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张治中(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发布:2022-08-16 18:54:09

1950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曾经的国民党高官张治中前往广州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他率领屈武、李俊龙等人组成特别工作小组,还带着自己的家人,多次辗转来到广州番禺的一个小岛上会晤国民党代表。

当天夜里,他和家人在一个二层小楼里休息。在凌晨时,他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凌晨吵醒。张治中不敢耽误,立马接起电话,却听见电话里传来叶剑英紧张急速的话语:“快走,赶快搬家!”

张治中身为曾经的国民党高官,为何会执行周总理的指示的任务?那个秘密任务又是什么?叶剑英为何凌晨紧急来电?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

和平谈判,张治中促进两党合作

毛主席曾说过,张治中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人。在十年内战期间,张治中始终回避与中国共产党作战,他手下的兵没有向共产党开过一枪一炮。为了避免国民党强迫他去参战,他甚至选择辞去军职,去中央军校任职。

但张治中不对同胞开火并不代表他不敢打仗,相反,他非常敢于面对战争。1932年1月,日军分三路进攻闸北,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但由于人数远少于日军,逐渐处于下风。

同时,因为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十九路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使得张治中非常担忧。于是,他主动请缨,带着国民党第五军参加淞沪抗战。

这是张治中生平第一次对外作战,为了表明决心,他在战前写下遗书,大大鼓舞抗日战士的决心。可国民党当局却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中国军队反而无权驻守上海,张治中只能带着无比伤感的心情回到南京。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左)与蒋介石(右)

蒋介石有意除掉共产党,但张治中不想和自己人打仗,就辞去官职,后来又被国民党请到中央军校任职。正是他这一表现,让蒋介石认为张治中是个没有野心、忠心耿耿的人,这也是日后蒋介石能够容忍张治中亲近共产党的原因之一。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共产党立马发表谈话,指出皖南事件是国民党迈出投降的第一步,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制止,坚持抵抗日本的侵略。

张治中得到消息后,立马递交万言书,言语诚恳地向蒋介石提建议,希望他能派人与共产党会谈,争取一个有利于抗战的条件。基于国内严峻的形势,蒋介石不得不谋求两党关系的暂时改善。

次年7月至8月,蒋介石两次约见周总理,表示要好好解决两党积累的问题,这也造就了张治中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黄金阶段。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

一方面,张治中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怀有感激,把儒家思想“士为知己者死”奉为自己一生的最高信条,愿意为巩固蒋介石的政权而四处奔走;另一方面,他主张和平解决两党之间的纷争,领导的军队从未伤害过共产党,所以在共产党内也对他抱有期待。

于是,张治中就成为了两党谈判中国民党的最佳人选。在历时8个月的谈判中,周总理提出了4条要求,张治中认为这已经是共产党做出的极大让步了,是“应该可以接受的条款”。然而蒋介石却不这么认为,中共合作的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但张治中因为积极处理两党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共之间交谈的重要角色,几乎国共之间所有的重要会议都有他的交涉。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全国人民都在热烈庆祝这一时刻。张治中在高兴之余,也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了,国内接下来的形势将是危机四伏,国共内战极有可能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蒋介石力邀毛主席到重庆共商国事,并派出张治中前往延安接毛主席。

此次行动危险重重,稍有不慎,毛主席就会陷入艰难的境地。周总理对此很是担心,便找到张治中谈话:“文白先生(即张治中),此次和谈,我最担心的就是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啊。”

张治中明白他的意思,立即回复道:“恩来兄放心,美国方面已经告诫过蒋委员长了。此次既是我来接毛先生,就必然会让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时曾与张治中有过接触,知道他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便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毛主席(右3)、周总理(右2)与张治中(右1)

不多久,毛主席、周总理一行人就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安全抵达重庆。可主席的住所成了最大的问题,重庆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军队,若是蒋介石反悔,毛主席的处境将不敢想象。

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也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张治中将自己的府邸桂园腾给毛主席,他和家人则挤在一间破烂的平房里。同时,他还将从家乡带来的子弟兵安排在桂园外,让他们担任警卫工作。

谈判中,周总理专门找到张治中说:“文白兄,毛主席想早点回去,不过让主席一个人回去,我们可不放心啊。”

张治中立刻领悟到了周总理的意思,马上表示:“我既然安全地将毛先生接来重庆,当然要负责安全地将他送回延安。”

10月10日,经过40天的商谈,共产党终于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议》。张治中甚是欣慰,特意设宴欢送毛主席,并将他安全送回了延安。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与毛主席

蒋介石下野撤退台湾,张治中留在北平求和平

但张治中期盼的事情没有发生,蒋介石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议,国共内战打响。

经过三年的激烈对决,蒋介石集团败局已定,我党百万雄师在长江北岸蓄势待发。局势所迫,蒋介石不得不再次发出“求和”声明。

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到达北平,与相知20年的周总理再次坐上谈判桌。

14天后,周总理把《国内和平协定》的最终稿交到张治中手里,并对他说:“这个协定是定稿,是不能改变的,南京政府同意就签。但无论签与不签,到本月20日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立即渡江。”

张治中既惊讶又兴奋,他深知这已经是共产党做出的最“仁慈”的决定了,而且他深知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若是解放军渡江南下,中国的和平指日可待。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周恩来与张治中(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

但这个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时,却使他勃然大怒:“文白无能,即刻召回!”

