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元末:朱元璋诱杀郭子兴长子郭天叙一事的旧案重审

发布:2022-07-05 05:15:31

明朝建立后被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的郭子兴,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早年战死,次子郭天叙死于集庆之战,幼子郭天爵被朱元璋以谋反之名诛杀,幼女在郭子兴死后,由其母小张夫人做主嫁给朱元璋为妾,封惠妃。可以说,除了早死的长子以外,其余子女都和其女婿朱元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又在刻意隐瞒之下十分朦胧。其中,尤以郭子兴死后继承其濠州红军首领之位的郭天叙,在集庆之战中被朱元璋招降的元军将领陈也先杀害一事最为扑朔迷离。

郭天叙和郭子兴

今日,兹就664年前的“朱元璋诱杀郭天叙”一案,旧案重审。

一、郭子兴死后的濠州红军

乙末年,公元1355,郭子兴病死军中,由于长兄早年战死,郭家次子郭天叙此时成为了长子,东系红巾军的共主“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政权”于是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掌管濠州红军;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濠州红军二把手;郭子兴的女婿兼义子朱元璋为左副都帅,濠州红军三把手。

朱元璋对于自己曾受命于龙凤政权并且位于郭天叙和张天佑之下这件事一直不愿意提起,导致《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记载这件事情时十分的含蓄和隐晦,并且无中生有的为朱元璋加了一段“大丈夫不受制与人”的戏码:

天祐寻自亳归赍杜遵道檄,推子兴之子为都元帅,天祐为右副元帅,上为左副元帅。上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

将龙凤政权所封的职位变成了“推子兴之子为都元帅”,也就是借“杜遵道檄”,“推”郭天叙为都元帅,当时以“右为尊,“右副元帅”位于“左副元帅”之前。对于自己位居郭天叙和张天佑之下这件事,明朝诸帝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史官加了一句:

上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

也就是朱元璋很有骨气的表示:不当老大,我就不干了。

其实朱元璋受了,凭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和声望,没有拒绝如日中天的龙凤政权的勇气。

被王崇武先生在《明本纪校注·序》考证为:

可能为修史之原料,亦可能抄自(太祖)实录初修本,要就史料价值言,远胜于今本(太祖)实录矣。

的《明本纪》,记载此事为:

自豪归,赍亳州杜遵道文凭,授滁阳王子为都元帅,张为右副,上为左副。

《明本纪校注》

很明确的点出了当时濠州红军受龙凤政权节制的历史现实,并且朱元璋对于自己任“左副”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意。

朱元璋亲兵俞本所著《纪事录》对此事的记载为:

《纪事录》“乙未年条”:

乃明王龙凤元年,称帝于毫,后迁都安丰,号宋徽宗九世嫡孙,臣民称为主公,实韩哥哥之子也,小名林儿,太保刘福通等扶以为主。于时上受节制。是年,郭元帅殇,众奉其长子郭天叙为都帅,张天佑次之,上次之。

也证明了朱元璋受龙凤政权节制这个现实,并且很不客气的指出了:

郭天叙为都帅,张天佑次之,上次之。

寄人篱下显然并不是朱元璋的作风,更何况,是寄在郭天叙和张天佑之下,郭天叙正年轻,其舅舅张天佑又正当壮年,即占有大义,又拥有实力,三人团队中老大和老二抱团,老三很有可能就被完全边缘化了。

但是朱元璋有一个优势就是他是三个人里面实力最强的,拥有最多的兵力。

对于这一事实,《纪事录》“乙末年条”记载:

是时,三帅虽共府置事,运筹决策皆自上裁。将士乐战,军民倾向,权归于上矣。

并且,《敕赐汝阳王庙碑》也证明了这一点:

归汝阳,时王兵共四万,其麾下仅万人,皇上所部三万有余。

也就是说,作为濠州红军实际兵力最多的人,朱元璋虽然不是最高统领,但是能决定大军进攻的大方向,毕竟其实力最强。但是名义决定了朱元璋不可能亲自动手除掉郭、张二人,只能借刀杀人。

义军中名义最重1

义军中名义最重2

请记住这一点,朱元璋能决定进攻的大方向,这一点在朱元璋诱杀郭天叙一案中至关重要。

二、首领郭天叙因何莫名被杀?

