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后来怎么了(历史上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后来到底怎样了?)

发布:2023-02-27 14:05:08

想必每个人都有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当时的我们感叹于他的冷静机智果敢,甚至是智慧的代表。那么后来长大的司马光到底怎么样了呢?这也许是我们都一直好奇的事情,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长大后的司马光。

司马光后来怎么了(历史上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后来到底怎样了?)

十九岁时司马光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就此步入仕途。没想到才刚做上几年判官,怀着远大的抱负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他的母亲病逝了。按照宋朝的惯例,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满三年才能再回去做官。没想到两年后他的父亲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双亲亡故对他的打击十分巨大。但是他在服丧期间,将悲哀化作发奋读书写文的动力。他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写了一些表达对一些古人古事的看法的文章,就比如《四豪论》、《贾生论》。与此同时,他了解了民生疾苦。庆历四年,已经二十六岁的司马光服丧结束,掌管丰城县事,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皇帝对他也是赞许有加。

庆历六年,司马光接到调他担任大理评事和国子直讲职位的圣旨。送行那天,他的同僚们全部都去为他践行。司马光大受感动,在席间就赋诗一首:“不辞烂醉樽前倒,明日此欢重得无?追随不忍轻言别,回首城楼没晚烟!”这时司马光意气风发前途无量,虽然宦海风云变幻仍然吓不住那颗年轻无畏的心,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京都任职。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来到京城后,很快就和王安石、包拯等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时常一起吟诗喝酒,针砭时弊。在京城,司马光受到了庞籍的赏识和提携。在司马光随庞籍在河东路做官期间,认为绝市和修建堡垒的办法有利于保护边界地区安宁,于是一面禁绝边民和西夏互市,一面决定修建堡垒。正在这时,郭恩率兵偷袭西夏,结果大败而归。朝廷派御史审理此案,庞籍独自一人承担了责任,事后庞籍被贬谪。司马光向皇帝再三奏明庞籍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修堡的,说明庞籍完全是出于“为国家保卫疆土”的本心。而庞籍得知司马光要为自己辩解时,就又上奏章,请求免除司马光之罪,使司马光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庞籍和司马光互相支持、爱护,难能可贵。

宋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年轻气盛,决心改革变法缓解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认为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符合自己的想法。于是重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而司马光主张节流。虽然两个人是好朋友,但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还经常当着皇帝的面进行激烈的争辩,不过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全部反对,甚至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想要弹劾王安石的人。直到王安石颁布实行“青苗法”,司马光才表示强烈不满,他认为这个危害会非常大。后来司马光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用长达15年的时间编撰好了《资治通鉴》一书。

后来司马光受到重用,为了实现废除新法的政治主张,把反对新法而被贬的范纯仁、苏轼、苏辙等人招回朝中任职。司马光在奏章《请更新新法札子》中,把新法比之为毒药,请求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更新”。废除了保甲法,又废除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

在正式拜他为宰相后,司马光终于全部废除了新法,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夙愿,但是他重用蔡京等一大批奸臣,导致整个朝堂乌烟瘴气,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耗散殆尽”。司马光还怕西夏发兵引发战争,拖累北宋的经济民生,主张把宋神宗所攻占的所有西夏领土,借新帝即位改元的机会一律主动退还给西夏。大约三十年后,北宋爆发了方腊起义,逐渐走向没落。

司马光为人孝顺、忠贞刚正、温良谦恭,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不过,他也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虽然表面上看是为了防止新法的弊病而废除,实际上是因为不满王安石的所作所为,携恨报复并且而不分好坏全部废除新法,竟然还将神宗时期军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加之用人不当,并且没有考虑周全导致了百姓的压力更大,

司马光反对变法也没有错,因为确实有弊病存在。但是他带领反对者们走“文死谏”的道路,引发了后面的党争,给北宋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还盲目废除新法使北宋原本欣欣向荣的面貌戛然而止。

每个人都可能站在和别人不同的立场上,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至少不要因为含恨而去肆意报复不顾全大局吧。也许这就是司马光这个历史名人身上的瑕疵吧。

参考资料《宋史》

《司马光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