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东北局报告兵源不足,毛主席说罗荣桓定有办法,结果增兵164个团)

发布:2022-08-15 03:20:09

开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最早和毛主席在一起共事的人,也是秋收起义队伍中走出的唯一的开国元帅。

罗荣桓生于1902年,湖南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人。他曾读过长沙协均中学、青岛大学工科预科、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是十大元帅中唯一读过大学的人。

罗荣桓的入党时间,在十大元帅中排第7位,仅早于叶剑英、贺龙与彭德怀。他是1927年5月入党的,其入团入党的介绍人,都是时任中共武昌市一区区委书记的彭明晶(1927年秋被捕后牺牲,牺牲时年仅28岁)。

1927年7月,罗荣桓被党组织派往鄂南参加暴动,任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党代表。这支农民武装在江西修水编入了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警卫团的团长,就是在秋收起义中担任总指挥的黄埔军校二期生卢德铭。

这个警卫团原本要参加南昌起义的,但抵达江西宜春的奉新县时,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未赶上南昌起义,就被调来参加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了。

东北局报告兵源不足,毛主席说罗荣桓定有办法,结果增兵164个团

秋收起义受挫后,何去何从成了大问题。9月19日晚,毛主席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委会议。经毛主席的耐心说服,会议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沿湘赣边界向南转移,史称“文家市转兵”,成为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

第二天,秋收起义部队在里仁学校操场集合,毛主席宣布了前委会议关于不打长沙、转兵向南的决定,并对部队发表讲话。此时,罗荣桓才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很激动。

进军井冈山途中,毛主席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实行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全新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当时只有7个连,而特务连,则是其中实力最强的连。

1928年4月,朱德、毛主席所部会师于井冈山,罗荣桓先后担任红四军31团第3营党代表、第3纵队9支队党代表,是红四军中杰出的政工干部。

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城召开,会议最终改选陈毅为红四军前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主席离开红四军,到闽西特委指导工作。

9月下旬,红四军攻占福建上杭县城,遂在城内太忠庙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罗荣桓在会上发言,强烈要求将毛主席请回来领导红四军。当时敢如此发言,是需要一定的胆量与政治水准的。

远在上海的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来信明确让毛主席担任前委书记。

12月28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溪背村廖氏宗祠召开,这就是意义深远的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古田会议改选了红四军前委,毛主席担任前委书记。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前委委员。

不久,毛主席改组了红四军第2纵队领导机构,罗荣桓被提升为第2纵队政委。

1930年8月,罗荣桓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成为了正军级领导人,时年28岁。也就是说,他从正连级到正军级,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

1932年3月,罗荣桓任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成为了军团级的领导人。

抗战初期,罗荣桓任八路军115师政委。1938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3年3月,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多个要职在身,全面领导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功勋卓著。

东北局报告兵源不足,毛主席说罗荣桓定有办法,结果增兵164个团

解放战争时,罗荣桓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

1947年,东北局曾给党中央打报告说兵源不足,毛主席回复说,罗荣桓肯定有办法。

毛主席太了解罗荣桓了。说到罗荣桓主持山东工作时期对革命的贡献,毛主席曾感叹道:“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

结果,罗荣桓在东北也没让毛主席失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组成了164个独立团,共37万多人,使我军兵力大增。在仅有27万劳动力的松江省(1954年并入了黑龙江省),就动员了8万青年参军。这个动员与组织能力,强大到令人惊叹。

罗荣桓参与领导了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先后任四野政委、第一政委,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第一政委等要职。

建国后,罗荣桓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是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副国级领导人职务,深受毛主席的器重。

东北局报告兵源不足,毛主席说罗荣桓定有办法,结果增兵164个团东北局报告兵源不足,毛主席说罗荣桓定有办法,结果增兵164个团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12月19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向罗荣桓遗体告别。12月22日,首都各界2万余人在人民大会堂公祭罗荣桓。刘少奇主祭,朱德、邓小平、林彪陪祭,邓小平致悼词。

悲痛不已的毛主席,动情地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怀同志》一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安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其中最后的两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对罗荣桓的评价,非常之高,令人泪垂。

罗荣桓一生廉洁自律,从严要求家人,始终保持劳动人民和普通一兵的本色。弥留之际,罗荣桓对守护在病榻前的子女们说道:“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随后,在昏迷中,罗荣桓还断断续续地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毛主席走。”(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