牺牲;在“反右”以及“大跃进”时期,褚时健又因为特殊历史原因被错划“右派”。

二、人生态度的形成

也许正是因为那段“活过今天,没有明天”的复杂战争经历,让褚时健对“生死”这个重要的人生命题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样看待生死的态度有了更多的豁达以及乐观。在一次直面生死后,褚时健就有了“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想得太多,没有任何意义”生活态度。在经历过堂兄牺牲的经历后,褚时健更加笃信“过去如何、将来如何都不重要,现在、目前就是一辈子”的人生信条。

解放初期的褚时健

第二篇还提到了褚时健在解放战争后的多份工作。在战争时期的“指导员”,在土改时期的“征粮”,以及后面的人事科工作都反映了褚时健超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同样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褚时健多次凭借超强的沟通能力将复杂的问题一一化解。而在这超强的沟通能力背后则是褚时健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以及刻在骨子里的中庸思想。以事实为依据,站在对方立场去分析事情的利弊以及得失,厘清利害关系都是我们在今后沟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在处理事情时的思维沟通方式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这些工作沟通上的方法以及品质也是褚时健各项工作都能做好的重要前提条件。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全家合影

而且在后边褚时健被打成“右派”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褚时健的乐观心态。在褚时健自己的回忆中,除了轻描淡写地述说生活的艰苦,但更多的就是对那段岁月的感激。褚时健说“人呐,打击是经常的,自己心里要有谱气”。在被打成“右派”那段落魄岁月里,也让褚时健看到了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意义。那段时间,妻子马静芬没有离开自己,跟自己一起住在破房子里。而且在那段缺吃少穿的岁月里,是妻子马静芬让褚时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他体会到了“只要家庭还在,互相之间就有安慰,比那些妻离子散的人自己的生活又好过百倍”。

三、总结

每段人生经历总会给人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仔细沉下心来细细想想,人们总无法学会去正视自己的人生。在苦难中如此,在幸福中亦是如此。被苦难淹没的人们很难穿过迷茫的浓雾,看透苦难的本质;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也经常会被片刻的快乐及享乐冲昏头脑,忘记了幸福背后存在的诱惑及陷阱。但是,人们也总会在浮世尘华中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期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