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是“疯子”还是“儒将”?他在国军悍将方阵中位列如何?

发布:2022-07-04 15:05:31

解放战争的南线战场上,有一个国军兵团司令极为活跃:他与刘邓、陈粟都交过手,并且从未吃过大亏;他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哪里战事危急便派他去往哪里;他曾被解放军称之为“大鱼”,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曾将1948年夏季南线的作战中心锁定为歼灭他;他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中,最后一个被歼的主力;他是继黄百韬之后,国军第二位战死的兵团司令......

他就是国军的第五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客观解读邱清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的形象早已有些“脸谱化”:绰号“邱疯子”,打仗既狠又滑头,一看就是“坏人”和“狠人”;极为反共仇共,曾在战场上给我制造不少麻烦,至死也不悔改或投降;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乱枪击毙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以为他早就该死。可以说这些“脸谱化”标签已经给邱清泉的形象定格和固化。

实际上,如果我们就这样认知邱清泉,未免有些浅显化了,有些标签化了。且不说他是抗日名将的一面,单就解放战争中他毕竟是国军最能打的悍将之一,毕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长官,毕竟是战死沙场的将军,我们就有必要抛开政治一面,全面解读一下邱清泉。

他是蒋介石的心腹嫡系爱将,在政治上绝对是反共仇共。

邱清泉1902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乃黄埔第二期毕业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到德国陆军大学留学,四十年代当过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众所周知,蒋介石极为看重同乡,极为看重黄埔系出身,而这两点邱清泉均占上了。再加上他曾当过蒋介石侍从副官这一特殊经历,使得他成为蒋介石非常倚重的心腹爱将。

邱清泉的出身和特殊经历,注定了他在政治上极力追随蒋介石,从骨子里反共仇共。再加上他在与解放军的多次作战中,一直属于急先锋一类,与共军结下了不解之仇。所以他与别的国军将领有所不同,在反共仇共上只有一条道走下去。

他是国军能文能武的“儒将”,在军事理论造诣上绝对算得上一号。

通过影视及各种文学题材,给人们认知的邱清泉,通常是个好勇斗狠的一介武夫。换句话说,人们大多数只知邱清泉“疯子”的一面。殊不知,邱清泉具有双面的性格和特征,一面是人们熟知的打仗“疯子”形象,为人骄横跋扈,打仗既狠辣又滑头;关键是他还有另外的一面,这一面恰好又是与其“疯子”形象大相径庭。

邱清泉是国民党军中有名的“秀才”,他的文化功底非常厚实,随便例举几点:他精通英文、德文,他擅长写诗,并还写出过“河朔家家望5军”等名句。他非常爱好军事学术研究,在战术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

显然,看邱清泉的另外一面,真的有些颠覆我们的认知。剖开来看,他是才华横溢与好勇斗狠融为一身,“疯子”形象与“儒将”形象融为一身。

他是国军最能打的悍将之一,虽被作为“大鱼”但往往能够让他“脱钩”。

解放战争开打后,在南线战场,邱清泉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打满全场的国军高级将领。相较而言,邱清泉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前面说过,在与刘邓、陈粟多次交手当中,他并没吃多少亏。这也使得他成为我军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国军悍将。

针对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被消灭后,邱清泉的5军成为南线战场最为活跃的国军精锐部队,成为南线战场上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在1948年中央军委采纳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的建议后,中央军委明确给粟裕立的军令状,便是要粟裕歼灭邱清泉的5军。为此,朱德总司令还专门赶赴华野1兵团进行动员,要求1兵团要勇于钓邱清泉这条“大鱼”。

不过,对战场形势异常敏感的邱清泉,并没有轻易上粟裕给他设的钩。包括豫东战役区寿年兵团被灭,邱清泉还是免于被歼的命运。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也曾在徐东阻击战中,试着诱邱清泉脱离徐州更远一些,把阻援变成对其分割包围。但狡猾的邱清泉依然没有上钩。直到杜聿明率领邱清泉等三个兵团撤逃徐州时,才最终被粟裕的华野大军给追上并围住。

对比国军南线战场上几名能打的悍将,帅克以为,邱清泉应该与胡琏、黄百韬属于第一方阵(张灵甫被灭较早不参加对比)。三个人的指挥能力应该说各有特点。如果再细分的话,邱清泉、胡琏可能还要略高黄百韬一点。

他是国军战死的唯二兵团司令,决战决败的大势注定了他个人命运的悲催。

兵团是一个架构比较大的机动作战单位。能当一个兵团司令并不简单。在国军的那么多的兵团司令当中,真正战死的没有两三个,更多的是被生俘。而在战死的兵团司令当中,便有国军最能打的两个悍将黄百韬与邱清泉。

实际上,邱清泉还是有很多生还机会的。在陈官庄被包围期间,解放军给了他放下武器的机会。面对大势已去,甚至连杜聿明的心理都有过一些动摇。但邱清泉却是死硬到底,当着杜聿明的面把劝降书撕得粉碎。

要论思想顽固,黄维与邱清泉不相上下。黄维在功德林改造二十多年后,尚能最后被特赦。这说明,即使邱清泉这样的仇共反共将领,共产党同样也不可能杀掉他的。

但邱清泉最后选择了战死。被乱枪打死更是说明他一直到最后还在负隅顽抗。

抛开政治,仅从军人战死沙场角度来讲,邱清泉不应被更多诟病与指责。只是在这种决战决败的大势下,邱清泉依然选择赴死, 他的这种死显得有些不值,也显得有些悲催。

主要参考文献:《淮海战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