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仲尼篇中心思想是什么(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荀子仲尼·5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

发布:2023-02-28 22:07:23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本政教、致隆高、綦文理”才是荀子眼中的圣王之道。《仲尼》篇中,荀子从对齐桓公霸业的讨论入手,对他心目中的圣王和贤相进行了阐述:真正意义上的圣王必须“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羞斗而能以文示天下;真正意义上的贤相则必须隆礼重法,能行“天下之行术”,事“天下之通义”。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荀子·仲尼》。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中华书局·方勇 李波评注

【原文】

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①。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注释】

①楚: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在今湖北和湖南北部,后为秦所灭。

【译文】

文王凭借方圆百里的土地而统一了天下,桀、纣抛弃了大道,虽然掌握了统治天下的大权却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终老。所以善用治国之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足以独立生存;不善于运用治国之道,就像楚国那样虽拥有六千里广阔的土地还是被仇敌所驱使。所以一国之君不努力追求治国之道而只扩大他的势力,是他所以危险的原因。

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1],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注释】

[1]载:施行,此处指施行大道。

[2]楚: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在今湖北和湖南北部,后为秦所灭。

【今译】

文王在方圆百里的土地上施行大道而统一了天下,桀、纣抛弃了大道,虽然掌握了统治天下的大权却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活到老。所以善用治国之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足以独立生存;不善于运用治国之道,就像楚国那样虽拥有六千里广阔的土地还是被仇敌所驱使。所以一国之君不努力追求治国之道而只扩大他的势力,是他所以危险的原因。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文王载①,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②。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注释】

①载:行。“载”下当有“之”字,指“道”。

②雠人:仇敌,此指秦国。楚怀王困死于秦,其子楚顷襄王又受制于秦国,因此楚以秦为仇人。

【译文】

文王实行了礼义之道,虽然只占有百里见方的国土,但天下被他统一了;夏桀、商纣王抛弃了礼义之道,虽然实力雄厚得掌握了统治天下的权力,却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样活到老。所以善于利用礼义之道,那么百里见方的国家完全可以独自存在下去了;不善于利用礼义之道,那么就是像楚国那样有了六千里见方的国土,也还是被仇敌所役使。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掌握礼义之道而只求扩展他的势力,这就是他危亡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