于是在1355年夏天刚刚成为都元帅的郭天叙和右副元帅的张天佑,正准备在天下大乱的元末大展手脚时,在9月攻打集庆(今南京)的战争中,就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向朱元璋投降的元军将领陈也先以饮酒之名邀请到营中杀掉了,两人部下军队也被这位再次叛乱的陈也先联合集庆城中福寿的军队杀伤大半,于是朱元璋一下子从三把手变成了濠州红军的最高统帅,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由于朱元璋在郭、张二人被降将所杀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表现得实在过于诡异,实在是此事件的最大怀疑人;并且他是也此郭、张被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有理由怀疑,朱元璋一手策划了此次的借刀杀郭、张事件。

同样的,我们先从明朝最官方的史料《明实录》入手,去分析郭、张被杀一案。玩过剧本杀的人都知道,一个案件的时间线是最重要的,人物最重要的资料基本都在时间线中体现,而《明实录》最好的一点就是其类似于编年体的编纂方式,能得到十分完美的时间线,并且,整个剧本杀之中只有凶手可以说谎。对于这件可以说是朱元璋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之一的事件,《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记载了它的前前后后:

九月癸未朔,陈野先得书,知其诈不行,复谋以计致上。密约元将左答纳识里至其营,佯言生得之,绐上临其军受俘。上曰:“此贼多诈,最叵信。”姑许之不往。

戊戌,命元帅张天祐率所部军攻集庆。

己亥,天祐等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郭元帅,子兴之子也。

己酉,陈野先追袭我军于溧阳,经葛仙乡。乡寨民兵百户卢德茂恶野先反覆,谋杀之。

整个事件突出的是张天佑,淡化了郭天叙之死,并且淡化了其身份。如前所述,郭天叙是整个濠州红军的最高统领,张天佑只是二把手,整个郭天叙被杀案,其主人公都被隐藏了,郭天叙这个名字仿佛成为了一个禁忌,只以模棱两可的“郭元帅”代替。

无独有偶,在《明实录》回忆郭子兴的时候,提到了郭天叙之死,但是还是以“某”来代替: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

后上即位,追封滁阳王,配张氏封夫人。子某为都元帅,攻集庆路战死。

剧本杀中高明的凶手可能并不会说特别多的谎,而是选择性的表述,九真一假最难辨认,你不能说他错,但是会把事件进行暗示到另外一个方向。

将郭天叙的死因伪装成简单的攻城而战死,事实真的如此吗?

考《南台御史大夫西夏永年公勋德诗序》(西夏永年公就是当时的集庆守将福寿):

下令,俾官军与也先表里合攻,遂生擒伪元帅郭、张二人及其余伪官甚众,杀死者无算。

可知郭、张二人是被生擒的,而不是战死,并且是元军统领和降将陈也先“表里合攻”之下,才能生擒郭、张二人。

攻城而死很正常,但是两位统帅以及他们的部下都同时被“生擒”,就十分不正常了。再结合《明实录》对于集庆之战选择性的忘记,于是我们

小小的脸上写满大大的疑惑

郭天叙和张天佑二人并不是只会依靠郭子兴的二世祖,而是实打实的身经百战,拎着砍刀一路跟着郭子兴从土豪变成一方军阀的,若说两人被陈也先的突然反水搞得猝不及防而大败,很正常。

但是打不过还可以跑啊,一人跑不掉,郭、张二人总有一人能跑掉,可要说两人和他们手下的将领居然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生擒”了,就很不现实,无论是陈也先还是福寿的兵力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幸好《明本纪》告诉了我们一部分答案:

九月戊戌,也先谋叛,诱杀郭元帅等数人。

可见,郭、张二人并不是力战不支被擒,而是先被诱擒,然后被杀掉的。那陈也先究竟是怎么诱擒郭、张二人的呢,是不是有什么精妙绝伦的设计?

并不是,俞本《纪事录》“乙未年条”告诉我们,非常简单粗暴:

也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

直接让郭、张二人来自己军队饮酒,然后就直接手起刀落杀了濠州红军首领郭天叙,生擒了张天佑。

郭天叙之死1

郭天叙之死2

于是,郭、张二人如何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一事,我们基本弄清楚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为何郭、张二人居然能如此心大的什么防备都没有,就到了刚刚投降不久的元军将领陈也先的军营之中饮酒?

为何陈也先这个被朱元璋重点怀疑会叛变的对象,郭、张二人对此一无所知?

