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最早是谁的手下(西汉第一谋士张良,如何在刘邦手下功成身退?)

发布:2023-01-12 04:01:19

张良是谁?提到张良,就要说到汉初三杰。

刘邦曾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里面的三人,指的就是张良、韩信、萧何,三人合称汉初三杰。

刘邦能够建立西汉,这三人功不可没。韩信的用兵,萧何的后勤,张良的计谋缺一不可。但是刘邦对于功臣的杀戮,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汉初三杰中也只有张良能功成身退。

韩信被告谋反,身死长乐宫。萧何深得人心,自污保命。唯有张良经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而不倒。

张良最早是谁的手下(西汉第一谋士张良,如何在刘邦手下功成身退?)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张良功劳不输于韩信、萧何,为何他能全身而退?

我们先感受一下,张良恐怖的功劳。

一、张良的功劳

刘邦起兵抗秦以及最后的楚汉之争,很多决策都是出自张良之手。

张良最初见到刘邦之时,刘邦正带着几千人攻打下邳(张良隐居之地)以西的地方。比着当时风头正盛的项羽叔侄俩,刘邦显得就有点弱小了。

张良拿着《太公兵法》帮刘邦出谋划策,刘邦都能听得进去,张良一看这是明主啊!于是张良毅然决然的跟随了刘邦,只因为刘邦听话。呸,是听劝。

就这样,两位最强搭档走到了一起。

张良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以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的约定,揭开了推翻秦朝的最后篇章。

而刘邦也开启入关之路,刘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秦朝南阳郡的宛城。因为长时间无法攻克,刘邦害怕进入关中的时间,便决定绕过宛城,继续前进。

张良这时劝谏刘邦,这是在后面给自己埋了一个雷,说不得就会受到前后夹击。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夜晚从小路重新返回包围宛城,又听从陈恢的意见,兵不血刃拿下宛城。

张良的劝谏,让刘邦解决了西进的后顾之忧。而且此事过后,刘邦兵威大胜,南阳郡的其余城市也是纷纷投降,大大减少了刘邦的消耗。

西汉张良

刘邦过了南阳,在进入关中的最后一道关卡,易守难攻的峣关,同样遇到了阻碍。

张良利用峣关守将贪财怕事的性格,先是故布疑兵,显得己方人多,又让说客带着钱财引诱守将,使得守将投降。并且劝刘邦乘着秦军懈怠攻打,几乎没遇到什么阻挡就进入了咸阳。

良说曰:“秦兵尚疆,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秦将果畔。

就这样,刘邦成了第一个入关之人。进入咸阳的刘邦,又在张良的劝谏下,不动咸阳财宝,安抚百姓,与他们约法三章,并且退兵霸上。

这为刘邦争取了大量民心,并且为刘邦之后经营关中,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

刘邦、项羽西进咸阳路线图

之后张良又帮助刘邦定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刘邦有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

项羽分封诸侯之后,齐国田荣等人反叛,刘邦乘机占领楚国国都彭城,不过之后却被项羽三万人击溃汉军将近60万人,差点打的刘邦一蹶不振。

又是在张良的定计下,联系与项羽有隔阂的九江王英布、彭越,重用韩信。之后韩信取得燕、代、齐、赵等国土地,使得刘邦汉军得以重新振作,并且更加强大。

良进曰:“九江王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约;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刘邦被困于荥阳,刘邦着急之下听信郦食其的计谋,决定复立六国之后,分封土地。张良知道后,急忙阻止,分析了八条分封的害处,为后来刘邦统一减少了不少麻烦。

韩信

韩信攻占齐国后,成为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准备自立为齐王(这也是韩信得罪刘邦的一件大事),刘邦当时就准备翻脸。

又是在张良的劝谏下,封韩信为齐王,不仅让刘邦脱困,还拉拢了韩信。又封彭越为梁王,借助韩信和彭越的力量,完成垓下之围,结束了楚汉之争。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这一次次的劝谏、献计,帮助刘邦节省了很多麻烦。并且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有张良的身影,使得刘邦避免了很多次的失误。

没有张良的辅助,刘邦不可能那么快进入关中,鸿门宴还不知能否逃脱,更不会有暗渡陈仓的计策。

西汉名士张良

刘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功劳这么大,能力这么强的张良,刘邦忌惮吗?

