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xue)智上将简介(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发布:2022-08-14 03:24:04

洪学智是我国甚至世界军事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授将军衔的将军,被大家尊称为“上星将军”。

提到洪学智将军,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家风二字。洪学智和其妻子张文一生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承欢膝下。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他们接过了父母的革命精神,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而洪学智的妻子张文如今年过百岁,仍然努力为革命事业战斗……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洪学智将军的传奇的革命家庭吧。

将军夫人 巾帼不让须眉

将军洪学智的夫人张文,原名是“张熙泽”,1919年6月,张文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文的父亲是一位私塾老师,但后来不幸的患上眼疾,因为家境贫寒,无钱医治最终双目失明。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张文的母亲身上,迫于生计,母亲最终选择将张文送去地主家中当帮佣。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在当帮佣的那段日子中,地主对于张文非打即骂,让幼小的张文慢慢对地主阶级的劣根性有了深刻的体验。

1932 年 12 月,19岁的张文见到了来川北驻扎的中国工农红军,通过与红军的接触,张文慢慢了解到革命的社会意义,逐渐被革命中的红军精神所打动,之后便决心参加革命,为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便在次年的二月同二哥张熙汉偷偷的加入了红军队伍中。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在红军队伍中,张文对革命中的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小时候虐待她的地主阶级不同,部队里的官兵都讲究人人平等,大家互帮互助,小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是精神生活得到了质的提升。尤其是红军妇女独立团长曾广澜对张文的影响特别大,19岁的张文在经历了地主压迫和革命精神之后,一颗的革命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一片森林。

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之后,张文在革命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革命时,张文不喊苦不喊累,认真踏实地做好革命中的每一件任务,每当有人感叹女同志行军作战时的辛苦时,张文就会骄傲的说一句:“行军作战,我们女同志要克服很多困难。但在吃苦耐劳方面,女同志绝不亚于男同志。”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张文的革命精神不仅感染了身边的战士们,而且也让她通过了党的检验。1936 年 2 月,张文光荣地加入了党。也在这一年,张文邂逅了一生的爱人洪学智,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两年后,俩人的大女儿洪醒华出生。

女儿出生没多久,一家人就被组织安排到华北地区。但在革命过程中,带着一个孩子实在难度太大。在一次穿越日军封锁线时,女儿不受控制的哭闹声让整个队伍的人都感到害怕。在这件事后,俩人便商量将女儿先送给当地的老乡代为抚养。

舍小家,保大家。洪学智夫妇将革命精神贯彻到底,即使如此,一直乐观坚强的张文还是情难自禁,一直将此事惦记在心头,经常因为思念女儿而忍不住大哭。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此时,巾帼英雄张文,将女性的母爱光辉同革命大爱结合起来,她在暗下决心,“全国解放之时就是找回孩子的时候!”

直到1951年,洪学智夫妇才终于找到大女儿醒华,夫妇俩人对女儿的思念才终于放下……

家风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

虽然洪学智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恢复军衔制度的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享受着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洪学智却一直淡泊名利,秉持着立党为公、清正廉洁的革命原则。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洪学智的家风的第一要素就是朴素。

为什么说是朴素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在洪学智这样的将军之家,1949年在解放广州时买的毛巾被前前后后为洪家三代人提供一室的温暖;一床鸭绒跟随将军度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香赣战役和广东战役,前后总共“战斗”十年;两双皮鞋穿了三十载,一只柳条箱更是陪伴洪学智将军在吉林工作了17年,一床皮褥子甚至还传给了孙女,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了将军家的“传家宝”。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在洪学智的家中一代一代地传承,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其的家风。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洪学智将军的一生几起几落,因此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高明感悟。他在教育子女时也有着自己的宏观感悟:

在长子洪虎在担任吉林省省长时,谈起吉林省是产粮大省,为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产粮巨多,粮食销售的难度也较大,这给无疑让吉林政府的工作难度加大。说到这里,儿子洪虎向父亲抱怨:“国家的困难应该是国家来承担,为什么让吉林背包袱?”面对儿子的抱怨,洪学智则说:“要有全局观念,虽然吉林吃了一点亏,但帮助国家克服苦难,这事应该做,而且必须要做好。”

洪虎受到父亲鞭策后,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加用心地为吉林政府工作......

