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仲尼图片(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荀子仲尼·4彼王者则不然)

发布:2023-03-01 07:06:42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本政教、致隆高、綦文理”才是荀子眼中的圣王之道。《仲尼》篇中,荀子从对齐桓公霸业的讨论入手,对他心目中的圣王和贤相进行了阐述:真正意义上的圣王必须“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羞斗而能以文示天下;真正意义上的贤相则必须隆礼重法,能行“天下之行术”,事“天下之通义”。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荀子·仲尼》。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中华书局·方勇 李波评注

【原文】

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有灾缪者然后诛之①。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文王诛四②,武王诛二③,周公卒业④,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故道岂不行矣哉!

【注释】

①缪:谬误。

②文王诛四:指文王灭掉了密、阮、共、崇四个小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③武王诛二:指武王灭掉了商朝和奄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④周公卒业:指周公帮助武王灭商,后又辅佐成王执政,平定了叛乱,完成了周王朝的最后大业。

【译文】

那王者就不这样。自己极其贤能却能帮助不贤能的人,极其强大却能宽容弱者,打仗一定能战胜对方但耻于进行战争,将灿烂的礼文昭示于天下,强暴的国家自然就会转化了,对那些有危害和谬误的国家才加以诛灭。所以说圣王诛灭的国家是极少的。文王只诛灭了四个,武王诛灭了两个,周公最后完成了大业,到了成王时天下安定就没有可诛灭的了。所以大道哪能不会实行呢!

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1],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2],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3],而暴国安自化矣[4],有灾缪者然后诛之[5]。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6]。文王诛四[7],武王诛二[8],周公卒业[9],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故道岂不行矣哉!

【注释】

[1]救:纠正。不肖:品行不好。

[2]殆:危亡,此处指战胜。

[3]委然:有文采的样子。

[4]安:语气词。

[5]缪:通“谬”,谬戾。

[6]省:数量少。

[7]文王诛四:指文王灭掉了密、阮、共、崇四个小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8]武王诛二:指武王灭掉了商朝和奄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9]周公卒业:指周公帮助武王灭商,后又辅佐成王执政,平定了叛乱,完成了周王朝的最后大业。

【今译】

那王者就不这样。自己极其贤能又能纠正品行不好的人,极其强大却能宽容弱者,打仗一定能战胜对方但耻于进行战争,将灿烂的礼文昭示于天下,强暴的国家自然就会转化了,对那些有危害和谬误的国家才加以诛灭。所以说圣王诛灭的国家是极少的。文王只诛灭了四个,武王诛灭了两个,周公最后完成了大业,到了成王时天下安定就没有可诛灭的了。所以大道哪能不会实行呢!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①,而暴国安自化矣②;有灾缪者③,然后诛之。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文王诛四④,武王诛二⑤,周公卒业⑥,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⑦。故道岂不行矣哉?

【注释】

①委(wēi)然:安祥的样子。《灵枢经·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

②安:语助词。

③缪(miù):通“谬”。

④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时周部落领袖,周武王之父,以贤名著称。文王诛四:文王曾讨伐犬戎、密须国、耆国、邘国、崇国(见《史记·周本纪》),本文说“诛四”,可能不包括犬戎。

⑤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之子。他继承了周文王的遗志,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武王诛二:周武王灭掉商王朝后斩纣头、杀妲己(见《史记·殷本纪》)。

⑥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故称周公。他曾辅助武王灭商,有功而受封于鲁,但他未到封地而留佐成王执政,是著名的贤臣。业:指王业,即平定天下而称王的大业。周公卒业:周公辅佐武王灭商后,又平定了三监的反叛,讨伐了淮夷、商奋,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⑦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姓姬,名诵。武王死时,他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后来成王年长,周公旦归政于他。安:语助词。以:衍文。

【译文】

那些称王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自己极其贤能,能够去救助不贤的国君;自己极其强大,能够宽容弱国;打起仗来一定能够使对方危亡,而耻于和他们进行战斗;安详地制定了礼仪制度并把它们昭示于天下,而暴虐的国家就自然转变了;如果还有祸国殃民、谬误乖戾的,然后再去谴责惩罚他。所以圣明帝王的责罚,是极少的。周文王只讨伐了四个国家,周武王只诛杀了两个人,周公旦完成了称王天下的大业,到了周成王的时候就没有杀伐了。那礼义之道难道就不能实行了么?