次日,张治中就收到了李宗仁的来电,让他携带代表团返回南京。代表团成员的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回去,蒋介石极有可能秋后算账,安全问题恐怕难以保证。为此,代表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后,大部分代表都愿意留在北平,投入人民的怀抱。

但张治中却坚持回去,他对代表们说:“既然谈判结果已成定局,那同志们的行动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我深知此行有风险,但我是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去复命。”

周总理听说后立即驱车赶到张治中的住处,进行了极其恳切地挽留:“你无论是回去南京、上海或是广州,国民党的特务都会不利于你的。‘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张学良),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周总理的话完全是在张治中考虑,令他十分感动,可他依旧非常郁闷:“我若是留在北平,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是‘投机’分子,留在南京的家人又该怎么办?”见他仍旧不表态,周总理只得无奈返回。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与夫人洪希厚

4月25日,周总理再次来到张治中的住处,面色愉悦地说:“文白兄,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张治中向他身后看去,竟是他的夫人,就连弟弟的夫人和三个孩子也被一同接来了。原来,周总理料到了张治中的顾虑,早就通知南京的地下党沈世猷设法将他的家人接了出来。

张治中激动万分,紧紧地握着周总理的手,脸上洋溢着笑容:“恩来兄,看来我得留在北平了。”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张治中与妻子洪希厚、女儿

事实证明,周总理劝诫张治中的话语是正确的。重庆解放前,蒋介石指使特务杀害了杨虎城全家,若是失去利用价值的张治中回去,恐怕也是一样的下场。

于是,张治中留在北平,发表了《对时局的生命》,投入了人民的怀抱,开启新的政治生涯。毛主席还特意指示相关人员为他安排住处,使得张治中感到格外温暖。

秘密会晤被发现,叶剑英凌晨紧急报信

1949年,蒋介石退居台湾,缺少能将的他再次给张治中发去电报,要求他立即飞往台湾,但张治中的回信却让他怒摔电报:我已决然留在北平。同时,张治中再次写下万言书,劝他与共产党和平谈判,不要再挑起战争。

实际上,自从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张治中就一直在争取台湾的回归。1950年初,他以接女儿的名义,秘密抵达广州执行神秘任务。

这次的任务是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率领由屈武、李俊龙、余湛邦等人员组成特别工作小组,再通过香港的朋友,一起对逃往台湾的国民党政要做开导工作。但国民党的代表是谁,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外传是蒋经国与陈诚)。

解放后,张治中到南海密会国民党,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蒋经国

双方约定见面的地点在广东番禺的一个小岛上,一行人抵达番禺后还要秘密乘船前往。一家人就在小岛上的二层楼房住了下来,等待与国民党代表见面。

凌晨两点时,还在睡梦中的张治中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立刻接起电话。只听电话那头传来叶剑英紧张急迫的声音:“国民党的特务已经发现你们的行踪了,赶快搬家,赶快离开那里!”

叶剑英的话让张治中惊出了一身汗,挂断电话后,他立马叫醒家人和共产党员。几人什么都顾不上收拾行李,只带上极为重要的文件,连夜逃离小岛。

果然,叶剑英的情报是准确的,第二天早上,张治中曾经居住的二层小楼就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掉了。后来,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曾感慨道:“是叶老师救了我们全家。”

叶剑英

尽管张治中差点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但他没有退缩,仍旧致力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他发表了讲话:“希望台湾方面能让有爱国思想的中国人到大陆上来看看。辞修(即陈诚)、经国,你们或亲自来,或派人来,我相信你们看到和平的局面也会拍手称快的。”但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这项工作被迫终止了。

1969年,病重的张治中仍然挂念着台湾,在临终前说到:“我不能再为促使台湾回归祖国而尽力了,可我依旧心心念念那片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我许多年的心血,终未能成事,但我问心无愧,我相信台湾迟早会回到祖国,任何反动力量都不能阻挡。”

4月,张治中在北京与世长辞。他这一生襟怀坦荡,始终不渝地为和平而奔波。中国共产党也将永远铭记这位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真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