三、郭天叙被杀前的朱元璋

对于降将陈也先,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是如何看待的。《太祖高皇帝实录》中为了显示朱元璋的英明神武、料敌于先,常常将有些该删的材料保留了下来,最典型的莫过于记录下了朱元璋的对陈也先从一开始就不信任。

乙未年夏四月(1355),郭子兴刚死不久,元军将领陈也先就领兵数万攻城,败于徐达、邓愈、汤和之手,被擒,于是宣告投降朱元璋,没过多久,陈也先就有了再叛而回归元朝之意,而这件事朱元璋心知肚明: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

野先自念失计,心恒不安,及闻再出师攻集庆,私谓其部曲曰:“汝等攻集庆毋力战。俟我得脱,还当与元合。”有以其谋告者。上曰:“吾久知其不诚。然杀之,恐失豪杰心。”

当有人把陈也先要背叛自己这件事告诉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居然说“然杀之,恐失豪杰心”,并且说对于陈也先的不忠他早就了然于心。朱元璋后来可是先杀郭天爵再杀小明王的枭雄,居然对陈也先生出了妇人之仁。

而朱元璋处理陈也先的手段也十分耐人寻味: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

乃召野先,谓曰:“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野先自誓曰:“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乃纵之还。

居然就让陈也先立了个誓,直接就放了。

那是不是“天真无邪”的朱元璋对于立誓之后的陈也先完全放心了呢?显然朱元璋也知道“相信男人这张破嘴,不如相信世界上有鬼”: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

九月癸未朔,陈野先得书,知其诈不行,复谋以计致上。密约元将左答纳识里至其营,佯言生得之,绐上临其军受俘。上曰:“此贼多诈,最叵信。”姑许之不往。

也就是说,在“九月癸未”(郭、张二人被杀的前十五天),陈也先以自己生擒了元朝将领“左答纳识里”,邀请朱元璋来自己的军营亲自接收。朱元璋很明确的就表示:这个人诡计多端且毫无信用,我是不可能过去的。

由此可知,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没有相信过陈也先,也对其终将再叛之事心知肚明。

叛降无常的陈也先1

叛降无常的陈也先2

叛降无常的陈也先3

在明知陈也先始终有不臣之心,而且这种背叛已经注定将在集庆之战时爆发(参上引太祖实录卷三中陈也先之语),但是朱元璋依旧“戊戌,命元帅张天祐率所部军攻集庆”,考虑到当时朱元璋在濠州红军中的作用,用“命元帅张天祐”可能不太恰当,但当时朱元璋虽然仅为三把手,就像在上面所说的:他是手中兵力最多的人,并且负责整个濠州红军的统筹规划,能决定大军进攻的大方向。

于是朱元璋对于郭子兴死后濠州红军的下一步大动作就是攻击整个南方的中心集庆(南京),而朱元璋方面所出的军队就是其刚刚招降的陈也先,朱元璋自己亲自坐镇守太平郡。濠州红军中的另一只军队郭、张联军则由郭天叙、张天佑亲自率领,和陈也先合兵攻击集庆。

对于自己的这一提议,朱元璋深信郭、张二人不会拒绝,因为作为濠州红军名义上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两人的兵力和影响力加起来可能也赶不上朱元璋,这是十分尴尬的。因此两人迫切需要一系列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最高统帅的作用。

因此,两人在郭子兴死后没多久,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活跃在潥阳、句容一带(参见李新峰《邵荣事迹钩沉》),寻找建功机会。

此时攻取集庆这么大一个功劳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压根无法拒绝。而且朱元璋的提议也十分合理,他们三个人之中必须有人坐镇太平州,因为此时尚且十分强大的元军时刻对太平虎视眈眈,一旦趁濠州红军攻取集庆之际,派人取了太平,那濠州红军真的就是进退两难、赔了夫人又折兵。

并且,朱元璋派出的是战斗力十分强悍、当初差点从朱元璋手里攻下太平的陈也先部队,而且陈也先以前和集庆守将福寿以前合作过,对其足够了解。而且,我猜测,朱元璋不仅没有告诉郭、张二人陈也先的必叛之意,甚至有可能还派人向郭天叙、张天佑传达过“此人十分可靠”的消息。因此,泼天大功摆在面前的两人,才会如此放心的接受去陈也先阵营饮酒的邀请,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朱元璋真的能狠下心将他们两万多郭子兴旧部埋葬在集庆。

四、郭天叙被杀后的朱元璋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如果你曾经背叛他,他真的会把你剥皮抽筋;如果你不仅背叛他,还杀了他的人,那么,他会亲手把你烧成灰烬。

