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伪面目(唐朝名将常何墓碑出土,揭开李世民真实面目,玄武门之变确有隐情)

发布:2022-11-07 02:00:38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李世民

相信大家读了这几句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认为:“这是一位心智通透,爱民如命的千古名君!”这也正是千百年来,这位大唐皇帝留给我们的印象。

虽然他的皇位是靠玄武门“弑兄杀弟”,威逼父亲禅位得来的;但是他做皇帝这些年的丰功伟绩,使他作为皇帝实至名归!反而是,毫无才能平庸的父兄恬不知耻的占据了明君的位置,阻碍了唐朝的快速发展。

然而,逝去的那段时光里,李建成、李元吉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平庸且嫉妒怀有大才的秦王李世民吗?李建成、李元吉真的欲对李世民除之而后快?

或许,千古名君李世民并不是如正史的记载中那么光辉伟岸。而得出这一结论的证据,就来源于一位亲身参加过玄武门之变的将领常何的墓志铭。

在出土的常何墓志铭中,就有记载"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给禁军的有"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而这些均发生在玄武门事变前不久。禁军中,每个人都有赏赐。而作为墓主人的常何,是从李密的瓦岗军中,归属李建成部的军中将领。

众所周知,在古代墓志铭作为一个人一生功绩的总结,虽有溢美之词,但仍不失真实。这是了解那一段不为人知历史的最值得相信的力证。常何是唐初将领,也是玄武门事变的内应,原属于李建成部。

纵观常何一生:

贞观六年,赐绢一百匹,加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贞观十一年,授正义大夫,泾州诸军事,行泾州刺史。

贞观十二年,入朝为右屯卫将军。

贞观十六年,敕修营建九成宫,授左领军将军。

贞观十八年,奉诏领兵于丰灵等州,防备薛延陀,兼右武卫将军。

贞观十九年,授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作为张亮的副手,从海路讨伐高句丽。

贞观二十一年,除资州(今四川资中)诸军事,资州刺史。

永徽三年,迁使持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刺史。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追赠为左武卫大将军,余官封并如故。

常何由于在玄武门兵变之中的功绩,加之自身的军事才能;屡次升迁,官越做越大,直到去世,仍身居高位,未曾遭受罢黜。因此,他的墓志铭上的记载颇为真实,不存在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满情绪。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并不是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相反,而是觊觎皇位的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举措。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真相——以军队夺皇权

唐太宗作为皇权斗争的胜利者,对历史记载掌握了主动权。其实,说的直白些,就是李世民本来作为李渊的二儿子,是没有首先继承皇位的权利。李建成作为长兄,属于嫡长子且也有才能。这种情况下,按正常皇位继承顺序,李世民是没办法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世民无疑是具有帝王思想的统治者,这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了实现抱负,李世民及他的追随者就暗中笼络皇城禁军。对于这些禁军,给予金银财物、官职。就连皇帝的禁军中李建成的人,也纷纷倒向李世民。

这就是为最后的夺取皇权做足了准备。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并非临时反抗之举;而是经过秦王府中谋士和将领集体努力的结果,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

怀柔手段笼络朝中大臣,恩威并重

作为皇帝,李世民是非常合格的。以武力夺取皇权之后,马上表现出礼贤下士,听取诤言。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想来大家的耳朵都听腻了。皇帝亲自建立起光辉的形象,对于李建成的旧臣也是采取了拉拢的政策。

在朝中,对于这些有才能的建成旧臣,免于排挤,封为高官;并给他们的子弟赐婚,显示出宽广的帝王气度。这几番神操作,最后百官折服,彻彻底底地被这位颇懂帝王权术的皇帝收归己用。

朝政因此变得清明且富有活力。对于放浪狂傲的人也会训斥和惩戒。一次,尉迟恭在宴会上因为自己的座位比皇亲靠后,于是大吵大嚷,并动手打了皇族的李道宗,使得宴会不欢而散。

李世民当场没有发作,事后将尉迟恭训斥了,并给他讲了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的故事。听得尉迟恭冷汗直冒,再不敢造次。自此以后,尉迟恭谨言慎行再也没有犯过浑!

各种动作暗示史官,影响史实风向

李世民对于文人更是采用了各种方法。因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因此,皇帝不仅自己特别注意言行举止,也会对史官赏赐,褒奖,还会夸你才学真的很好。文人都是喜欢被温柔以对的,因此史官对于这位皇帝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史书记载也非常令人心动,完全是花式炫耀。

《旧唐书》中,就有大段称颂李世民的表述。书里记载大篇幅赞扬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正确性,甚至详细地描绘了"贞观之治"的盛况。正是这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玄武门之后,太子李建成变成了现在史书里的那般丑恶嘴脸。

有些时候,对于书中记载的历史史实也要辩证的来看,尽信书不如无书。

利用茶楼戏院,评书戏曲美化政变行为

也许,有些人认为野史或者民间流传的评书、戏曲也可佐证历史,更加敢于说真话。其实,这种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这些得以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大多数也是被有心人流传出来的。

正是靠着这些还可美化一下形象的。压死骆驼的每一根稻草都不无辜。玄武门之变中,每一参与的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不可避免地沾满了鲜血。

写在文末

无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美化和修饰形象,哪怕也修建了凌烟阁,建立功臣档案。随着不断出土的文物证据,譬如常何墓志铭,都将会还原事件本来的面目,历史人物的真实的事迹也将会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