据在洪学智身边工作了21年的秘书刑奇宝回忆说:“首长对于秘书和家人有8条铁令: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的钱请吃请喝;部队长和下级送的礼一律不收;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部队就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标准;就餐白酒一律不喝;饭桌上不许有剩饭;出差不允许子女搭车。”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刑奇宝秘书还说,当初陪首长到安徽芜湖调研时,当地政府送给首长一个砚台,刑奇宝秘书觉得这个是对首长学习书法有好处的,就决定收下。但当洪学智知道这件事之后就语重心长地表示,如果有了这收礼了第一次,以后就会有第二次,这就像一个分水岭和分界线一样重要,许多错误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之后,刑秘书按照洪学智将军的要求将砚台送了回去,并且之后再也没有收过他人的礼物。

这八条铁令传承着洪学智夫妇的朴素革命精神,不仅感染了无数的革命子弟,而且让他的子女们都备受鼓舞,在这一朴素但有力的家风的影响下,纷纷拿起自己的武器、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党的建设之中。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妻儿现状 革命事业永不朽

洪学智的长子洪虎曾在纪念父亲的文章《春雨润物细无声——深切怀念我的父亲洪学智》中写道:“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影响,一直是身教重于言传。这种教育是日积月累的,而不是一两次谈话能完成的,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洪学智对于妻子和儿女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直到如今其家庭仍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

到现在为止,洪学智将军的妻子张文已经百岁,但仍然秉持着当初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勤俭节约的作风贯彻到底。

当初张文的女儿一直知道母亲喜欢唱歌,所以想给辛苦了一生的母亲录制一张DVD作为礼物,但张文得知后却因为不舍得花钱而阻止了女儿。在张文的观念里,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事业贡献力量才是将钱花在刀刃上。

自1982年起,张文便被聘任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理事。

1995年,张文萌生了资助特困大学生的想法,并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听说了母亲的善心之后决定一起团结起来为中国的贫困大学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当时孩子们分别在军队、国家机关和学校工作,经济上并不是十分宽裕,于是商量一番后,大家当场分工,在京的六个子女一人资助一位学生。

于是,张文夫妇资助2个学生,子女资助6个学生,不仅在物质生活上为这8位学生提供帮助,而且还经常将8位学生请到家中吃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增强精神世界的力量,以后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若干年后,洪学智将军仙去,几位资助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无论是成为研究生或者工程师,还是出国留学,都一直牵挂着张文一家,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常常打电话问候张文和其家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现状等等。

“虎父无犬子”,洪学智的大儿子洪虎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事业,反而选择从政,先后担任了吉林省的省委副书记、省长。次子洪豹,选择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也是不负所望的在1996年被晋升为少将,但在2011年不幸于北京上逝世。三子洪晓狮,也对洪氏族人有着巨大贡献。

大女儿洪醒华被父母接回家之后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之后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还担任了402医院的院长;三女儿毕业于清华大学,还在化工院研究纤维任务。其他的女儿没有特别的记载。

上将洪学智妻儿现状,百岁妻子不忘初心,儿女接力革命事业

几位子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接力着父母的革命事业,用自己的革命精神壮大中国的中华凝聚力,在这样的凝聚力下,革命事业永远红火,革命精神永远不朽。

纵观洪学智将军及其妻子张文的一生,他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解放而战斗的一生。他们形成的革命精神、淳厚家风是值得我们一直学习的,他们的子女的生活也映射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风貌——无论我们做何种选择,都应该永远将党和人民放在心里,平素用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家园而奋斗,当国家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将勇敢站出来,拼尽全力为保卫国家而战斗。

洪学智将军一家的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