二、张良的威胁

张良对于刘邦的威胁,可以说很少,甚至没有。

张良因为体弱多病,自从跟随刘邦之后,他就不独立带兵,只是跟着刘邦做一个谋士。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谋士,一般指设谋献计之人,也就是军师、门客一样的人物。他们都有个特点,有“士”的背景,没有“官”的身份。

说白了,张良有身份地位,但是没有实际权力,也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力量。比如韩信等将军,手下就有自己的忠心将士。萧何等文臣,也有自己的官员集团。

萧何

哪怕张良投靠刘邦时,也就是当了一个管理车马运输的厩将,也就是管理后勤的。

张良整个跟随刘邦的生涯中,他不涉及兵权,同样不涉及治理国家,这就是对刘邦最没有威胁的表现。

而且张良每次的计谋,说起来是他出的计谋。但是这些决定的发布者是刘邦,最后的成果也是刘邦收获的,张良得到的只有刘邦的重视。

比如刘邦刚进去咸阳时,张良献计不取咸阳财宝,安抚百姓。最终收获民心的也是刘邦,和张良没啥关系。

而且张良也比较隐形,西汉建立之初,刘邦论功行赏时,大臣们争论的功臣都是萧何和曹参等人。对于张良的功劳认知都不多,张良之所以能那么出名,也是刘邦把他定为了初汉三杰。

刘邦入咸阳宫

张良的功劳和能力,唯有刘邦才是最清楚的。这样一个人,对刘邦有什么威胁?

唯一会产生威胁的时候,就是刘邦登基之后。张良在朝堂上刷声望,争权夺利等等。只有张良在朝堂上威望过大,权力过大,才会对刘邦有威胁,萧何就是因为之后声望太好也太大才受到猜忌。

张良能功成身退,就是在汉朝建立后,他根本没有参与朝堂。

三、张良的应对

刘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事实上张良不仅在战场上如此,在朝堂上也是如此。

刘邦分封功臣之前,私下就先封赏了张良。首先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那时候萧何等功臣还没有受封,可见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刘邦论功行赏

而张良这时候,已经开始自己功成身退之旅。

对于刘邦这么大的封赏,张良并没有接受,而是要求封地就放在留县(刘邦和张良最初相遇的地方),至于三万户什么的,就不要了。

刘邦这才把张良封为留侯,和萧何等人一同受封。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先是拒绝了封赏,之后张良又开始想要淡出朝堂。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刘邦定都关中之后,张良以调养身体为借口,一年多闭门不出。

那时候刘邦刚刚称帝,正是巩固地位的时候。张良的退出,虽然少了很多向上走的机会,但是也正是如此,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刘邦

刘邦稳固地位之后,对于其余人不再忌惮了,张良也从出谋划策的谋士,成了一种体弱多病无法掌权的“病人”。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并且在刘邦之后铲除异姓王的时候,几乎没有张良的身影出现,韩信的事情没有他的身影,英布、彭越也没有张良的出现。

这几件可以说是西汉开国之后的大事情,也是最容易立功的事情,不过张良全部选择了低调,或者说是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也导致张良的功劳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甚至明确在告诉刘邦和所有人,我已经不参与任何争斗。

之后刘邦铲除异姓王,韩信的身死,萧何的自污,都让张良有所警惕。他开始更加不参与朝堂,甚至最后明确向刘邦请辞,自己准备寻仙修道,不再进食。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刘邦晚年

张良就是在一直在弱化自己的存在,相比较韩信,他不掌握兵权,相比较萧何,他没那么多声望。

四、结语

这就是张良的计策,不受封,不恋权,以身体羸弱为由,进入关中便闭关不出,并且不再参与朝堂大事,慢慢淡出权利中心。以黄老之术为引,追寻虚无缥缈的神仙道,借此来脱离世俗,打消刘邦的防范之心。

这样一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顶级谋士,还不贪财,不恋权,没威胁。有事解决不了拉过来问问,没事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完全就是私人谋士,还不用担心野心的那种。

如果你是皇帝,有这样一位军师在身边,你会杀掉吗?估计没人会动手,这也是张良功劳如此之大,还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参考:《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