昔日的陈友谅部将陈明道曾归顺朱元璋,告知陈友谅虚实而攻克江州,并且亲自劝降了陈友谅的大将胡廷瑞,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后来被陈友谅抓获,于是其又背叛了朱元璋重归陈友谅。当朱元璋攻破武昌再次抓到陈明道的时候,将其凌迟而死:

《纪事录》“辛丑年条”(此处时间有误,当为甲辰年(1364)二月)记载:

广信擒山寨土豪李明道,凌迟而死,刳下之肉犬皆不食,衔而埋之。访其故,乃明道家所畜之犬也。

而当年背叛朱元璋并杀害了其爱将胡大海苗军统领蒋英、刘震(《纪事录》作“刘益”),被朱元璋抓到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活活烧死。

《纪事录》“丙午年条”:

十月,攻湖州,叛贼刘宝、蒋英、刘益出站,擒之。解至上前,生燃三人,以祭故参政胡大海。

那杀了濠州红军两大首领的陈也先和福寿后来是一个什么待遇呢?

陈也先在追击郭、张溃军时,被乡军杀死。朱元璋领军攻击由陈也先之侄陈胜率领的陈也先部,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该部,并且,没杀一个人,直接就让陈胜继续率领该军。

《纪事录》“丙申条”:

三月初三,上亲统大军克板桥营,擒陈也先侄陈胜,兵不血刃。仍令胜领其众。

《明本纪》:

三月一日兵起,三日抵其营。也先之侄出,不逾二刻,营垒皆破。也先侄陈七尽以其军降。明日,点视其军,马步三万六千。

可见,骑兵和步兵三万六千人压根没有发生什么战斗,就直接在陈也先侄子的带领下投降了。并且,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居然对这只归而又叛、叛而又归,并且刚刚杀了上万濠州红军的军队十分放心,不仅让其原来的统帅陈胜继续领军,并且还敢只带心腹冯胜一个人,直接选了这只降军中的五百战士作为自己晚上的守卫部队,高卧于他们的刀枪之下:

《明本纪》:

既得之后,也先诸将尚未安宁。时也先善战勇士五百人已收麾下,观其情状,人各有疑,至暮当严宿卫。

上以心腹旧人处于外,独五百人托以近卫。上不披甲胄处于中,独冯胜亲侍。上恬寝一宵,无疑彼心。黎明,其五百人自相欢庆,咸相谓曰:“诚生我也。”于是诸军雄威倍出,愿效前驰。

可见,朱元璋对于这只军队的信任非常之高。无论是杀郭、张二人,还是杀郭、张二人手下的将领,还是杀上万的原郭子兴部濠州红军,不能都将其归因于陈也先一个人,这支军队,特别是陈也先的继承人陈胜必然是重要参与者,但是朱元璋仿佛忘了这件事。军队从来不是首领一人说得算的,若因为首领一死,整支军队近四万人就在首领侄子的带领下就由奋勇杀敌变成不抵抗的彻底投敌,过于戏剧。

那,参与谋杀郭、张二元帅的福寿呢?

《纪事录》“丙申年条”:

初十日,上亲克建康。元守臣大夫福寿刎死,上令馆殓焚瘗之,命工绘像,附于晋忠臣卞壶庙。

并且,在其登基之后,依旧对福寿念念不忘,尊崇异常:

“洪武四年”是月,诏立祠祀元御史大夫福寿。上谓中书省臣曰:“朕渡江以来,元之守臣如御史大夫福寿,仗义守职,保障其民,以身徇国,虽无甲兵外援,而能临难不避,可谓忠臣矣。宜立祠。”令有司岁时致祭。

朱元璋对于陈也先军队和福寿的信任与尊崇,仿佛郭、张部队在集庆城下被屠杀这件事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之朱元璋哭郭天叙1

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之朱元璋哭郭天叙2

五、尾声

集庆之战,郭、张二人被杀,郭子兴旧部元气大伤,朱元璋统领全军,成为了濠州红军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最高统领,完全接受了郭子兴的遗产,奠定了自己逐鹿中原的资本。

天高任鸟飞的朱元璋

“郭天叙、张天佑被杀”一案,无论是从被杀前、被杀时还是被杀后来看,都有朱元璋的影子笼罩着整个案件。

如果是剧本杀,那:

真相只有一个

这一局我首投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