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国家到底对钱学森有多重视?看看他两个保镖的身份,你就知道了)

发布:2022-11-18 22:00:31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我国导弹和航天计划之父。他的一生,跨度约为一个世纪,历经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和新中国。

可以说,他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登月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中国。他,就是钱学森。

作为优秀人才,国家对钱学森的重视,通过他身边的两个保镖,可以见微知著。

阻碍重重的归程

钱学森,作为旧中国贵族家庭的独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美国的资格和奖学金。先后在美国麻省、加州理工等世界顶级院校,学习、研究二十余年。

他的老师,以研究火箭而闻名于世。到了美国,他除了天赋之外,勤奋努力,不负众望。二战期间,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效导弹。实际战场的应用,的确证明了其成效。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研究成果,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并让大家开始重新认知中国及中国人。

特别是在喷气式飞机的相关研究中,作为项目的骨干,他们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资助。

他在科研方面的才能,让他有机会参与美国导弹的研究工作。

在当时,钱学森可能也没有想到,正因为自己的才华,为以后的归国之路“布满”荆棘。同年,他听说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急切想把所学用于祖国建设。

当时,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喷气推进专家之一。美方面对他要回国的要求,费尽心思进行阻拦。他一度被美国军方羁押在监狱,失去人身自由。家人也生活在跟踪、监视之下。

在他夫人蒋英偷偷送信向国家求救后,中央领导特别关注,并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斡旋。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美方终于同意。他和家人才获准回国。

美国一位官员曾说过,让钱离开美国,是“这个国家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

在美国,航天和喷气式飞机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有才华的华人科学家因多方面原因而拒绝回国时,钱学森带回的技能和知识,对新中国的航天和导弹发展,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保镖全方面保安全

钱学森回国后,国家非常重视。他在美国没有得到的尊重和信任,在新中国都得到了弥补。同时,他还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为我国研究东风导弹。

他的工作内容,属于国家最高机密。这也意味着,他的生命时刻面临危险,那时他的身边也暗杀、间谍不断。出于安全考虑,中央领导特批,为他及家人配备了专业的安保人员。

为钱学森选择的贴身保镖是刁九勃,食品安全保镖是段恩润。

刁九勃上过战场,果敢勇猛、年轻有冲劲。回国后,他进入中央警卫团,接受了专业的安保训练,主要工作就是守卫国家主要领导的日常安全。

经过重重考察,领导选中了刁九勃。在去保护钱学森时之前,他根本不认识此人。但这是组织的安排,他二话不说,坚决服从。

在当时的境况下,国家能够为非中央领导外的人指派全天候的警卫,可见,国家对拥有特别才能的钱学森的器重。

见到钱学森本人时,他看到的是一位亲切温和、彬彬有礼的绅士。钱学森还主动跟他打招呼、握手,让他对这位大人物立刻产生了好感。

出于专业的敏锐性,刁九勃按照钱学森的生活、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了安保策略。他还向上级领导建议,让钱家搬入,已空置的国防部下属部队宿舍。钱家人的生活环境有了保证。

刁九勃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作为保护钱学森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如厕、休息时间,尤其是钱学森晚上在家加班,他都在其身边进行警卫。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钱学森身边还有一位“幕后”保镖,那就是食品安全专家段恩润。他熟知救护、医药和营养学等知识,当时在国内食品安全方面,属于专业型人才。

在保障钱学森饮食安全方面,段恩润对其饮食原材料,都会保留样品,以便有需要时及时检验。

他还特别叮嘱钱家保姆,购买食材要去正规、大型的菜市场、不同的摊位、不同的购买频率。

鉴于段恩润检验工作的需要,国家还特意为其配备了食品化验室和大号冰箱,大大提升了钱学森及家人的饮食安全。

钱学森在工作和生活中,刁九勃贴身护卫,排除了他及家人的安全隐患。段恩润为后勤安全保驾护航。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工作和研究。

集聚优秀人才是国家强大的助力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急迫,开展了新时期的国家人才战略。钱学森正是在此契机下,通过中央领导批示、外交部积极斡旋和营救,才得以返回祖国。

为了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报效国家,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海外进步侨团,积极动员各领域旅外高级科技专家,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华人,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还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力争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如,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在北上广等地设立留学生回国招待所等。

正是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海归学子成为新中国各领域的中流砥柱,引领新中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但得人才即治安,不忧外侮敢相干。

钱学森级别的人物,作为特别高端、宝贵的专家人才,国家通过全方位的照顾和保护,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祖国对人才的重视,能够真正做到“身归”和“心归”。

人是发展的基础,人才托举起国家的强大。

正是在祖国建设之初,有千百位钱学森一样的人才,历经艰难、不畏风险,回到刚走出战乱之苦的新中国贡献力量,国家才能在物质和技术条件匮乏之下,短时间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